第2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束戩始終沒有抬眼,垂著眼皮,低聲道:「之前說的那件事,我想了想……還是罷了……周公也是到了成王弱冠之年,方歸政成王,我還早,我怕我沒法把控朝政……」

  束慎徽看著他:「陛下可是遇到難處?」

  「沒……就是我不想……」他目光游移,喃喃地道。

  束慎徽沉默了片刻,再次開口:「此事再論。另外關於——」

  「那個事也再說吧!」束戩忽然打斷了他。

  「容我再想想……出兵是大事,朝里也有人反對……」束慎徽見侄兒終於望向了自己,眼神之中,卻似帶了幾分哀告和祈求。

  「三皇叔你也辛苦了這麼久,你好好休息幾天,這個事以後再說……我走了……」

  他胡亂說完,轉身邁步,匆匆入了宮門,身影隨之消失。

  束慎徽在原地又立了片刻,轉身回來,含笑命百官解散。

  接下來是一年當中唯一一次接連七日的休沐,正月初十那日,朝廷方重啟朝會。人人欣喜,和攝政王道別後,紛紛散去。

  束慎徽親自將賢王送回府邸。臨分別前,賢王屏退左右,低聲詢問到底出了何事,少帝為何改了主意,既不應他請辭攝政,也不肯下令發兵。

  這兩件事,束慎徽已提早和他說過,見少帝如此,此刻心中未免顧慮。束慎徽安慰他一番,道無大事,只是臨時發現尚未做好相關準備,這才推遲。賢王便也不再多問。分開後,束慎徽徑直回到王府。李祥春已在等他,隨他入了書房,閉門低聲道:「正旦前,敦懿太皇太妃夜探陛下,回來後,獨個兒在後殿聖武皇帝神位前口出怨言,還似涉及莊太皇太妃,言辭不敬。」

  「都說了什麼?」束慎徽問道。

  老太監將話重複了一遍。

  束慎徽靜默著。

  「殿下,陛下宮中,或許也有可探之處。老奴在宮中多年,若是殿下許可,老奴也可……」

  「不必了!」束慎徽阻止道,「你下去吧。」

  李祥春擔憂地看了他一眼,欲言又止,最後終於還是什麼都沒說,躬身應是,退了出去。

  束慎徽獨坐書房,直到日影西移,他慢慢起身,走到門外,停在台階之上,望著北面,久久,身影凝定。

  天和三年的元旦休沐,還沒過去一半,到了初六這一日,休假的氣氛,便被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給打破了。

  北狄新皇熾舒送到了議和的消息,稱自己吸取前代教訓,登基之後,決意休戰,願率狄國和魏締結友好條約,永不南侵。為表誠意,聲稱只要得到魏國許可,他便將派遣使者入魏,到長安進行會談,商議邊界,互開榷市。

  這猶如平湖裡砸下了一塊天外來的巨石,消息很快傳開,引發軒然大波。

  初七這日,本無朝會,但不少大臣紛紛聞訊趕赴而來,入了皇宮,求見少帝和攝政王,就此事各抒己見。很快,主和派的聲音越來越大,認為大魏想要奪回幽燕,也是出於北方門戶安全的考慮。戰便是凶,於國於民,諸多不利,何況萬一戰敗,後果不堪設想。如今北狄主動釋放善意,原本的北境雁門也牢不可破,應當觀察利用,不可貿然出擊。

  持這種觀點的大臣,先前只敢私下議論罷了,如今卻不一樣。回朝的兵部尚書高賀竟站出來帶頭。有了有分量的領頭人,輿論頓時醞釀,繼而大作。而如方清等人,原本對這個消息嗤之以鼻,認為是狄人的緩兵之計,但在據理力爭之後,發現本是堅定主戰派的少帝沉默,最奇怪的是,出了這樣的大事,接連兩天,攝政王竟也沒有露面。

  不但如此,就在昨日,又傳出一個消息,禁軍將軍劉向手下的人和地門司的人發生了衝突,據說是因春賽結下舊怨,劉向的人不服輸,將對方打成了重傷。御史已經擬了參折,預備節後立刻參奏劉向。

  劉向和姜家素有淵源,這事滿朝皆知。而姜家和攝政王的關係,更是不用說了。

  攝政王當政數年,不群不黨,除了他從小親近的宗親賢王一脈,即便方清這些近年受他重用的大臣,平日下了朝堂,和他也素無往來。

  唯一劉向,被認為是他的親信。

  這事若放在平日,絕不算什麼大事,最多也就問責一番罷了,但湊巧竟發生在這個關口,看著還有大做文章的趨勢,再想到元旦朝會那日少帝的反常舉動,方清等人細想,無不後背生涼,面對著日漸高漲的主和論調,催促發兵的聲音,未免也就慢慢地小了下來。

  三天後,正月初九,恢復朝會的前一天,入夜,已多日沒有露面的束慎徽現了身。

  他入宮,來到御書房前,求見少帝,進去後,就見侄兒不復先前躲閃,朝著自己急急忙忙走來,口中道:「三皇叔!你可來了。你若再不來,我就想去尋你了。大興那邊送來的消息,你應當也知道了吧?這幾日雖在休沐,但朝臣無不熱烈討論。高賀上表,論述停戰修和。他也是素有戰名的大將,我看他說得也頗在理。你看!」他從案頭的一堆奏摺里飛快地拿了一份表文出來,遞上,用期待的目光看著他。

  束慎徽接過,但並未打開,輕輕放在一旁,朝著束戩行了一禮,隨即道:「收復北方門戶,此為高祖踐祚以來的固有國略,為何如今便就出兵,臣先前在奏表里作了詳述,傳閱百官。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備,不但如此,雁門已陳兵待發,士氣正高,倘若叫停,軍心渙散,將來等到熾舒坐穩位子興兵南下,到時再被動應對,想要取勝,我大魏恐怕將要付出比現今更高的代價。臣想不出為何要因對方區區一個口舌之好,便放棄這利我之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