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米氏笑著坐直了身子:「你們明天就要回京城了,安平伯府也會跟著一起。想必等回了京城,昭王就大概要率兵親征了吧?」

  提到這事,五娘就稍稍扯動了下嘴角:「您都料到了?」外面的天命之言對他們一家來說雖是好事,但也加重了他們家大小男人的負擔:「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些都只是開始罷了。不過不管怎樣,我都會陪他一起就是了,不離不棄,生死相依。」

  米氏嘆了口氣:「你這樣想,娘就也沒什麼話好說了,只是娘還是要提醒你一句,好好待自己,不管日後他如何待你,你都要愛護自身。」她女兒這輩子除了死,就只能是昭王的人,她希望昭王能懂得珍惜,勿忘初衷,也希望她女兒能始終看得清大面兒,不要被一個情字迷住了雙眼。

  自古多情帝王無情君,五娘又怎會不明白,只是想著那人曾經給她許下的承諾跟他一直以來的行事,她信他:「娘,您就別擔心了,我是您一手帶大的,我是什麼性子您不是最清楚嗎?」

  這幾年,他已經寵得她忘了什麼是忍了?她輕撫著戴在左腕上的那隻紫玉鐲,如果真有那麼一天:「寧可玉碎,不可瓦全。」

  昭親王拉著小算盤迴到凝輝院,就聽到她媳婦說的這兩句話,雙目一縮,這女人就是欠收拾。小算盤捂著小嘴,仰頭看他父王。昭親王輕吐了口氣,就牽著他轉頭去了重明堂。他媳婦還是等私下再收拾吧,他就不明白了,她們這是從哪看出來他問鼎大位後,就會來者不拒了。

  掃了一眼身邊的小胖子,他又不缺儲君,要那麼多女人幹什麼?生孩子,開枝散葉、傳宗接代。別開玩笑了,狠毒不過婦人心,沒讓人斷子絕孫,就算她們心慈手軟了。

  自元稹方丈圓寂後,太后就開始吃齋念佛,祭奠元稹方丈。昭親王父子進來的時候,太后剛好在抄佛經:「你們來了,盤盤今天習了幾個字?」元稹方丈是有真本事的人,他那天看小算盤的眼神帶著驚訝,她並沒有錯過,也許那十六個字箴言真的就是天命,他們父子就是天命所歸。

  昭親王猶豫了幾天,還是決定不將那事告訴他母后了:「過來您這蹭飯,順便把您大孫子送回來。」

  小算盤進了重明堂,就掙脫了父王的手,跑去內室,看他弟弟去:「找砣砣。」

  昭親王看他像只老鴨子似的,擺著屁股,就輕笑出聲,見他進了內室,才轉頭看向太后書案上的那一沓手抄佛經:「今天您又抄了不少,要多注意休息才行。」對於元稹的死,他也很是惋惜,只是無以為報,只能給天下一個盛世太平以作安慰。

  太后放下了毛筆,就端起了一邊的茶水,抿了一口:「明日我們就要回京了,你準備幾時出征?」她兒子,她了解,龍困淺灘之時,尚且不屈不撓。現在民心所向,借勢而上,趁勢而為也定是成了必然。

  昭親王也沒有打算瞞著太后:「西北軍已經蓄勢待發,等把你們安頓好,兒子就立刻領兵南征。」

  「也好,早一天了事早一天安心,」太后看著立在她面前的兒子,挺拔、堅毅,他是她的救度,也是她的驕傲,不過想到以後,她就不禁冷下了臉面:「這麼多年你媳婦跟著你受了不少罪,我希望你能謹記她對你的好與襄助。」以己度人,她是過來人,知道那種日子有多難熬。

  她深嘆了口氣:「人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又常雲『古來帝王多寂寞』,為娘希望你要懂得珍惜眼前人,不要有一日成了孤家寡人。」

  「母后訓誡,兒子銘記於心,」昭親王心裡泛苦,難道他看起來真的像那多情之人?明明他心裡眼裡都只有他媳婦一個,反而是他媳婦總是因為兩個小胖子忽略他,他有抱怨過嗎?

  他母后、岳母真的是老眼昏花了,他們家,他才是那個極力爭寵的人,雖然他很不齒爭寵這樣的行為,但事實的確如此。

  晚上,五娘洗漱好之後,就躺到床上了,昭親王自重明堂回來後,就一臉的冷漠。可一直到他都爬上床了,她媳婦就好像沒看到他身上散發的冰冷一樣,問都不問,他終是忍不住叱問:「金滿盆,你摸著自己的良心說我對你怎麼樣?」

  五娘無奈,也不知道他這又是鬧哪一出,翻身過來,面對著他:「還算過得去。」

  昭親王把頭埋進五娘懷裡,訴苦道:「下午你跟岳母在屋裡說的話,我聽到了。」

  「所以呢?」五娘並沒有心虛,只是覺得好笑,這男人總是這麼老實,還受不得委屈。

  昭親王感覺鼻子有點癢,就在他媳婦胸口蹭了蹭,五娘被他鬧紅了老臉,就賞了他一個爆栗:「見天的胡鬧,你就不能消停一點?」

  「這要不是閨房話,就該讓岳母跟母后聽聽,」昭親王很委屈:「我是一心一意待你,你才是那個見了小的就忘了老的的。哼,母后還訓我,讓我對你好點。我真的想要勸勸她老人家,讓她把那些掏心窩子的話來對你說一遍,讓你對我好點。」

  五娘一手捂著額頭,一手摟著他,笑了:「我以後對你好點,那你以後就算坐上那個位置也要一心一意待我,不許沾花惹草,更不許有什麼三宮六院,七十二……,元昭你個死鬼,幹什麼……啊……噢……」

  「哈哈……,你說了你要對我好的……哈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