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調查人員很快就把這事給上報。

  這事的嚴重程度可不小,雖然對外開放了,但不應該過於寬鬆,反而給資本可趁之機。

  有的時候,寧可放慢腳步,一點點地來解決這些問題。

  新的規定、政策正在擬定當中,華國的發展沒有可以借鑑的,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一點點修正。

  有人迫不及待想離開,但也有人盼著回來,想要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個滿目瘡痍的國家,依然有那麼多人愛著她!

  作者有話說:

  連續幾本文翻車,哎……

  第115章 正確的

  不只史佳瑞這邊碰到了這樣的事, 黎司越那邊也有人找上門。

  同樣的,想要購買專利,同時收購梨花日化廠。

  黎司越第一時間就警惕起來,也讓其餘的人注意些。

  F省近來回國的海外華僑不少。

  政府特地成立了一個對外僑務辦公室, 專門接待這些有意向回國投資的華僑。

  這裡頭, 有真的想要回國投資、探親的、尋親的等等, 但也有坑蒙拐騙的,有時候還挺難判斷的。

  黎司越同樣把這事給上報了上去,同時讓僑務辦公室自己甄別下。

  梨花日化廠是福市效益最好的企業,每個季度的稅收、提供的工作崗位,給福市市政減輕了大量的壓力。

  有了這筆稅收,福市可以空出手做更多改善民生的事。

  聽說這回來的華僑中有人想要收購梨花日化,市領導的那根弦被觸動了,這是不是特務?

  差不多同一時間,華國多地、多人都被調查,帶走談話,一時之間, 還有些人心惶惶。

  這時候, 大家對這些都還很敏感, 加上上頭也有指示,氣氛稍稍有些緊張。

  這幾年時間裡,國家集中力量做科研,國防、軍備等發展迅速。

  雖說邊防不那麼穩定,但極大降低了傷亡。

  國家的超級計算機更新到了第三代,個人計算機也有了成品, 幾家研究所聯合研究而成, 其中福市的824占主導, 掌握多種專利。

  824研究所以技術和所在地的工廠合作,並研發自己的產品,以商養研究所的成功模式,也被其他研究所認可並學習。

  國家窮,發展很多地方要錢,撥下來的資金縮減。

  這些沒怎麼出成果的研究所,要麼只能關掉,或是和其他合併。

  而這幾家和824合作的研究所,在某方面的研究也有了突破,有了自己的專利,能夠建廠生產。

  有824成功的例子在前,大家都都知道路子該怎麼走,也信心滿滿。

  而且這些專利,並不是說只能用計算機上,加以研發,完全可以成為這方面的拳頭產品。

  但是他們還很弱小,需要保護著,以防在成長前,就被別有用心的人扼殺的搖籃里,損失了技術和人才。

  如今華國對外開放,進來的歪果仁增多,看似腰包鼓鼓、熱情大方,誰知道他們打的什麼主意?

  周東林等了好幾年,終於等來大陸政策的改變,輾轉聯繫,終於跟親人聯繫上。

  一家子輾轉幾趟,終於回到了大陸,先會老家祭祖。

  福市回來的華僑多,周家一家子並不醒目。

  當周東林得知有以為後背在梨花日化廠工作,當即就想去參觀。

  這些年,他們家裡能用的華國產的東西,都改成了華國產的。

  價格可能比某些本土品牌稍微貴一點,但是真的好用。

  就他們知道的,有不少華人家庭都選擇這些華國產的產品,默默地支持著。

  但周東林怎麼也沒有想到,由僑務辦公室安排的這次參觀,竟然會碰到老熟人。

  余錦楠和周東林互相拍著對方的胳膊,一臉感慨。

  兩個老頭在辦公室里喝著茶,敘著舊,差點把今天的目的給忘了。

  余錦楠親自帶著周東林一家去參觀車間。

  周東林看著裡頭自動化器械,心裡驚訝的同時,又有絲絲的自豪,國家的技術並沒那麼落後嘛。

  發展落後只是暫時的,相信很快就能追趕上來的。

  參觀完日化廠,不只周東林驚訝,周愛如、周品瑩母女也很受震動。

  華國並不是一些人口中說的那樣落後、愚昧,相反的,他們聰明、勤奮,獨立自主。

  現在想想,在外頭,他們面臨的人對華國的評價,充滿了高高在上、鄙夷。

  她們家裡是傳統的華國教育,但一些人呢,早就把根給丟了。

  周愛如想,那些人一定會後悔的,他們看不到華國的底蘊有多厚,潛力有多大。

  「錦楠,我這次回來,也是想要投資,你有建議嗎?」

  「投資什麼類型的?如果是服裝之類,我建議你去經濟特區,那邊福利政策多。」

  周東林笑:「還真讓你說對了,我們出國之後,做的也是服裝、箱包的加工生意,但想要創立品牌,很難。」

  余錦楠看他一眼:「所以你想在國內創立品牌,反銷售回去?」

  周東林點頭:「是的。」

  可能對於哪裡人都一樣,進口的東西好?

  「這個想法也可以。」余錦楠點頭,「你去粵省的特區吧,那邊靠近港島,有港口又有特區優惠,從各方面來說,都優於福市。」

  「但福市這邊……」周東林是想要在家鄉投資的,為這邊的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