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凡事不能搞一刀切,在大唐治下的眾多鄉村,還是以木材為主,不過每隔上一段的時間,就會有官府組織大範圍的補種樹苗,以此來確保大唐治下林木的規模。

  呂布可不想看到,以後的大唐,因為水土流失過於嚴重,而導致各類水災、洪災,大範圍的出現在大唐的治下。

  第080章 得與失(中)

  ……

  對外展開徵戰,這大唐的內部,不可能處於真空狀態,其還是要朝著預定的方向不斷前進。

  大唐有內閣五部、三法司、軍督府、參謀院等一眾權力中樞,使得即便呂布不在燕京坐鎮,那一切也都能平穩的發展起來。

  呂布講完關中事宜後,又提到別的事宜,「這次在各地篩選的青壯,還有願意遷移到東州的正家,一定要沿途確保他們的糧食供應。

  這些大唐的百姓,願意前去大唐新開闢的疆域,去落地生根,朝廷要保護好這種進取的勁頭。

  以後隨著大唐不斷對外擴張,我大唐的子民,還要遷移到各個地方,所以你們內閣,一定要跟有司,制定出一套完備的制度出來。」

  這些年呂布一直都在執行鼓勵生育的新政,這也使得近些年,大唐迎來了嬰兒潮,或許現在對土地的需求還不大,但過上十年、二十年後,那就是另外的一番場景了。

  身為大唐的天子,呂布必須要提前考慮到一切,確保大唐成年的群體,在進行均田的時候,不會出現土地不夠的情況。

  黃權此時上前道:「啟稟陛下,此事內閣已經與戶部、審計部,進行了多次的研討,並初步定下了相應的制度。

  確保在向東州遷移百姓的期間,不會出現一名百姓,在途中被餓死的情況,一旦發生這種情況,途徑的地方官員,要受到相應的追責。」

  處在這樣的亂世爭霸下,不是所有的地方諸侯,都像呂布這樣,格外重視治下地方黎庶的身家性命的。

  在那些地方諸侯的眼中,其治下的地方黎庶,那就是他們統治的工具,是維護他們統治根基的一個媒介。

  但是對呂布來說卻不一樣,想要讓大唐有真正的改變,想要讓大唐以後能橫掃塞外異族,開闢出更多的疆域,那麼就必須要重視治下的黎庶。

  這些年,大唐治下所推動的各項新政,就是在不斷打通,先前被士族、豪強所壟斷的晉升渠道,使得生活在底層的黎庶,也能看到向上晉升的希望。

  呂布點點頭道:「眼下東州百廢待興,你們內閣要重視起來,不要怕承擔更多的負擔,既然處在了這個位置上,那就要扛起肩膀上的這份責任與使命。

  你們都是朕倚重的心腹大臣,所以朕不希望見到,因為一些不想承擔責任的事情,而相互間出現推諉的情況。」

  「臣等遵旨!」

  當初設立內閣的時候,包括內閣的前身政事府,呂布雖說明確了主次之分,但還是在內部執行了少數服從多數的治政理念。

  凡是涉及到大唐國策的重大決議,倘若內閣中的大學士,有超過半數的人,持強烈反對意見,那該項國策就不能上報到他這裡。

  而這一制度的貫徹落實,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權臣誕生的機率,確保了皇權的鞏固。

  只要大唐的天子,所擢升到內閣的大學士,都是有才學、有能力的良臣,那麼內閣就能成為大唐的領頭羊,但若是擢升了庸臣,甚至是奸臣的話,那就是另外一種情況了。

  「行啦,內閣這段時間做的不錯。」

  呂布看著荀彧他們說道:「你們所匯報的這些政務,朕都看了,沒有什麼問題,接下來要繼續保持。

  現在我大唐跟先前相比,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了,所以你們要好好當差,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管理好各自的那一攤子政務。

  有任何問題的話,可隨時向朕上報,到時再具體解決這些問題。」

  「臣等遵旨。」

  明確的內閣五部體系,使得大唐自上而下,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行政制度,所以各級所存在的問題,都會由上一級負責解決。

  真要是事事都叫呂布主抓的話,那就只能證明大唐的根基爛掉了,真出現那種情況,大唐距離覆滅也就不遠了。

  「陛下,臣還有一事要稟報。」

  沮授此時走上前,對呂布垂首一禮道:「眼下我大唐收復遼東之地,設立東州,且治下也開始進行遷移百姓的行動。

  所以臣以為,可趁著這次行動,在我大唐治下各州,展開第二次全面的人口普查,以此掌握大唐治下的實際人口情況。」

  其實在數年前,呂布就進行過一次人口普查,但是在這期間,冀州不斷接收逃亡到大唐的百姓,還有益州、靖州的先後征服,再加上這些年鼓勵生育下,大唐又迎來了一波大的嬰兒潮。

  這幾年下來,大唐治下的實際人口數量,肯定會有著很大的增長,所以內閣有必要掌握最真實的數據。

  「這件事情,的確有必要進行一次了。」

  呂布沉吟片刻後,便說道:「公與,那你就組織人手,另外,叫太子也參與其中,對我大唐治下,展開第二次人口普查。

  通過掌握實際的人口規模,也能從側面知曉我大唐這些年執行的新政,到底存在那些問題,又那些是需要優化的。」

  「臣遵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