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臣等遵旨。」

  賈詡、戲志才他們當即便垂首應道。

  既然勸諫沒有用,那他們就必須要針對這一情況,展開相應的調度籌謀,確保這次大唐對外征戰,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

  對賈詡、戲志才他們來說,即便心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那麼他們也必須要扛住這些壓力,確保絕對的萬無一失。

  因為在他們的心中都清楚,這一場對外征戰,對他們大唐來講,是絕對不能失敗的一戰,這一戰若是打贏了,那大唐對塞外各部異族勢力的態勢,將會占據著絕對有利的位置。

  但若是這一戰打敗了,那大唐將喪失這種有利位置,甚至還有可能出現崩潰的情況,這是誰都不願看到的。

  在呂布一聲令下,大唐這部沉寂許久的戰爭機器,便順勢調動並高速運轉了起來。

  第014章 戰爭機器(上)

  ……

  隨著大唐對外征戰的意志明確,沉默許久的參謀院、軍督府,便展開了一系列高調籌謀部署。

  尤其是擁有策劃戰爭、宣布對外征戰、調動兵馬之權的參謀院,更是下達了一系列的調令。

  戍守在大唐北疆的各部戍邊大軍,自接到參謀院調令起,悉數宣布進入到一擊戰備狀態,並等候進一步的指令。

  屯駐在京城的十五部特種營校,分批向渤海艦隊駐地進發,京城的守備安全,交由五城兵馬司全權負責。

  雖說參謀院下達一系列調令,但是京城上下卻未出現任何慌亂,甚至民間對這次征戰之事,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處在這樣的大爭之世下,對征戰之事不出現絲毫恐慌,相反卻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這隻怕只有在大唐能見到了。

  不過似京城的這些情況,呂布算是見不到了,此時的他已經統率并州狼騎,先期趕赴到武驤軍駐地。

  「陛下,您不該以身犯險啊。」

  公孫瓚微微垂首,對呂布恭敬道:「固然說渡海戰役很重要,但是這期間難保不會出現什麼危險。」

  呂布笑著說道:「這還是朕認識的伯圭嗎?怎麼領軍戍邊幾年的時間,整個人變得內斂起來了?

  伯圭,不知你還記得先前,朕對於說過的那些承諾嗎?」

  「末將怎麼可能會不記得呢。」

  公孫瓚臉上露出笑容,心生感慨地說道:「陛下,說實話,末將在一開始的時候,從來就沒有想到過今日。

  在這樣一個大爭之世下,在陛下的率領下,我大唐牢牢控制著北疆,未讓塞外各部異族勢力,踏進過北疆一寸山河。

  當初在幽州激戰異族勢力時,末將心中甚至有些擔心,依靠當時的兵馬,真的能夠阻擋住異族的兵鋒嗎?」

  公孫瓚所講的這些,是各部召喚異族勢力,剛剛開始寇邊之際,漢室抽調精銳屯駐在幽州的時候。

  那個時候,公孫瓚率部占據著右北平郡、遼西之地,不過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麾下甚至連供應兵馬的錢糧,都不能全部確保。

  「說句大不敬的話。」

  公孫瓚輕嘆一聲道:「甚至當初陛下,再對末將做出承諾,說一定能讓末將,統率麾下兵馬,橫掃塞外異族勢力時,末將的心中也是有所遲疑的。

  只不過那時末將承受的壓力太大,且陛下對末將授予相應的自主權,所以就選擇聽從陛下的號令。」

  公孫瓚的性情就是這樣,向來就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從來都不會隱藏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似這樣純粹驕傲的人,一般的諸侯根本就無法容忍,自己的麾下有公孫瓚這號人,但對呂布來說卻不一樣。

  「哈哈……」

  呂布仰天大笑道:「伯圭,朕難道會不知道,當初你的心中是怎麼想的嗎?但朕卻相信你這個人。

  似我華夏一族的英傑,不應該在這種大爭之世下,陷入到無謂的內耗之中,這損失的只會是我們自己。

  說實話,在過去的這些年裡,朕又何嘗不是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呢?

  但好在有伯圭,有大哥、二哥他們這些有擔當的將帥,率領著麾下的精銳之師,屯駐在我大唐的北疆之地,為我大唐發展治下,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態勢。」

  公孫瓚此時接著道:「陛下,末將等做的這些事情,其實跟陛下所做的那些事情相比,那絕對是微不足道的存在。

  早先末將的心中,並不能理解陛下的一些詔令,但是後來見識到我大唐改變的風貌後,末將算是徹徹底底的明白了。

  別的姑且不說,單單是供養這麼龐大的軍隊,且這麼多年來,未曾出現過一次糧食短缺的情況,這就是實屬不易的存在。

  可陛下就是在這種備受掣肘的境遇下,不斷為我大唐夯實根基,繼而才有了今日的反攻之勢。」

  當初剛剛投效到呂布麾下時,在公孫瓚的心中,並不是特別服呂布,認為呂布能做到的事情,他公孫瓚同樣能夠做到。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呂布所控制的疆域不斷發生改變,漸漸的,公孫瓚的內心,也隨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先前未曾想過要絕對效命於呂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公孫瓚的心中,已然絕對效忠於呂布了。

  呂布面露笑意,走到公孫瓚的身旁,拍著他的肩膀道:「伯圭,這些煽情肉麻的話,就不要再說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