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且在美稷赴任期間,殺來犯異族,威震南匈奴,解我漢室被虜漢民,深耕美稷一域,甚至至今未向朝廷索要任何錢糧。

  仆不知大將軍何出此言,竟說護匈奴中郎將,沒有能力統率大軍,抵禦來犯鮮卑異族大軍?」

  事關自身利益,張讓絕對不會退讓半步,倘若并州邊關的兵權,亦被何進設法奪去的話,那他們十常侍的勢力,將會受到嚴重的威脅。

  沉浮內廷這麼多年,張讓見過太多生死危局,更清楚一旦失去權勢,恐他們將會被這些士族、豪強出身的大臣設法除掉。

  「中常侍,那不過是你一廂情願之言。」

  袁隗此時站出道:「啟稟陛下,據臣所知道的情況,這呂布自赴任護匈奴中郎將以來,私下招募大批兵馬,且不尊朝廷法度,私下遷移地方黎庶到美稷一域。

  種種跡象表明,這呂布恐生不臣之心,面對這樣一種情況,陛下必須要嚴懲呂布,否則我漢室社稷危矣啊!」

  老賊,你怎能講出此言!

  盧植眉頭緊蹙,心中不由生起一股怒意,現在漢室到了什麼緊要關口,竟為了你們的那些利益,竟做出這等事情出來。

  對呂布在美稷一域做出的種種,盧植比誰都要清楚,對呂布不斷招募兵馬,盧植心中比誰都要認可。

  原本屬於漢室的疆域,卻因為種種原因被迫廢黜,現在有人敢領兵收復那些失地,驅逐在此繁衍生息的塞外異族,盧植比誰都願意力挺。

  「太尉慎言。」在群臣震驚的神情下,蔡邕慢悠悠的起身說道:「護匈奴中郎將,絕無不臣之心。

  老夫對呂奉先還算了解,說來他還是老夫的關門弟子,倘若呂奉先真對我漢室有不臣之心,那老夫是不是也有此意?」

  唔……

  蔡邕此言講出以後,令袁隗、何進等朝臣,那臉上俱露出驚駭的神情,眸中閃爍著難以置信的神色。

  這呂布何時拜了蔡邕為師?!

  怎麼他們此前都不知曉此事。

  劉宏坐在龍椅之上,靜看朝堂之上的變故,眸中閃爍著一絲冷芒,但心中的理智卻告訴他,此時還不是說話的時候。

  盧植冷哼道:「太尉此言簡直荒謬,護匈奴中郎將,一心為我漢室慮,為減輕朝廷壓力,更是不索要應得的錢糧。

  現在正值我漢室邊陲動盪之際,可你們卻因為此前的一些恩怨,在這裡無端的打壓呂布,老夫真不知你們心中可有漢室社稷?」

  隨著與呂布在草廬接觸後,其講述出來的一些言論,使得這位頑固的老者,心中生出了一些別樣的想法。

  身為漢室有名的大儒,盧植心中比誰都要清楚,地方士族、豪強勢力,到底是怎樣強大的存在。

  如果說是在平日裡,盧植還能做到井水不犯河水。

  但眼下漢室邊陲皆遭異族寇邊,正值用人之際,可何進、袁隗他們,竟不顧漢室社稷穩定,做出這等令異族高興之舉,這讓盧植不願再忍受了。

  被蔡邕、盧植這麼當眾一懟,使得袁隗一時間不知該說些什麼,雖說袁隗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在朝中更是積攢了很高的威望。

  別看蔡邕、盧植在朝中官位不高,但是在士族、豪強的圈子裡,那還是擁有著極高的威望的,所以也沒人敢站出來反駁。

  盧植繼續道:「既然大將軍認為呂奉先不夠格,那臣願向陛下請命北征,統率大將軍在丹陽郡所募精兵,前去并州之地平定鮮卑異族寇邊!」

  「仆附議。」張讓見狀,當即便對劉宏道:「陛下,盧尚書乃我朝忠臣,讓其統兵北征,呂布輔佐,定能早日平定鮮卑異族寇邊之亂!」

  現在十常侍勢力中,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合適人選,而方才呂布又遭遇種種質疑,所以張讓覺得讓盧植這位漢室忠臣前去,那定不會危害呂布的事情出來。

  「允!」劉宏掃視殿內群臣,冷然地說道:「既然并州邊郡亦出現危局,那便委任盧植為右車騎將軍,統率丹陽精兵,護匈奴中郎將呂布協同,共御來犯我漢室邊疆之鮮卑異族!」

  講完此言,劉宏便一甩龍袍,直接丟下面面相覷的群臣,離開這德陽殿了。

  第234章 言地勢,立營寨

  強陰一帶。

  「文和,目下我軍麾下兵馬,定不如來犯的鮮卑大軍眾多。」

  呂布遙看不遠處的鹽澤湖,雙眼微眯,講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所以接下來這一戰,我軍必須要做到固守。

  雖說最佳的防禦是進攻,但依照當前的局勢,我軍必須要先立足於防禦,並伺機尋找鮮卑大軍漏洞,再展開相應的反擊戰。」

  藉助修築的直道,呂布在盡起麾下兵馬後,輕裝上陣之下,僅用了一日急行軍,便趕赴到雁門郡邊關之地。

  在黃忠的陪同下,呂布在視察了雁門郡邊關防線後,便決定不在單純的統兵固守長城防線。

  除黃忠麾下所統率的兵馬,繼續固守邊關防線、要隘之地外,自己所統率的馳援兵馬,則尋找有利之地安營紮寨,互成掎角之勢。

  賈詡點點頭道:「主公所言極是,此地北鄰鹽澤湖,背靠雁門郡邊關防線,右接要隘之地,我軍若在此安營紮寨,只需直面來犯鮮卑大軍。

  不管這拓跋燾統率的鮮卑大軍,從哪一面攻打進來,都無法繞過我軍所駐之地,所以天時地利便站在我軍這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