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治深吸一口氣道:「雖然計劃落空,但是我們並非沒有收穫,海外封王雖然是迫不得已的一條路, 但是也未嘗不是一個出路。」

  晉王謀士點了點頭,海外雖然貧瘠,但是按照算學一脈的計算,海外的空間卻異常的廣闊,未嘗不能成就一番事業。

  「傳出消息, 竟然本王願意和太子來個君子之爭,勝者繼承大唐,敗者遠走海外。」李治凝重道。

  「好,本宮答應!」很快,東宮傳來回應,李承乾答應了下來。

  而此刻,長安城原本劍拔弩張的氣氛頓時煙消雲散,所有人都重重的鬆了一口氣。

  太極殿中,百官雲集,今日原本是推舉李治監國之日,註定會有一場血腥風雨。

  而如今朝臣百官卻一臉輕鬆,東宮和晉王達成了君子之爭,讓原本血腥殘酷的奪嫡之爭化解於無形。

  「墨頓巧施妙計,為我大唐化解一場劫難,實乃大功一件呀!」太極殿中,程咬金興奮道。

  作為武將他們最討厭的就是皇子造反,無論是追隨還是抵抗都是錯誤選項,漢武帝時期,戾太子劉據造反,但凡參與的武將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甚至連按兵不動的都受到了牽連,如今太子造反的危局已經化解,他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

  「何止是大功一件,簡直是天大的功勞,海外封王之策為日後奪嫡之爭留下範例,讓帝王傳承得以避免動盪,又可以讓華夏文明傳播海外,簡直是一舉兩得。」房玄齡對此盛讚道。

  何止是武將不喜歡叛亂,文臣同樣也不喜歡,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奪嫡之爭開始,獲勝的一方都會清洗失敗的一方,其殘酷程度不比武將弱。

  「晉王殿下到!」

  忽然傳來一聲通報,只見李治款款而來,不少朝臣微微一動,李治平日裡表現極為孝順,而且彬彬有禮,頗為得到朝臣的喜愛。

  「太子殿下到!」

  很快又一聲通報傳來,李承乾再次出現在朝堂之中,這是李承乾自從陷入謀反風波之後,第一次出現在朝堂之中。

  「見過太子殿下!見過晉王殿下!」

  群臣紛紛行禮道。

  「諸位免禮,如今父皇昏迷不醒,朝堂之中還需要諸位大臣協作,以免耽誤國事,本宮再次多謝了。」李承乾彬彬有禮,一展太子風範。

  「此乃臣等的本分,太子殿下客氣了!」百官紛紛回禮道。

  「陛下病重,然而過不可一日無主,臣懇請太子暫任監國一職。」一個忠於太子的官員高聲道。

  太子的位置就是儲君,如今陛下病重,李承乾繼任監國可以說是順理成章,之前李承乾身陷造反嫌疑,而如今法家已經破解了紇干承基的陰謀,李承乾監國之路再無阻礙。

  然而群臣卻不由自主的看了晉王李治一眼,如今李治和李承乾剛剛達成君子之爭,而此刻李承乾就登上了監國之位,恐怕會讓晉王李治不滿。

  「國不可一日無君,本宮此舉也是為了大唐社稷,不知九弟意下如何?」李承乾含笑看向李治,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一旦他當上了監國之位,李世民醒來與否,他就已經穩操勝券,李治敗局已定。

  人人皆認為李治不可能同意再選監國一職,卻沒有想到李治卻突然道:「太子殿下所言甚是,小弟也認為是時候選出監國一職。」

  「啊!」

  頓時朝堂一陣驚呼,不解的看向李治,按照如今的局面,李治根本沒有絲毫的勝算,可是李治怎麼可能會同意,除非李治也有把握擔任監國一職。

  「多謝九弟深明大義,日後本宮登基,定然全力為九弟尋找一塊最大的海外封地。」李承乾露出一絲微笑道。

  李治卻露出一絲詭異的笑容道:「太子哥哥的話,正是小弟想說的,來人!」

  忽然李治一拍手,只聽一陣兵甲之聲傳來,頓時一隊隊全副武裝的禁衛將太極殿包圍,為首的赫然是侯君集。

  「侯君集,此乃皇宮大內,你竟然枉顧皇恩,舉兵造反。」李承乾頓時怒喝道。

  侯君集冷笑道:「枉顧皇恩,本將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一舉攻破高昌,而陛下是如何待我的,轉手收了我的兵權,將我打入大牢,我為何不反。」

  只見侯君集傲然最後站在了晉王李治的後面,很顯然是要擁立李治登基。

  「稚奴,這就是你的底牌,單單一個侯君集你就能成事?」李承乾怒喝道。

  「當然不止!」李治得意道,「諸位既然已經到了現在這個地步,諸位都出來吧!」

  「臣等參見監國殿下!」只見鄭家主為首,一眾世家官員紛紛站在了李治這邊。

  「鄭家,五姓七望,怎麼可能?」群臣倒吸一口涼氣,他們沒有想到世家竟然都站在了李治這邊。

  「怎麼不可能?皇宮中若無內應,侯君集又怎麼可能輕鬆突破皇宮守衛。」墨頓嘆息一聲道。

  「皇宮內應,鄭家,鄭充華!」群臣這才譁然,他們這才想通李治的內應是誰。

  「姐夫,果然聰慧,聰慧到我都不捨得殺你了,若非你破壞我的好事,我何至於今日兵行險招。」李治殘忍一笑道。

  「殺墨家子!」所有人不由譁然,任誰也想不到李治要殺墨家子,且不說墨頓乃是長樂公主的駙馬,墨家更是在大唐如日中天,就算李治當上皇帝,殺了墨家子豈不是自斷其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