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為何要在現在想起呢?現在想起來已經沒有用了啊。
如今回憶再美好,這世間對他而言,依舊是由謊言、醜惡與黑暗交雜而生的混沌,虛偽又令人作嘔。
聞秋生閉上眼睛,他感覺到柔軟的風慢慢遠去,隨之而來的是冰冷又令人著迷的瘋狂。
他伸出手臂,將郭子野的脖頸往下壓,聲音很輕,卻帶著一股涼意。
「子野,如果有人看見了這一幕,要向陛下告密,你會不會為了我的性命殺了他?」
有人?郭子野本能地想要遮擋住聞秋生的身軀,心裡閃過擔憂。
聞秋生卻摟著他不讓他動作,仿佛不得到回答就不放手,「告訴我,你會不會為了我殺他?」
郭子野無奈而溫柔地親了親他的眼瞼,表示了默認,又在聞秋生的手心裡寫著:
自然,凡君所指之人,我必殺之,凡君所行之路,我必不得後退。
這是他答應過的,絕不會反悔。
「那就好。」聞秋生撫上他的側臉,終於放開了他,又誘哄他往角落裡探尋,「若是子野的老師,子野也不會有所遲疑吧?」
忠於他,拋下一切。
「為了我,就算是弒師,子野也沒問題吧?」
將所有的一切奉上,徹徹底底的。
聞秋生立刻便知曉郭子野看見了孟太傅,因為那雙沉靜而溫和的眼睛凝滯住,像是見到了不可置信的事物般,又像是對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有了一種恐懼的預感。
尊師重道、君臣之禮,他一生所學所遵循的,都將在今日被一一粉碎。
很殘忍的,聞秋生發現自己的心裡竟然沒有任何後悔和悲傷。
他也發現,毀掉一個人原來這麼容易。
第38章 最終只會有一個勝者。
烏山一場包圍戰後, 起義軍隊與大燕皇室的對峙愈加緊張。
僵持階段,衛洵向年隨聲提出了一個建議, 遭到了否決。
「你本就是大燕國的太子!這身份只需現於天下人面前,就算是逼宮到太極殿前,也是理所應當的事。那些老臣、還有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都不會反對你登上皇位,何必要背上反叛弒君的罪名?!」
始終勸不動年隨聲,衛洵也不免有些激動。
年隨聲沉默不語。
「你可想過,以太子的身份登基,你是天下正統。若是以邪僧的身份,你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史書記載里,你便是竊國賊,是弒君罪臣?」
「我清楚的很。」
年隨聲表情冷淡。
衛洵被他油鹽不進的態度氣得頭疼, 最後只能拂袖而去。看樣子太子是鐵了心要把邪僧這身份用到底, 若真是如此,他不得不改變策略, 畢竟那些朝中老臣可不是好相與的。
若是太子登基, 他們倒不會反對,可若成了邪僧, 怕是有的磨了。
衛洵思索半晌,正籌劃著名, 卻聽外帳有人稟報, 原是千秋閣安排在京城的探子傳消息過來了。
「什麼?孟太傅死了?!」
衛洵太過驚訝, 手中的茶盞竟一時滑落, 啪得碎裂在地。
而等到探子將詳細情況一一說清後, 衛洵皺緊眉頭, 神情也嚴肅起來。
孟太傅雖然早已退離朝堂, 但在京城百官中的地位依然無人可敵。不管是跟著陛下征戰多年的老臣還是初露鋒芒的新秀,其中不少都與他有聯繫,將他比作大燕朝堂中的定心柱也不為過。
然而如今,這根定心柱竟是驟然傾塌,還是被他名下弟子郭御史親手殺害。
此事發生後,陛下並未治郭御史的罪,反而以大義滅親的名義將他放出了大牢。而孟太傅,卻以冒犯君威的名義被剝奪稱號,草草入葬,竟連死後的一點體面都沒有。
如此一舉動使得眾臣皆驚,紛紛痛罵郭御史無情無義、弒師違道,昔日人緣極好的權臣搖身一變成了罪大惡極之人,便是郭御史回了府養病,平日裡也有不少人在府門前唾罵幾句。
衛洵雖然沒見過郭子野,但他了解過對方的秉性,以那人的溫雅正直,做出這種事……還真是匪夷所思。
不過此事暫時不作考慮,衛洵想得更深。郭子野被千夫所指只是表面,內在里是朝堂眾人對薛炎統治下的信任逐漸分崩瓦解。
畢竟,就連孟太傅這樣一手將陛下推上皇位的老臣都落得如此下場,其他臣子能不心中惶然嗎?說不定,陛下接下來要對付的就是他們了呢。
實際上,孟太傅的死倒真讓這場起義變得更加順利了。
這是一個好時機。
衛洵心思一動,他立刻吩咐人給姑蘇太守送去消息。姑蘇物產豐饒,軍中糧草運輸少不得地方的支持,唯一尚缺的還是兵馬,起義準備的時日還是太短了,到現在他們還沒有足夠的兵馬與朝廷相抗衡。
若是求穩妥,衛洵認為還是暫且躲避,等到將天下間的義士招攬完畢,起義軍隊愈加壯大,到時候勝算更大。但是很顯然,年隨聲等不到那麼久。
既然如此,只能兵出險招。
聞嬗請命去北境與回鶻新王商談時,侯明枝大為吃驚,他用聞秋生會擔心的理由勸她,遭到了反駁。
「為何我不能去?秋生如今又被那狗皇帝擄回皇宮,我身為他的二姐不作為,他還能指望誰?」聞嬗冷哼一聲,「再說了,論起武功謀略,我自認也不輸於你們男子,難不成你覺得我做不到?」
如今回憶再美好,這世間對他而言,依舊是由謊言、醜惡與黑暗交雜而生的混沌,虛偽又令人作嘔。
聞秋生閉上眼睛,他感覺到柔軟的風慢慢遠去,隨之而來的是冰冷又令人著迷的瘋狂。
他伸出手臂,將郭子野的脖頸往下壓,聲音很輕,卻帶著一股涼意。
「子野,如果有人看見了這一幕,要向陛下告密,你會不會為了我的性命殺了他?」
有人?郭子野本能地想要遮擋住聞秋生的身軀,心裡閃過擔憂。
聞秋生卻摟著他不讓他動作,仿佛不得到回答就不放手,「告訴我,你會不會為了我殺他?」
郭子野無奈而溫柔地親了親他的眼瞼,表示了默認,又在聞秋生的手心裡寫著:
自然,凡君所指之人,我必殺之,凡君所行之路,我必不得後退。
這是他答應過的,絕不會反悔。
「那就好。」聞秋生撫上他的側臉,終於放開了他,又誘哄他往角落裡探尋,「若是子野的老師,子野也不會有所遲疑吧?」
忠於他,拋下一切。
「為了我,就算是弒師,子野也沒問題吧?」
將所有的一切奉上,徹徹底底的。
聞秋生立刻便知曉郭子野看見了孟太傅,因為那雙沉靜而溫和的眼睛凝滯住,像是見到了不可置信的事物般,又像是對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有了一種恐懼的預感。
尊師重道、君臣之禮,他一生所學所遵循的,都將在今日被一一粉碎。
很殘忍的,聞秋生發現自己的心裡竟然沒有任何後悔和悲傷。
他也發現,毀掉一個人原來這麼容易。
第38章 最終只會有一個勝者。
烏山一場包圍戰後, 起義軍隊與大燕皇室的對峙愈加緊張。
僵持階段,衛洵向年隨聲提出了一個建議, 遭到了否決。
「你本就是大燕國的太子!這身份只需現於天下人面前,就算是逼宮到太極殿前,也是理所應當的事。那些老臣、還有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都不會反對你登上皇位,何必要背上反叛弒君的罪名?!」
始終勸不動年隨聲,衛洵也不免有些激動。
年隨聲沉默不語。
「你可想過,以太子的身份登基,你是天下正統。若是以邪僧的身份,你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史書記載里,你便是竊國賊,是弒君罪臣?」
「我清楚的很。」
年隨聲表情冷淡。
衛洵被他油鹽不進的態度氣得頭疼, 最後只能拂袖而去。看樣子太子是鐵了心要把邪僧這身份用到底, 若真是如此,他不得不改變策略, 畢竟那些朝中老臣可不是好相與的。
若是太子登基, 他們倒不會反對,可若成了邪僧, 怕是有的磨了。
衛洵思索半晌,正籌劃著名, 卻聽外帳有人稟報, 原是千秋閣安排在京城的探子傳消息過來了。
「什麼?孟太傅死了?!」
衛洵太過驚訝, 手中的茶盞竟一時滑落, 啪得碎裂在地。
而等到探子將詳細情況一一說清後, 衛洵皺緊眉頭, 神情也嚴肅起來。
孟太傅雖然早已退離朝堂, 但在京城百官中的地位依然無人可敵。不管是跟著陛下征戰多年的老臣還是初露鋒芒的新秀,其中不少都與他有聯繫,將他比作大燕朝堂中的定心柱也不為過。
然而如今,這根定心柱竟是驟然傾塌,還是被他名下弟子郭御史親手殺害。
此事發生後,陛下並未治郭御史的罪,反而以大義滅親的名義將他放出了大牢。而孟太傅,卻以冒犯君威的名義被剝奪稱號,草草入葬,竟連死後的一點體面都沒有。
如此一舉動使得眾臣皆驚,紛紛痛罵郭御史無情無義、弒師違道,昔日人緣極好的權臣搖身一變成了罪大惡極之人,便是郭御史回了府養病,平日裡也有不少人在府門前唾罵幾句。
衛洵雖然沒見過郭子野,但他了解過對方的秉性,以那人的溫雅正直,做出這種事……還真是匪夷所思。
不過此事暫時不作考慮,衛洵想得更深。郭子野被千夫所指只是表面,內在里是朝堂眾人對薛炎統治下的信任逐漸分崩瓦解。
畢竟,就連孟太傅這樣一手將陛下推上皇位的老臣都落得如此下場,其他臣子能不心中惶然嗎?說不定,陛下接下來要對付的就是他們了呢。
實際上,孟太傅的死倒真讓這場起義變得更加順利了。
這是一個好時機。
衛洵心思一動,他立刻吩咐人給姑蘇太守送去消息。姑蘇物產豐饒,軍中糧草運輸少不得地方的支持,唯一尚缺的還是兵馬,起義準備的時日還是太短了,到現在他們還沒有足夠的兵馬與朝廷相抗衡。
若是求穩妥,衛洵認為還是暫且躲避,等到將天下間的義士招攬完畢,起義軍隊愈加壯大,到時候勝算更大。但是很顯然,年隨聲等不到那麼久。
既然如此,只能兵出險招。
聞嬗請命去北境與回鶻新王商談時,侯明枝大為吃驚,他用聞秋生會擔心的理由勸她,遭到了反駁。
「為何我不能去?秋生如今又被那狗皇帝擄回皇宮,我身為他的二姐不作為,他還能指望誰?」聞嬗冷哼一聲,「再說了,論起武功謀略,我自認也不輸於你們男子,難不成你覺得我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