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次募捐籌集款項六千餘兩。其中商戶募捐占了大頭,百姓募捐的數量雖然多,但大抵上是為了得到牌印捐贈的銀兩數。倒是朝廷不少官員也自願捐了些銀兩,這才募捐了三日,便攢了這麼多經費。」

  「如此加上朝廷撥的經費,應當足夠緩解使用一陣子。」

  「方大人當真是妙思,此次募捐想出的法子很大的調遣了百姓的積極性,往年不論是賑災還是修築發起募捐百姓都不願意掏腰包,募捐如此多次數,這尚且還是募捐款項最多的一回。」

  「這一招不單是告知了百姓將來官道修建好以後是要繳費通行的,百姓捐贈了銀錢就當是存著為以後通行使用,也把百姓捆在了官道上,既是繳納了錢,他日自是捨不得牌印作廢,定然會長期使用官道。」

  方俞聽著工部參與此次籌集經費的官員熱火朝天的談論,其實他不過是按照後世的消費套路依著葫蘆畫瓢罷了,百姓肯買單就是好事。

  諸人說了一通,發覺方俞始終未置一詞,不由得都默契的停頓了下來:「大人,可是有何不妥之處?募捐一事已經上奏得到批准的,像經費不足這等事情在朝廷常見,只要不是逼迫百姓繳納銀錢,朝廷是不會多說什麼的。」

  方俞道:「未有不妥之處,各位雷厲風行,事情辦的好。」

  「只可惜只募捐了三日,若是時日再長些,想必能籌集更多的銀錢。」元瑞閆嘆了口氣:「早知便讓報社登個報,如此知曉的人也便更多了。」

  方俞笑著拍了拍元瑞閆的肩膀:「百姓也不是韭菜,任朝廷割宰,三日足夠了,能籌這麼多也應該知足,不可這般肆意過度消耗百姓。」

  元瑞閆拱了拱手:「大人教訓的是。」

  方俞道:「眼下經費充足,諸位只管看守好自己崗位的事務,督促道路的修建,至於往後經費的事情,我會再想辦法。」

  諸人心中微微一動:「多謝大人。」

  方俞擺了擺手,散了諸位官員讓去盯崗,獨留下了元瑞閆一個人。兩人背著手閒散走在修建好的水泥路上,方俞卻在路上分叉路的一處村路前停住了步子:「你瞧那弘經村,不愧是皇城根兒處的村落,便是村子裡也修建了不少大院兒。」

  「其間也不乏有些朝廷里人的土地莊子,不過正如大人所言,京郊的村子日子尚且過得去,百姓都奔著青磚瓦房去修建。村落寧靜又寬敞,今下官道修好了,進城更為便捷,到時候村落中的百姓進城買賣些瓜果蔬菜就更容易了,想必也能很快建上青磚瓦房。」

  元瑞閆笑道:「下官老家便是京郊村落里的,這路修好了,於夫人閒暇時談樂,等著老了也打算回村里休養。」

  炊煙裊裊,雞鳴狗吠,交通又便利,在村子裡養老固然是個極好的選擇:「待官道修建的更寬長了,想必會有更多的村落百姓有此等想法。便是為此,也得是想辦法將路往長了修。」

  「元大人是土生土長的京城人,我且問大人,可知村野之間想修建磚瓦的人可多?」

  元瑞閆忽而笑了一聲:「瞧方大人說的,京郊百姓背靠天子,便是江南繁榮也不如京城富庶,這頭的村野百姓大抵上的收入足夠吃穿,自都是想掙一處青瓦房的。茅屋土牆冬日寒冷,京城這一帶冬風蕭瑟夏風急躁,時常都有屋頂的茅草被吹散,這家落到那家,土牆也容易坍塌。若是有條件,誰不想換做青瓦房。」

  「您瞧那村落里,一戶人家修房舍,周遭的百姓都來圍觀了。只當是看熱鬧?當真地里沒有活兒了不成,說到底還是眼熱自己也想修建。」

  他又嘆惋道:「雖說青磚建造的房屋穩固美觀,但是造價極高,否則城中的房舍價格也不會如此令人乍舌,便是咱們工部許多老大人尚且在京中都未有房舍居住,還租用著房舍,若是在告老還鄉的年紀還未攢夠置買京都房舍的銀錢,那便只能回鄉去了。」

  方俞聞言稍稍一頓:「假設在修建磚房的成本上下降一些,但是修建的房舍會比青磚房的堅固性要小一些,但是又比茅草土屋要強許多,有這麼一個選擇,百姓可會響應?」

  「有這樣的好事百姓自是急不可耐想要參與啊,修青磚瓦房手裡的錢不夠,退而求其次又能擺脫住土房,這是銀錢短缺之人的首選。可哪裡來這樣的好事。」

  方俞笑了笑,拍拍元瑞閆的肩膀:「這朝又有活兒幹了。」

  ……

  青磚作為建造屋舍的重要材料,價格昂貴,但所謂貴自然有貴的道理,建造成型的屋舍大抵是穩固美觀耐久的,但製作工藝也十分複雜。

  方俞簡單的做了市場調研,了解了一番行情,在工坊尋下了製作紅磚的材料頁岩、煤矸石以及必不可少的黏土。

  這個時代是沒有紅磚的,而在後世廣泛使用的紅磚相對於青磚來說耐久性雖然差了一些,也不如青磚使用的時限長,但是便宜也自有便宜的道理。紅磚製作工藝比青磚簡單,能防火,且紅磚具有呼吸性,簡而言之就是能夠調節室內的濕度,一定的保溫隔熱的效果。

  既是工藝複雜的青磚可造,紅鑽自然也能製造。

  然而很快方俞便親自監工成功燒制出了一批紅磚來。

  「京都小報,京都小報!京郊工坊燒制出了紅磚,價格低廉,意了解者此處買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