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姜暖月三五天進宮探視她,給她帶綠豆糕和自己煮的綠豆粥,還有零零碎碎別的小吃。
姜暖月的廚藝天賦卓絕,讓她缺鹽少醋的炒盤土豆都比別人做的美味,殷卻暄每天眼巴巴的等著江暖月進宮來投餵她。
看得姬亥跟著吃醋,若非姜暖月是個女子,他都怕殷卻暄移情別戀。他又顧忌著殷卻暄情緒波動,吃醋也得憋著。
華陰公主作為養育了兩個孩子的母親,時不時冒著大太陽進宮給殷卻暄傳授孕期經驗。
「你這胎懷象不錯,他一點兒都不鬧你,我當初懷他們兩個的時候,吐得滴水不進。」華陰公主語氣里略帶懷念,感嘆著作為母親的不易。
「鬧人的一定是酈兒,桓兒你那麼乖,才不會鬧你。」殷卻暄笑著插嘴,引來姬酈的不滿。
她聽著華陰公主的經歷,摸著自己快四個月,一點兒都不顯懷的肚子,心裡暗暗慶幸孩子乖巧聽話。
「對了,陛下說贛南一帶的匪患已經絕跡,哥哥不日就能回建康,他雖要鎮守平陽,但還得先回王畿述職。湘南的瘟疫也解決的差不多了,路上想必不會遇見什麼危險。」殷卻暄想起昨夜姬亥同她說,哥哥和小齊大人他們都快回來了。
「你好端端的提他做什麼?」華陰公主挑眉,興致缺缺,好像對殷卻驍絲毫都不關心一樣。
「公主不想一家團聚?」
「他在哪都一樣,就算在身邊兒,也是不解風情的木頭疙瘩,還不夠惹我生氣的,離遠了反倒清淨,知道他還活著就成。」
華陰公主說到這兒,就不禁要抱怨一句自己眼瞎,還一瞎就瞎了這麼多年,更是明知道自己瞎還死不悔改。
「不解風情?是不解風情。」殷卻暄撲哧一笑,就想起自己案頭擺著的那冊字帖了。
「你笑什麼?」華陰公主作勢生氣,要去擰她的嘴,殷卻暄連忙躲開,笑著威脅道:「你可別碰我,我現在金貴著呢。」
華陰公主白她一眼,沒好氣的慢悠悠揶揄:「可不是嘛,寵冠六宮的皇后,肚子裡揣著的是大梁未來的太子。我這個失了寵的老公主,哪敢對您做什麼啊。」
說到太子,殷卻暄臉紅了紅,輕輕搡她的胳膊:「別亂說,是不是皇子還不一定呢,就算是皇子也不一定能成太子。讓人聽見了平白笑話。」
姬幼宜柳眉倒立,鳳眼一瞪:「誰敢?本宮看誰敢笑話!就算這一胎不是,早晚能生個皇子,陛下你就是讓他多一百個朝秦暮楚的心思,他也得鐵了心立你的長子為太子。
自古立嫡立長,他能越過嫡長子立誰去?」
她說著說著,聲音忽然微弱下去,姬幼宜突然想起,姬亥就是非嫡非長的出身。
「娘娘,御史台四位大人求見。」端福想起門外四個老眸磕磣眼的大人,鐵了心的要見皇后,那股子執拗勁兒,別說十頭牛,就是一百頭牛也拉不回來。
他為他們的精神感動之餘,又不免替皇后擔心。
殷卻暄停下了手裡搖著團扇的動作,不敢置信的又問了句:「誰求見?」
「御史台四位大夫!」端福硬著頭皮又答了一遍。
殷卻暄頭皮發麻,快要炸開了:「他們好端端的來見本宮做什麼?本宮可沒幹涉朝政,他們用不著來勸!」
縱使她不曾見過幾位「聲名遠播」的大人,偶爾也能從姬亥口中聽到關於他們的一兩句抱怨。
難纏和磨人的程度簡直令人髮指,動不動就倚老賣老,什麼事兒都要插一腳才肯罷休。
上次禮部尚書家的小妾和小妾吵了架,不知道御史台從哪兒得知的,狀告了禮部尚書治家不嚴,說他德不配位。
聽說禮部尚書的臉,當時又紅又紫,比地里種的茄子土豆還精彩,回家把兩個小妾一起打包賣了。
殷卻暄抓抓頭髮,越想越覺得痛苦,見她話她實在打怵,不見的話指不定明□□堂上的熱鬧就是:皇后刁蠻跋扈,拒不見八旬老臣,一片赤膽忠心究向何處?
再配上御史台招牌的痛哭流涕,別提多熱鬧了,活能唱台大戲。
縱然殷卻暄竭力克制自己聽到御史台時候的不適,未免失了體面,但華陰公主還是多少看出些苗頭,拍拍她的手:「莫怕,我陪著你,你想見就見。
就算不見,他們也不敢拿你如何,無非他們明日上下嘴皮子一碰,朝上哭得稀里嘩啦,難不成還能讓陛下廢后?」
殷卻暄想著華陰公主天不怕地不怕,稍稍放下心,讓人把他們四個請進來。為了陛下清淨,她還是辛苦點兒,把人打發了吧。
四個御史大夫年過八旬,雞皮鶴髮,眼皮耷拉的老長,險些將眼睛都蓋上,細瘦的手指像是雞爪子一樣蜷縮著。
殷卻暄鬆了口氣,不過就是幾個年老體弱的老爺子,再能胡攪蠻纏能胡攪蠻纏到什麼地步?
在殷卻暄的認知里,老人家都是異常和藹,並且好說話的。
四個人要跪地行大禮,動作顫顫巍巍的,殷卻暄生怕他們骨頭給跪散架嘍,連忙讓宮人把四人扶起來,又賜座。
若是姬亥在的話,他必定心中冷哼,面上笑吟吟的看著四人行完里才假惺惺的讓他們平身。
後來沒過幾刻鐘,殷卻暄就開始後悔,為什麼剛才自己那麼熱心善良的把人扶了起來。
四位大人顯然在之前就已經商量好了對策,四個人扮演四個不同的角色,軟磨硬泡,務必要把殷卻暄拿下。
姜暖月的廚藝天賦卓絕,讓她缺鹽少醋的炒盤土豆都比別人做的美味,殷卻暄每天眼巴巴的等著江暖月進宮來投餵她。
看得姬亥跟著吃醋,若非姜暖月是個女子,他都怕殷卻暄移情別戀。他又顧忌著殷卻暄情緒波動,吃醋也得憋著。
華陰公主作為養育了兩個孩子的母親,時不時冒著大太陽進宮給殷卻暄傳授孕期經驗。
「你這胎懷象不錯,他一點兒都不鬧你,我當初懷他們兩個的時候,吐得滴水不進。」華陰公主語氣里略帶懷念,感嘆著作為母親的不易。
「鬧人的一定是酈兒,桓兒你那麼乖,才不會鬧你。」殷卻暄笑著插嘴,引來姬酈的不滿。
她聽著華陰公主的經歷,摸著自己快四個月,一點兒都不顯懷的肚子,心裡暗暗慶幸孩子乖巧聽話。
「對了,陛下說贛南一帶的匪患已經絕跡,哥哥不日就能回建康,他雖要鎮守平陽,但還得先回王畿述職。湘南的瘟疫也解決的差不多了,路上想必不會遇見什麼危險。」殷卻暄想起昨夜姬亥同她說,哥哥和小齊大人他們都快回來了。
「你好端端的提他做什麼?」華陰公主挑眉,興致缺缺,好像對殷卻驍絲毫都不關心一樣。
「公主不想一家團聚?」
「他在哪都一樣,就算在身邊兒,也是不解風情的木頭疙瘩,還不夠惹我生氣的,離遠了反倒清淨,知道他還活著就成。」
華陰公主說到這兒,就不禁要抱怨一句自己眼瞎,還一瞎就瞎了這麼多年,更是明知道自己瞎還死不悔改。
「不解風情?是不解風情。」殷卻暄撲哧一笑,就想起自己案頭擺著的那冊字帖了。
「你笑什麼?」華陰公主作勢生氣,要去擰她的嘴,殷卻暄連忙躲開,笑著威脅道:「你可別碰我,我現在金貴著呢。」
華陰公主白她一眼,沒好氣的慢悠悠揶揄:「可不是嘛,寵冠六宮的皇后,肚子裡揣著的是大梁未來的太子。我這個失了寵的老公主,哪敢對您做什麼啊。」
說到太子,殷卻暄臉紅了紅,輕輕搡她的胳膊:「別亂說,是不是皇子還不一定呢,就算是皇子也不一定能成太子。讓人聽見了平白笑話。」
姬幼宜柳眉倒立,鳳眼一瞪:「誰敢?本宮看誰敢笑話!就算這一胎不是,早晚能生個皇子,陛下你就是讓他多一百個朝秦暮楚的心思,他也得鐵了心立你的長子為太子。
自古立嫡立長,他能越過嫡長子立誰去?」
她說著說著,聲音忽然微弱下去,姬幼宜突然想起,姬亥就是非嫡非長的出身。
「娘娘,御史台四位大人求見。」端福想起門外四個老眸磕磣眼的大人,鐵了心的要見皇后,那股子執拗勁兒,別說十頭牛,就是一百頭牛也拉不回來。
他為他們的精神感動之餘,又不免替皇后擔心。
殷卻暄停下了手裡搖著團扇的動作,不敢置信的又問了句:「誰求見?」
「御史台四位大夫!」端福硬著頭皮又答了一遍。
殷卻暄頭皮發麻,快要炸開了:「他們好端端的來見本宮做什麼?本宮可沒幹涉朝政,他們用不著來勸!」
縱使她不曾見過幾位「聲名遠播」的大人,偶爾也能從姬亥口中聽到關於他們的一兩句抱怨。
難纏和磨人的程度簡直令人髮指,動不動就倚老賣老,什麼事兒都要插一腳才肯罷休。
上次禮部尚書家的小妾和小妾吵了架,不知道御史台從哪兒得知的,狀告了禮部尚書治家不嚴,說他德不配位。
聽說禮部尚書的臉,當時又紅又紫,比地里種的茄子土豆還精彩,回家把兩個小妾一起打包賣了。
殷卻暄抓抓頭髮,越想越覺得痛苦,見她話她實在打怵,不見的話指不定明□□堂上的熱鬧就是:皇后刁蠻跋扈,拒不見八旬老臣,一片赤膽忠心究向何處?
再配上御史台招牌的痛哭流涕,別提多熱鬧了,活能唱台大戲。
縱然殷卻暄竭力克制自己聽到御史台時候的不適,未免失了體面,但華陰公主還是多少看出些苗頭,拍拍她的手:「莫怕,我陪著你,你想見就見。
就算不見,他們也不敢拿你如何,無非他們明日上下嘴皮子一碰,朝上哭得稀里嘩啦,難不成還能讓陛下廢后?」
殷卻暄想著華陰公主天不怕地不怕,稍稍放下心,讓人把他們四個請進來。為了陛下清淨,她還是辛苦點兒,把人打發了吧。
四個御史大夫年過八旬,雞皮鶴髮,眼皮耷拉的老長,險些將眼睛都蓋上,細瘦的手指像是雞爪子一樣蜷縮著。
殷卻暄鬆了口氣,不過就是幾個年老體弱的老爺子,再能胡攪蠻纏能胡攪蠻纏到什麼地步?
在殷卻暄的認知里,老人家都是異常和藹,並且好說話的。
四個人要跪地行大禮,動作顫顫巍巍的,殷卻暄生怕他們骨頭給跪散架嘍,連忙讓宮人把四人扶起來,又賜座。
若是姬亥在的話,他必定心中冷哼,面上笑吟吟的看著四人行完里才假惺惺的讓他們平身。
後來沒過幾刻鐘,殷卻暄就開始後悔,為什麼剛才自己那麼熱心善良的把人扶了起來。
四位大人顯然在之前就已經商量好了對策,四個人扮演四個不同的角色,軟磨硬泡,務必要把殷卻暄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