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先前顧邵要派人去遊說桃源縣附近的富商,遊說了這麼多日之後,又兩位已經有了要出錢的意思。手下的人過來很顧邵匯報了這事兒,顧邵便打算,親自過去一趟,最好能上門直接將這件事情定下來。

  消息傳到那兩位府上的時候,他們二人倒也沒好意思真要顧邵上門,反而是自己來了縣衙。

  這兩位都是桃源縣有頭有臉的人物了,一位姓林,聽說是耕讀人家,家中好幾輩都是讀書人。另一位姓曾,人稱曾老爺,家裡做的是布匹生意,最有錢不過了。雖然今年桃源縣處處都受災,可是這兩位家裡家產都足夠多,便是折損了一些,也動不了根本。這回顧邵派人去遊說,最先動心思的便是他們倆。

  等這兩位老爺來了縣衙之後,顧邵立馬放下手頭上的事,客客氣氣地將他們給迎進來了。

  他也沒說別的,只是帶著兩位老爺去看了一下如今正在重修的一座橋。那橋本也是金壇縣的一景了,少說也有幾十年的歷史,如今因為一場水災,被沖得什麼也不剩下了。

  顧邵他們過去的時候,便有不少人在那兒做工。顧邵還指給林老爺和曾老爺看:“這都是官府雇來的百姓,此次崔鎮決口雖來勢洶洶,幸而桃源縣境內百姓都遷移到了山上,未曾有什麼傷亡。如今這些人閒暇在家,剛好可以過來為官府做事。”

  林老爺順勢誇了顧邵一句:“這都是顧大人的功勞。”

  顧邵擺了擺手,內心驕傲,面上謙虛:“林老爺過獎了,這都是晉安先生的功勞,若非晉安先生在此,想來那一災是難避過去的。”

  兩位老爺也只當顧邵在謙虛。

  雖然顧邵覺得自己安安分分,一直沒有做什麼大事,可是在桃源縣眾人眼中,顧邵就是個實打實攪風攪雨的存在,關鍵是他每次弄得那些事兒還都讓他給弄成了,修建堤壩也好,疏散百姓也好,如今的以工代賑也好,哪一樣沒有被他做成?最可怕的是,連陶知縣都被他拉下馬了。林老爺和曾老爺再不給別人面子,也得給顧邵面子啊。

  顧邵還不知道自己在他們心中那高大到可怕的形象,仍然在那兒說著橋:“……等到這橋修好了之後,再讓人在橋邊立個碑。”

  “立碑?”林老爺懷疑地看向顧邵。原先他是聽到前來遊說的人這般說的,當時只以為是他們空口說白話,故意誆他們,不想竟然是真的。

  若真的要立碑的話……

  顧邵瞅著林老爺有些動搖的心思,立馬跟著道:“可不是要立碑麼,這也是一樁大事了,桃園縣遭難,如今正百廢待興,一切都得修整。不論是此次崔鎮決口,還是如今的以工代賑,都得銘刻在碑文上,讓桃園縣世世代代的百姓都能記住。”

  聽了這話,林老爺可不止有一點點心動,他家全是讀書人,最講究的莫過於名聲與風平了,若真像顧大人說的那樣,此次可以立碑頌德,那這銀子花得便再值不過了。不過激動歸激動,林老爺卻還是仔細地確認了一遍:“所有待修繕的地方都會立碑?”

  顧邵笑了笑:“只要有人要求,都會立的。”

  誰要求?那自然是出錢的人要求了。

  林老爺心裡已經活泛開了,這買賣,可真是不虧啊。顧邵見他已經心動,又添了一把火:“等此次賑災結束,我會督派縣衙裡頭的書吏讓他們修一部縣誌。往後這刻寫的碑文,都會錄入金石篇中,留於後世傳閱。”

  “……!!!”林老爺狠狠地掐了一把大腿,他知道顧邵不會騙他,這樣厲害的人物,怎麼可能為了點錢來誆騙他們?

  當下,林老爺便做了決斷:“顧大人一心為民,實乃當世之表率,林某自愧弗如。”

  “林老爺客氣了。”

  “林某身為讀書人,也知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幸得祖輩余恩,林某府如今也算是小有餘產,如今自願拿出一部分,效仿顧大人以工代賑,別的話林某不敢說,只是替咱們桃園縣重修幾座廟宇書院,林某還是做的到的!”

  “好,好!”顧邵一臉錢搞到手的歡喜,“林先生實在是高義。”

  林老爺也是欣喜萬分,他要的是名聲,那點錢又算的了什麼?

  曾老爺在邊上看了半天,實在融入不進這兩人的氣氛當中。

  畢竟他也想不明白,怎麼立個碑修個縣誌就這麼讓老林高興。

  高興得都有些怪了。

  顧邵樂了半晌才發現這邊還有個人,剛想該說些什麼讓這曾老爺也趕緊掏錢,卻不想曾先生自覺得很,還沒等顧邵開口便說自己願意出錢。

  林老爺出多說,他便出多少。曾老爺今兒過來沒別的意思,單是為了拍這位顧通判的馬屁,往日好跟著這位顧通判身後混。只是他這話說得不對,似乎有跟林老爺別苗頭的意思,林老爺瞬間不樂意了,瞬間改了口:“我除了修三座書院,再另修三座橋。”

  曾老爺一想不能在顧通判面前丟了臉,立馬道:“那我再另修四座橋。”

  “我另修五座。”火花四濺。

  “我修六座!”奮起直追。

  “八座!”

  “十座!”

  “我修二十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