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這些如今想著都已經沒有什麼意思了。顧邵已經拒絕了長公主的示好,他雖不知道長公主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但是單看她今日的氣勢,便知道這人其實是不好惹的。那他今日得罪了長公主,日後,可得小心謹慎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在朝堂上立足。

  倘若他自己沒本事,人家長公主但凡出手,他連還手的餘地都沒有。話說得再狠,終究不頂什麼用啊。

  想到這兒,顧邵再次哀嘆一聲,怪只怪他過分優秀。這生得太俊朗,也真是身不由己啊。一個個的,都在逼著他往上爬。

  顧邵還沒想多久,便被系統按著腦袋去書案那邊看書去了。看的,依舊是那本《貨幣通論》。

  隔了幾日,一切風平浪靜。

  顧邵緊張了這些日子,忽然被聖上召見,由著小夏公公領進了太極殿了。顧邵本以為這回和往常沒有什麼不同,不想剛進了太極殿,便發現這裡頭的人,著實有些多了。

  戶部尚書錢大人帶著他的兩位侍郎及戶部餘下諸多人等,丞相蕭大人、王翰林,還有顧邵見過卻叫不出名字的一眾大人,如今都聚在大殿中。

  聖上也在其中,只是聖上自始至終都沒有開口,說話的反而是戶部尚書錢大人。

  顧邵聽了幾句,便知道錢大人滿口說得都是他那套行用寶鈔的論調了。

  皇上正聽得不耐煩,琢磨著他的狀元郎怎麼還不來,結果隨意一瞥,便看到小太監已經領著人過來了。

  “來了。”皇上當即笑得眼睛一眯,打斷了錢尚書的話:“你且停一會。”

  正說得吐沫橫飛的錢尚書:“……”

  第112章 殿前連問

  跟錢尚書一樣好奇的還有大殿內餘下的好幾位大人。

  眾人見聖上如此姿態,都奇怪這來的人究竟是誰。不等他們回頭看去,大殿外頭的那人便已經進來了,走至前頭朝著聖上行了禮。可這人……不是之前的狀元郎麼?

  戶部的幾位大人對顧邵還不是十分地了解,只知道這人讀書讀得十分厲害,字畫也是一絕,前段時間京城還盛傳,贊這位狀元郎高風亮節,乃是讀書人的楷模。再有,便是這位狀元郎十分得聖上待見了,頂著一個講經的差事,愣是將其他人都比了下去。不過,戶部的幾位都暗搓搓地揣測,沒準這人只是馬屁拍得好呢。沒看聖一見他過來就笑成這樣麼,一準時平日裡馬屁拍得得當,隨意深得聖心。

  一眾人裡頭,只有戶部侍郎小李大人不敢瞎想。

  他還記得,上回瓊林宴的時候自己不是抱怨了一句,便惹得多方震怒。這位狀元郎的後台之大,不可深思,如今這情況,他還是低調做人,低調做事吧。

  且說那邊皇上讓顧邵趕緊起身之後,臉上的笑意便一直沒有淡下來過。他讓顧邵先在一邊兒站著,又轉頭望著停下來不再叨叨的錢尚書:“怎麼不說了,繼續啊。”

  錢尚書深吸了一口氣,指著顧邵:“不知,聖上為何將顧修撰叫來,如此大事,顧修撰似乎不宜出現在此吧。”

  皇上聽了這話,幽幽地瞥了錢尚書一眼:“財政大事上,人家顧狀元懂得不比你們少。”

  這話得罪的人可就多了。戶部掌全國戶口田糧之政令與稽察,歲會賦役實征之數,關於財政之事,還有人敢說比他們懂得還多,這是瞧不起誰?戶部右侍郎佟大人也開了口了:“聖上要說顧大人學識淵博,那微臣幾個也不好置喙;可聖上說顧大人懂得財政大事,那微臣幾個便要問一聲了——”

  他轉向顧邵:“敢問顧大人,你懂得是哪門子的財政大事?國家戶口之數,歲賦多少,田糧幾何,敢問哪一樣為顧大人所精通啊?”

  皇上一見佟侍郎問得如此犀利,還有些擔心地看著顧邵,生怕顧邵答不上來。實際上,皇上也不覺得顧邵能答得上來。人家又不是戶部的人,哪裡知道得這麼詳細,其實……就連他一個做皇帝的,也忘了去年大齊的賦稅了,這不是為難人麼?佟侍郎這事,做得真不地道。

  然而佟侍郎可不會輕易放過顧邵,問過這話之後,仍舊緊盯著他,似乎顧邵不說出個一二來,他便要將顧邵趕出這太極殿。

  顧邵低頭一笑:“下官既不是戶部官吏,如何能知道這些?”

  佟大人輕蔑一笑,想來也知道他會是這樣的回答。

  然而顧邵卻話鋒一轉:“這些年大齊的賦稅如何,下官是不知。不過先前初入翰林院,有幸讀過幾位先帝的實錄,對前幾朝的情況略有了解。單看英宗朝,天下戶一千二十五萬三千六百七十,田總八百三十萬六千五百四十頃,賦入之數總六千九百一十六萬九千九百。此為英宗三十八年戶部所載,與如今不過只有二十年之遠,想來如今大齊的歲賦田戶,應當也只是略高於此吧。”

  他說得平靜,仿佛在說今兒吃了什麼一樣平常。可這幾個數一甩出來,戶部的幾位大人當即消了聲音。

  佟大人與錢尚書對了一個眼神,彼此皆看到對方眼中的震驚。若是他們記得沒錯的話,那確實是先帝駕崩那一年,天下的歲賦收入。就是他們也只能記個大概,這人竟然能記得這樣齊整!

  蕭丞相笑呵呵地出來當和事老:“幾位有所不知,會試之時,鄭尚書所出策論便是論及民生利益,顧大人當時的墨卷,可是寫得極為出眾呢。是吧,王大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