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紅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月二十九日白天,錫蘭島消失在天邊。鸚鵡螺號以每小時20海里的速度在馬爾地夫群島和拉克代夫群島之間迷宮般的航道里穿行。鸚鵡螺號甚至還沿著吉坦島航行。這裡原來是個石珊瑚島,現在是拉克代夫群島19個主要島嶼之一,位於北緯10度—14度30分和東經50度72分—69度之間,於一四九九年由瓦斯科·德·伽馬[1]發現。

  自日本海出發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行程16220海里,也就是說7500法里。

  第二天,一月三十日,當鸚鵡螺號重新浮出洋面時,我們已經見不到任何島嶼。我們的航向是西北偏北,正朝著位於阿拉伯灣和印度半島之間、作為波斯灣出口的阿曼灣海域駛去。

  這顯然是一個沒有出口的死胡同。那麼,尼摩艇長要把我們帶向何方呢?我可說不上來。那天,加拿大人問我,我們去哪裡。我沒法回答他,惹得他很不高興。

  「蘭師傅,尼摩艇長心血來潮,想把我們帶到哪裡,我們就去哪裡。」

  「這次,他心血來潮,」加拿大人回答說,「不可能把我們帶得很遠。波斯灣那邊沒有出口。如果我們駛入波斯灣,那麼要不了多久就得掉頭從原路折回。」

  「蘭師傅,那麼就再折回來。出了波斯灣,鸚鵡螺號要是想逛逛紅海,它總可以走曼德海峽通過。」

  「先生,不用我說,您也知道,」加拿大人回答說,「紅海與波斯灣沒有什麼不同,蘇伊士地峽還沒有開通。即便已經開通,像我們這樣神秘的船也不可能在被閘門截斷的運河裡冒險。因此,紅海還不是能帶我們回歐洲的路。」

  「所以嘛,我又沒說,我們將要回歐洲去。」

  「您是怎麼想的呢?」

  「我猜測,在遊覽了有趣的阿拉伯和埃及海域以後,鸚鵡螺號將重回印度洋,或許穿過莫三比克海峽,或許從馬斯卡林群島附近海域去好望角。」

  「那麼,到了好望角以後呢?」加拿大人特別固執地問道。

  「那麼,我們就駛入我們還沒到過的大西洋。尼德友,你這麼問,是否對這次海底旅行已經不耐煩了?你是否已經看膩了海底變幻莫測的奇觀?至於我嘛,我覺得,很少有人能夠享受這份幸運。要是就這么半途而廢,我會遺憾終身的。」

  「可是,阿羅納克斯先生,您是否知道,」加拿大人回答說,「我們被囚禁在這艘鸚鵡螺號上快要三個月了?」

  「不,尼德。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因此,我不計日期,也不算時間。」

  「那麼結論呢?」

  「結論到時候會有的。再說,我們也無能為力。這樣的爭辯毫無用處。好尼德,要是你來告訴我說『逃跑的機會來了』。到時候,你我討論這個問題才有意義。現在的情況並非如此。老實跟你說,我不相信尼摩艇長會到歐洲海域去冒險。」

  通過這段短暫的對話,讀者諸君可以發現,我已經成了鸚鵡螺號的狂熱擁護者,充當了它的指揮官的角色。

  至於尼德·蘭嘛,他在結束跟我的對話時自言自語地說道:「您說的都在理。不過,在我看來,哪裡有拘束,哪裡就不會有快樂。」

  一連四天,一直到二月三日,鸚鵡螺號還在阿曼灣以不同的航速,在不同深度的水域裡轉悠。它仿佛是在漫無目的地航行,好像是拿不準要走哪條航線。不過,它始終沒有越過北回歸線。

  在駛離阿曼灣時,我們有一會兒工夫看見了阿曼國最重要的城市馬斯喀特。我十分欣賞這座城市奇特的市容,在懷抱馬斯喀特城的懸崖峭壁中間矗立著白色的房屋和要塞。我望見了清真寺的圓頂,清真寺尖塔幽雅的尖頂,以及蔥鬱、涼爽的平頂。可是,這些美景只是一掠而過,鸚鵡螺號很快就潛入了這一帶海域陰暗的水裡。

  接著,鸚鵡螺號相距六海里,沿著馬哈拉和哈德拉曼一帶的阿拉伯海岸航行,沿岸山巒起伏,時而能見到橫亘在山間的古城遺址。二月五日,我們終於駛入了亞丁灣。亞丁灣簡直就是插入曼德海峽的一個漏斗,把印度洋的水引入紅海。

  二月六日,鸚鵡螺號在海面上航行,亞丁港在望。亞丁港位於一個由一條狹窄的地峽與大陸相連的岬角上,就像是不可接近的直布羅陀。一八三九年,英國人占領以後重修了防禦工事。我遠遠望見了這座城市許多八角形的清真寺尖塔。按照歷史學家埃德利西的說法,亞丁城從前是阿拉伯灣最富饒、最繁榮的商品集散地。

  我滿以為,航行到了這個方位,尼摩艇長只能往回走了。可是,我錯了。而且,令我驚訝不已的是,他根本沒有這麼做。

  第二天,二月七日,我們在曼德海峽航行。曼德海峽阿拉伯語的意思是「淚門」。海峽寬20海里,但長僅52公里。鸚鵡螺號要是全速前進,個把小時就能通過這個海峽。但是,由於許許多多從蘇伊士到孟買、加爾各答、墨爾本、波旁島[2]和模里西斯的英國和法國班輪來往於這個狹窄的通道,鸚鵡螺號不便浮出水面,謹慎地潛入水中航行。因此,海峽兩岸的景色我什麼也沒看見,就連英國政府用來加強亞丁港防禦的丕林島也沒見到。

  中午,我們終於航行在紅海海面上。

  紅海,聖經故事裡的著名湖泊,下雨也幾乎不能使它變得涼爽,沒有一條大河流入它的懷抱。過度的蒸發在不斷降低紅海的水位,每年要下降1.5米!奇特的海灣,猶如一方湖泊,興許將來會完全枯竭。紅海的海平面低於黑海和鹹海。黑海和鹹海目前的蒸發量正好等於注入量。

  紅海長2600公里,平均寬度為240公里。在托勒密王朝和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紅海曾經是世界貿易的主要交通要道。蘇伊士鐵路的通車已經部分恢復了紅海古代交通要道的重要地位,而蘇伊士地峽的開通則完全恢復了紅海的這一地位。

  現在,我甚至不想明白尼摩艇長心血來潮,決定帶我們來這裡的原因。不過,我毫無保留地贊成鸚鵡螺號駛入紅海。我們的潛艇以中等速度航行,時而浮出水面,時而為避開別的船隻而潛入水中。這樣,我得以觀賞這如此奇妙的紅海水上和水下的景色。

  二月八日,天剛亮,莫卡古城就出現在我們眼前。古城現在已淪為廢墟,東倒西歪的城牆已經受不起炮聲的震動,斷壁殘垣上稀疏地長著幾棵椰棗樹。這座昔日的重鎮,曾經有三公里長的城牆和14個要塞保護,城裡有六大集市和26座清真寺。

  接著,鸚鵡螺號向著非洲海岸靠近。這一帶海域明顯要深,海水清澈,猶如水晶。通過客廳舷窗開啟著的防護板,我們得以觀賞千姿百態、色彩艷麗的珊瑚叢,以及覆蓋著綠色海藻和墨角藻的大礁石。多麼美麗的景色,難以用語言描繪!多麼豐富多彩的暗礁和火山島風景和景觀,一直與利比亞海岸相連!不過,鸚鵡螺號不一會兒就來到了東海岸附近,這裡的樹狀枝杈景觀最美,確切地說,就在德哈馬沿海。因為,這裡的植形動物不但在水中爭芳鬥豔,奼紫嫣紅,而且它們的枝杈構成了一組組別致的環套圖案,高達十法尋。在海水中,環套圖案雖然沒有花朵艷麗,但比花朵更加變幻莫測。

  我在客廳的舷窗前留連忘返,度過了多少美好的時光!在舷燈光的照耀下,我觀賞到了多少新的海生植物和動物標本!傘形菌類植物;板岩色的海葵;形似排簫的管狀珊瑚,只等著潘神[3]來吹;棲居在石珊瑚洞裡、基部有短螺紋的紅海貝;最後是各種各樣我從未見過的水螅,即普通海綿。

  海綿綱,作為水螅類的第一綱,確切地說,就是由這種奇特的生物創造。海綿根本不像某些博物學家現在還認為的那樣是一種植物,而是一種最低等的動物,一種比珊瑚蟲更加低級的水螅。其動物的屬性是毋庸置疑的,古人把它視為介於植物界和動物界的觀點甚至也是不可取的。然而,我還要說明,博物學家有關海綿形成方式的看法也存在分歧。有的博物學家認為,海綿是珊瑚蟲的骨骼;而另一些博物學家,如米爾恩·愛德華茲,則認為是一種單獨形成的個體。

  海綿綱大約有300種,在許多海域都能生長,甚至在一些河流里也有,此時就叫「河綿」。不過,海綿偏好的水域當屬地中海希臘群島沿海、敘利亞沿海和紅海。在這些海域繁殖、生長的海綿質地細膩、柔軟,價格昂貴,能賣到150法郎,如敘利亞沿海出產的金黃色海綿、巴巴里地區沿海出產的硬海綿等。但是,由於我們無法逾越蘇伊士地峽,我也就不可能指望到地中海東岸沿海去研究這些植形動物,只好滿足於在紅海里觀察它們。

  此時,鸚鵡螺號正在平均距離海面八九米的水層,靠近東海岸美麗的礁石緩慢地航行。我把龔賽伊叫到身旁。

  這裡生長著各種形狀的海綿,帶柄的,葉狀的,球形的,指狀的。比學者更富有詩意的漁民,相當貼切地給它們取名為:花籃、花萼、莖幹、鹿茸、獅蹄、孔雀開屏、海神手套。海綿水螅在繁殖新細胞時,不停地通過收縮,從外面包裹著一層半流體膠狀物質的纖維組織的縫隙中排除水分。海綿死後就不再分泌半流體膠狀物質,而這種物質會腐爛變質,釋放出氨氣,於是只剩下角質或膠質纖維。這就是家庭使用的海綿,呈紅棕色,再根據它們不同的彈性、滲水性和耐泡性確定其不同的用途。

  這些海綿粘附在礁石、軟體動物的介殼甚至水生植物的莖幹上,再小的坑窪也不會放過。它們有的展開著,有的矗立著或像珊瑚石癭瘤一樣下垂著。我告訴龔賽伊說,採集海綿有兩種方法,或是用網撈,或是用手采。採用後一種方法就需要雇用潛水員,而且最好是採用這種方法,因為這樣不會損壞海綿組織,能賣出很高的價錢。

  在海綿旁邊大量繁殖的其他植形動物主要有形態優雅的水母;軟體動物以各種據道爾比尼說是紅海特有的魷魚為主;爬行動物則以龜屬的條紋龜為主,這種海龜為我們提供了一道營養豐富的美味菜餚。

  至於魚類嘛,它們不但數量眾多,而且引人注目。以下是鸚鵡螺號經常捕捉到的魚種:橢圓鰩、磚紅鰩、藍斑鰩、齒刺鰩、銀脊鱘、赤斑鱘、錦帶鱘、與角鯊近親的軟骨魚、單鰭貝殼魚、頜針魚、銀尾藍脊灰胸鰭海鱔、金紋紅藍白三色鯖、硬鰭魚、黑身七帶、藍黃鰭、金銀鱗加郎魚、中足魚、黃頭豚、鸚嘴魚、隆頭魚、鱗魨、蝦虎魚。還有上千種我們在其他海洋已經見過的魚。

  二月九日,鸚鵡螺號駛抵紅海最寬的海域,從西岸的蘇阿金港到東岸的貢富達港寬190海里。

  那天中午,測定好方位以後,尼摩艇長走上了平台。我也在平台上。我心裡盤算著,有關他今後的打算不問個明白,決不讓他離開平台。艇長看見了我,就朝我走來,客氣地遞給我一支雪茄,對我說道:

  「哎,教授先生,您喜歡這紅海嗎?您是否已經看夠了紅海所蘊藏的奇景異觀:紅海特有的魚類、植形動物、海綿花壇和珊瑚叢林?您是否看到紅海兩岸矗立的城市?」

  「是的,尼摩艇長。」我回答說,「鸚鵡螺號非常適合開展這樣的研究。啊,這真是一艘智慧之舟!」

  「說的對,先生。這是一艘智慧之舟,勇敢之舟,堅固之舟。它無所畏懼,既不怕海上的風暴,也不懼急流和暗礁。」

  「確實如此,」我應和道,「紅海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航道之一。如果我沒有弄錯的話,它在古代可謂是臭名昭著。」

  「阿羅納克斯先生,紅海確實是臭名昭著。古希臘和古羅馬歷史學家沒有為紅海說過好話。斯特拉波[4]說過,在地中海季風季節和雨季,紅海的航行條件特別糟糕。阿拉伯人埃德利西把紅海稱做科爾佐穆灣。他曾經說過,大量的船隻撞沉在暗沙上,沒有人敢在夜裡到紅海來冒險。據他說,海上經常颶風肆虐,島嶼荒蕪,無論是海面還是海底,都『毫無用處』。確實,阿利阿烏斯[5]、阿加塔西德和阿爾岱米多等人都曾持這種觀點。」

  「顯然,這些歷史學家沒能乘坐鸚鵡螺號在紅海上航行。」我反駁道。

  「的確如此,」艇長微笑著說,「從這一點看,現代人並不比古人進步多少。蒸汽的機械功率需要幾個世紀才能得到充分的證明!誰知道,一個世紀以後,人們是否能看到第二艘鸚鵡螺號!阿羅納克斯先生,科技進步十分緩慢。」

  「的確,您的潛艇與它所處的時代相比要先進一個世紀,或許幾個世紀。」我回答說。「多麼不幸,這樣一個秘密將隨著它的發明人的死亡而銷聲匿跡!」

  尼摩艇長沒有回答我的話。他沉默幾分鐘後問我說:

  「您剛才在跟我談論古人關於在紅海上航行危險的看法?」

  「是的。不過,他們的擔憂是否被誇張了?」我回答說。

  「阿羅納克斯先生,既可以這麼說,又不可以這麼說。」尼摩艇長回答我說。我覺得他說這話的口吻就好像是他對「自己的紅海」了如指掌。「對於一艘配備齊全、構造堅固、操縱自如的現代蒸汽輪來說,不存在什麼危險;對於古代船隻,那麼就危險重重。請試想一下,古代最早的航海家,他們冒險撐的是用棕櫚繩捆綁起來的木舟,他們用樹脂填塞木舟的縫隙,然後塗一層海狗油。他們甚至沒有任何儀器測定方位,只能憑估計在自己不大熟悉的海域裡航行。在這樣的條件下,海難事故頻頻,實乃在所難免。不過,現如今,即便是在季風季節遇到逆風,那些來往於蘇伊士和南半球海域的汽輪再也不用畏懼這個海灣的惡劣條件。現在,這些汽輪的船長和旅客們不用為出門準備祭品供神,回來時也不再頸脖上掛著花環、頭上繫著頭帶,到附近的神廟去謝神。」

  「我同意您的說法,」我說道,「我覺得,汽輪泯滅了海員心中的感激之情。不過,艇長,您似乎對紅海特別有研究,是否能告訴我它的名字的來源?」

  「阿羅納克斯先生,關於這個問題,有許多說法。您是否想知道十四世紀一個編年史作家的觀點?」

  「很想知道。」

  「這位異想天開的編年史作家聲稱,這個海灣是這樣被命名為紅海的:在猶太人從這個海灣通過以後,摩西面對著海灣大叫:讓海水變成鮮紅色,以示奇蹟;這個海灣不用他名,只叫紅海。話音剛落,海水撲向率領追兵的法老,把法老淹死了。」

  「這是詩人的解釋,」我回答說,「但不能使我滿意。我是想知道您本人的看法。」

  「那您聽我說。依我看,阿羅納克斯先生,紅海這個稱謂是從希伯來語『Edrom』一詞翻譯過來的。古人之所以給它取這個名字,那是因為這海水特殊的顏色。」

  「然而,到現在為止,我只看見清澈的海水,根本沒有任何特殊的顏色。」

  「當然。可是,當您航行到海灣的盡頭時,就能觀察到這種奇特的現象。我記得曾經見過血紅色的托爾灣,就像一方血湖。」

  「那麼這種顏色,您認為是由一種微生海藻所致?」

  「是的。那是一種學名叫『三瓣藻』的細弱胚芽,它能分泌朱紅色的黏膠質。一平方毫米的小空間能容納四萬株三瓣藻。等我們駛抵托爾時,您也許能見到。」

  「這麼說來,尼摩艇長,您不是第一次指揮鸚鵡螺號來紅海嘍?」

  「是的,先生。」

  「既然您剛才講到了猶太人順利通過、埃及人遭受災難一事,那麼,我想問您,您是否在海底發現了關於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蛛絲馬跡。」

  「沒有,教授先生,這是因為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

  「什麼原因?」

  「那是因為摩西當年率領他的人民走過的地方,現在已經被流沙淤沒了。駱駝從那裡蹚水走過,不會浸濕膝蓋骨。您當然明白,這點水對於我的鸚鵡螺號來說是太淺了。」

  「那麼,那個地方位於……」

  「蘇伊士再往北一點,就在這個海灣里,這裡從前是個深水灣。而那時,紅海一直伸展到亞曼湖。現在,不管那次摩西是否奇蹟般地從這裡通過,猶太人確實經過這裡才到達希望之鄉的。而法老率領的軍隊也是正好在這裡覆沒的。因此,我想,要是在這片沙灘中央進行挖掘,一定會發現大量的埃及兵器和器具。」

  「那是肯定的,」我回答說,「等到蘇伊士運河鑿通以後,蘇伊士地峽上建起了新的城市,但願考古學家們遲早會進行考古挖掘。對於像鸚鵡螺號這樣的船隻,運河根本就沒有什麼用途!」

  「那是,不過對全世界有用,」尼摩艇長說道,「古代人早就明白,開通紅海和地中海對於他們的通商事業有利。不過,他們根本沒有想到要挖一條直通的運河,而是要借道尼羅河。相傳,連接尼羅河和紅海的運河很可能在埃及塞索斯特利王朝時期就已經開始挖掘。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尼科斯曾於公元前六一五年在與阿拉伯地區隔海相望的埃及平原上挖掘過一條與尼羅河相通的運河。這條運河寬只能容納兩艘三層槳戰船並行,長度是這種戰船航行四天的距離。西斯塔斯普[6]的兒子大流士繼承了尼科斯未竟的事業,而最終很可能是由托勒密二世[7]竣工。斯特拉波曾見過該運河用於航行。但是,在巴斯塔附近的運河起點和紅海之間坡度太小,運河在一年中間只有幾個月能夠通航。後來,這條運河始終用於通商,一直延續到安東尼王朝統治時期,後因淤塞而被遺棄。此後,奧馬爾哈里發曾下令疏通運河。但最後,阿勒—曼索爾哈里發為了阻止向揭竿而起的穆罕默德·本·阿布達拉運送給養而最終下令於七六一至七六二年間填平了這條運河。在遠征埃及期間,貴國的波拿巴將軍曾在蘇伊士的沙漠裡見到過這項水利工程的遺址。而且,在返回哈迪加羅茲前的幾小時,他們在3300年前摩西宿營的同一地方,遭到海潮的襲擊,差點全軍覆沒。」

  「艇長,這麼看來,德·雷塞布[8]先生實現了古人沒敢做的事——開通地中海和紅海,使從加的斯[9]到印度的航程縮短了9000公里。而且要不了多久,它將把非洲變成一個巨大的島嶼。」

  「是的,阿羅納克斯先生。您有權利為您的同胞自豪。這個人為一個民族爭得的榮譽比那些最偉大的航海家還要多!他像其他許多人一樣,開始時遭遇了煩惱和嚴厲的拒絕。可是,他天生意志堅強,終於獲得了成功。不過,想到這理應是一項國際性的工程,足以讓一代統治者流名千古的事業,居然是靠一個人的精力來實現的,真叫人傷心。所以,榮譽屬於德·雷塞布先生!」

  「是的,榮譽屬於這位偉大的公民。」我應和道,同時對尼摩艇長剛才慷慨陳詞的激昂語氣感到非常驚訝。

  「可惜,」他繼續說道,「我不能帶您去穿行蘇伊士運河。不過,後天,當我們在地中海航行時,您能夠望見塞得港的防波長堤。」

  「地中海!」我放大了說話的嗓門。

  「是的,教授先生,您為此感到驚訝嗎?」

  「令我驚訝的是,想到後天我們就能抵達地中海。」

  「真的嗎?」

  「真的。儘管自從來到您的潛艇上以後,我應該習慣對什麼都見怪不怪。」

  「那麼,您對什麼感到驚訝呢?」

  「速度!如果鸚鵡螺號後天要駛抵地中海,那麼它就得繞過好望角,環行非洲一圈,而您必須加快航速!」

  「教授先生,誰告訴您,它得繞非洲一圈?又是誰跟您講過,它得繞過好望角?」

  「要麼,除非鸚鵡螺號能在陸地上航行,能從地峽上越過去!」

  「或者從下面鑽過去,阿羅納克斯先生。」

  「鑽過去?」

  「當然是鑽過去。」尼摩艇長平靜地回答道。「大自然早就在這塊地峽下面做成了人類今天在地峽表面所做的事。」

  「什麼?地峽下面有個現存的通道?」

  「是的,有一條地下通道,我叫它阿拉伯隧道。它打蘇伊土下面經過,通往貝魯茲灣。」

  「可是這個地峽儘是些流沙啊?」

  「是的,不過只到一定的深度,50米以下就是堅硬的岩層了。」

  「您是偶然發現這條通道的?」我越發驚訝地問道。

  「既靠運氣,又憑藉推理,教授先生。甚至推理的成分多於偶然因素。」「艇長,那麼請告訴我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不過,我的耳朵會抵制它所聽到的話的。」

  「啊!先生,有耳朵而不聽的人任何時候都有。不但存在這麼一條通道,而且我已經利用過好幾次。要是沒有這條通道,我今天也不會在紅海這條死胡同里冒險。」

  「敢問您是怎麼發現這條隧道呢?」

  「先生,在不再分離的人之間沒有什麼秘密可言。」艇長回答我說。

  我沒有理會這句話的弦外之音,而是在聽尼摩艇長給我講述隧道的故事。

  「教授先生,」他對我說道,「是博物學家的一個簡單推理啟發我發現了這條只有一人認識的通道。我曾經注意到紅海和地中海里有一些完全相同的魚種,如海蛇、非阿托勒魚、鯡魚、絞車魚、若爾魚和飛魚等。確信這一事實之後,我心想這兩個海會不會相通。如果兩者相通,那麼由於海平面水位有差異,暗流一定是從紅海流入地中海。於是,我在蘇伊士附近捕捉了許多魚,我在它們的尾巴上拴一個銅環,並且把它們放回海里。幾個月以後,我在敘利亞沿海又捕到了幾條尾巴上套著銅環的魚。因此,地中海和紅海相通的假設得到了驗證。於是,我就駕駛著鸚鵡螺號尋找這條通道。我最終發現了它,並且冒險從通道里穿了過去。教授先生,不久,您也將從阿拉伯隧道里穿行!」

  注釋

  [1]瓦斯科·德·伽馬(1460?—1524):葡萄牙航海家,一五二四年出任印度總督。

  [2]波旁島:留尼旺島舊名。

  [3]潘神:希臘神仙,人身羊足、頭上長角的畜牧神,愛好音樂,發明排簫。

  [4]斯特拉波(公元前64?—公元23年):古希臘地理學家、歷史學家。

  [5]阿利阿烏斯(95—175年):古希臘歷史學家、哲學家。

  [6]西斯塔斯普:公元前六世紀波斯帝國北方省區的總督。

  [7]托勒密二世(公元前308—公元前246年):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國王。

  [8]德·雷塞布(1805一1894):法國外交官、工程師。

  [9]加的斯:西班牙西南部港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