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華柔嘉冷冷地道:「你還是先顧著你自個兒罷!」
說著,便命人將一嬰孩抱了上來。
柔止瞳孔一縮,望著那哇哇大哭的孩子,下意識要伸手去接,華柔嘉卻一揮手,叫人把孩子抱了下去。華柔嘉盯著她臉色蒼白的模樣,頓時心生快意,只是說:「你要是不想你的親弟弟被摔死在你眼前,你就給我乖覺一些。」
柔止的臉色徹底冷了下來。
華柔嘉有千萬種逼迫她就範的法子,可偏偏選擇了最噁心的一種……她居然拿尚在襁褓之中的華江淮來威脅她!這根本就不是為了替孫貴妃辦事,而是單純為了膈應人。
她不敢再激怒華柔嘉這個瘋子,只是抬起頭辨認了一番蒹葭宮的方向,旋即大步離去。
第68章 將臉頰貼在他沾滿血污的……
柔止被「請」到蒹葭宮的時候,孫貴妃正為前線傳來的消息而頭昏腦脹。
她抬眼,看見下頭站著的華柔止,語氣也強硬了起來:「你過來。」
柔止被要求寫一封親筆信,勸文琢光歸降。她全程都被人盯著,落筆的手繃得很緊,孫貴妃在一旁說:「你的字跡同太子的很像。」
柔止卻說:「貴妃娘娘應當言而有信,把我的弟弟還給我。」
孫貴妃卻笑了笑。她面色之中帶著說不出來的疲憊,只是說:「華柔嘉確實蠢。她同孫元思二人一道,率人進了華府,強行搶過了華江淮,只是為了脅迫你來討好我。」
這麼多要緊事臨頭,華柔嘉居然能夠想見其中最無關緊要的一件,這眼力見兒也著實不太好。
「你寫罷,」孫貴妃把早已寫好的勸降書拿過來,盯著她抄,淡淡說,「你也不必擔心你弟弟,我是為人母親的,不會刻意去為難一個襁褓中的孩子。」
反正,等大事成了,華家作為前太子妃的母族,無人能夠倖免。華柔嘉倒是可以免卻死罪,也頂多當個孫元思的外室,不見天日地活著。
柔止深深吸了一口氣,手中筆墨不停。
華柔止親筆謄抄的勸降書很快就被快馬加鞭,送到了行宮之中的太子手上。
劉燚的人馬已經在行宮與太子僵持了大半日了。這行宮乃是先帝所建,恢弘精巧之餘,各處用的也都是防火防水的材料,說是行宮,倒更像一座固若金湯的堡壘。
行宮之中糧草充足,若是外人攻不進來,太子的人馬在裡頭生活一月都不足為患。溫老將軍的人馬被劉燚阻攔在四月山外,劉燚倘或不能在這幾日殺了太子,就會被兩邊軍隊蠶食殆盡,因而攻勢十分猛烈。
因而文琢光一行雖然措手不及,可如今人人形容也不見狼狽,倒還都能氣定神閒地聚在一起,商討對策。
而今應對之策,自然是以固守為上。劉燚急功近利,一旦時限愈發短了,他們總能捉到他的破綻,再一舉反攻,乃是妙計。
可葉庭梧卻在半夜,接到了外頭來使所送來的一封信件。他看見落款,不敢怠慢,連忙轉至太子案前。
文琢光展開信件,瞧見熟悉的筆記,不由靜默片刻。他早已預備對孫家動手,也想過護住柔止的萬全之策,可怎麼也沒有想到,孫家會忽然狗急跳牆。
孫家人的許多罪證,他都才拿到手中,預備著等溫老將軍到京再一齊發難,如今孫家的動靜,顯然是提前得知了消息。
如今,他被困行宮,這也就罷了,孫綠竹竟聯合了金吾衛把持後宮,將一眾女眷作為人質關押在宮中。
柔止的字跡倒是從容,可見寫信的時候並沒有感到害怕……可文琢光倒寧願她害怕一些。她將小姑娘如珠似寶地養了這麼些年,從來見到的都是她委屈害怕,便哭著往自己懷裡躲的模樣,她何時這樣鎮定從容過?
也不知道到底受了多大的委屈。
文琢光將信件攥在手中,忽地命一將領至前,詢問:「今夜突圍,有幾分勝算?」
將領遲疑道:「殿下,劉燚人馬是我們雙倍之數,而今他受命於孫氏,對我們只怕是不死不休,若是貿然行動,勝算難過三分,殿下當真要突圍麼?」
文琢光的面容冷了下來,他手指輕輕地搭在膝蓋上,心中想的卻是自己年少時,同劉燚一道在西北抵禦突厥的事情。劉燚一直是個聰明人,也是個好將領,可就毀在了貪心上。
是夜,大雨滂沱。
兩軍交戰,廝殺聲不絕於耳。
四月山外被阻的兵馬徹底弄懂了裡頭發生的事情,溫老將軍先前視孝懿皇后如親女,自然也是鐵打的太子黨,而今聽見動靜,趁著劉燚鬆了防備,同樣包抄而上。
三方人馬廝殺,火光照夜。
雨聲連出轟鳴之聲,天像裂開了無數道口子,暴雨匯成瀑布,急急地沖刷著大地,卻依舊難掩其中的殺聲震天。數不清的人倒下再也起不來,鮮血湧出後,又被大雨衝下,鋪天蓋地都是血腥。
……
到了半夜,柔止依舊跪坐在蒹葭宮的偏殿內。
前頭的朝臣徹底鬧了起來,許多人都指著要被擁上皇位的文琢熙大罵叛臣賊子,文人講究氣節,斷斷不會因為孫黨的殺戮而低下高傲的頭顱。前頭鬧得風風雨雨,孫貴妃也坐不住了,吩咐了人看住後宮,自己便冒雨往前殿去了。
柔止當時在側,隱約聽見了「燕王」二字。
她這才想起來,前頭孫家想藉機擁文琢熙上位,那最大的阻礙應該是燕王。豊朝里的藩王還在世的並不多,論起親緣關係,燕王是皇帝的同母兄弟,按說若他不同意文琢熙做皇帝,孫家在禮法上也難占理。
說著,便命人將一嬰孩抱了上來。
柔止瞳孔一縮,望著那哇哇大哭的孩子,下意識要伸手去接,華柔嘉卻一揮手,叫人把孩子抱了下去。華柔嘉盯著她臉色蒼白的模樣,頓時心生快意,只是說:「你要是不想你的親弟弟被摔死在你眼前,你就給我乖覺一些。」
柔止的臉色徹底冷了下來。
華柔嘉有千萬種逼迫她就範的法子,可偏偏選擇了最噁心的一種……她居然拿尚在襁褓之中的華江淮來威脅她!這根本就不是為了替孫貴妃辦事,而是單純為了膈應人。
她不敢再激怒華柔嘉這個瘋子,只是抬起頭辨認了一番蒹葭宮的方向,旋即大步離去。
第68章 將臉頰貼在他沾滿血污的……
柔止被「請」到蒹葭宮的時候,孫貴妃正為前線傳來的消息而頭昏腦脹。
她抬眼,看見下頭站著的華柔止,語氣也強硬了起來:「你過來。」
柔止被要求寫一封親筆信,勸文琢光歸降。她全程都被人盯著,落筆的手繃得很緊,孫貴妃在一旁說:「你的字跡同太子的很像。」
柔止卻說:「貴妃娘娘應當言而有信,把我的弟弟還給我。」
孫貴妃卻笑了笑。她面色之中帶著說不出來的疲憊,只是說:「華柔嘉確實蠢。她同孫元思二人一道,率人進了華府,強行搶過了華江淮,只是為了脅迫你來討好我。」
這麼多要緊事臨頭,華柔嘉居然能夠想見其中最無關緊要的一件,這眼力見兒也著實不太好。
「你寫罷,」孫貴妃把早已寫好的勸降書拿過來,盯著她抄,淡淡說,「你也不必擔心你弟弟,我是為人母親的,不會刻意去為難一個襁褓中的孩子。」
反正,等大事成了,華家作為前太子妃的母族,無人能夠倖免。華柔嘉倒是可以免卻死罪,也頂多當個孫元思的外室,不見天日地活著。
柔止深深吸了一口氣,手中筆墨不停。
華柔止親筆謄抄的勸降書很快就被快馬加鞭,送到了行宮之中的太子手上。
劉燚的人馬已經在行宮與太子僵持了大半日了。這行宮乃是先帝所建,恢弘精巧之餘,各處用的也都是防火防水的材料,說是行宮,倒更像一座固若金湯的堡壘。
行宮之中糧草充足,若是外人攻不進來,太子的人馬在裡頭生活一月都不足為患。溫老將軍的人馬被劉燚阻攔在四月山外,劉燚倘或不能在這幾日殺了太子,就會被兩邊軍隊蠶食殆盡,因而攻勢十分猛烈。
因而文琢光一行雖然措手不及,可如今人人形容也不見狼狽,倒還都能氣定神閒地聚在一起,商討對策。
而今應對之策,自然是以固守為上。劉燚急功近利,一旦時限愈發短了,他們總能捉到他的破綻,再一舉反攻,乃是妙計。
可葉庭梧卻在半夜,接到了外頭來使所送來的一封信件。他看見落款,不敢怠慢,連忙轉至太子案前。
文琢光展開信件,瞧見熟悉的筆記,不由靜默片刻。他早已預備對孫家動手,也想過護住柔止的萬全之策,可怎麼也沒有想到,孫家會忽然狗急跳牆。
孫家人的許多罪證,他都才拿到手中,預備著等溫老將軍到京再一齊發難,如今孫家的動靜,顯然是提前得知了消息。
如今,他被困行宮,這也就罷了,孫綠竹竟聯合了金吾衛把持後宮,將一眾女眷作為人質關押在宮中。
柔止的字跡倒是從容,可見寫信的時候並沒有感到害怕……可文琢光倒寧願她害怕一些。她將小姑娘如珠似寶地養了這麼些年,從來見到的都是她委屈害怕,便哭著往自己懷裡躲的模樣,她何時這樣鎮定從容過?
也不知道到底受了多大的委屈。
文琢光將信件攥在手中,忽地命一將領至前,詢問:「今夜突圍,有幾分勝算?」
將領遲疑道:「殿下,劉燚人馬是我們雙倍之數,而今他受命於孫氏,對我們只怕是不死不休,若是貿然行動,勝算難過三分,殿下當真要突圍麼?」
文琢光的面容冷了下來,他手指輕輕地搭在膝蓋上,心中想的卻是自己年少時,同劉燚一道在西北抵禦突厥的事情。劉燚一直是個聰明人,也是個好將領,可就毀在了貪心上。
是夜,大雨滂沱。
兩軍交戰,廝殺聲不絕於耳。
四月山外被阻的兵馬徹底弄懂了裡頭發生的事情,溫老將軍先前視孝懿皇后如親女,自然也是鐵打的太子黨,而今聽見動靜,趁著劉燚鬆了防備,同樣包抄而上。
三方人馬廝殺,火光照夜。
雨聲連出轟鳴之聲,天像裂開了無數道口子,暴雨匯成瀑布,急急地沖刷著大地,卻依舊難掩其中的殺聲震天。數不清的人倒下再也起不來,鮮血湧出後,又被大雨衝下,鋪天蓋地都是血腥。
……
到了半夜,柔止依舊跪坐在蒹葭宮的偏殿內。
前頭的朝臣徹底鬧了起來,許多人都指著要被擁上皇位的文琢熙大罵叛臣賊子,文人講究氣節,斷斷不會因為孫黨的殺戮而低下高傲的頭顱。前頭鬧得風風雨雨,孫貴妃也坐不住了,吩咐了人看住後宮,自己便冒雨往前殿去了。
柔止當時在側,隱約聽見了「燕王」二字。
她這才想起來,前頭孫家想藉機擁文琢熙上位,那最大的阻礙應該是燕王。豊朝里的藩王還在世的並不多,論起親緣關係,燕王是皇帝的同母兄弟,按說若他不同意文琢熙做皇帝,孫家在禮法上也難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