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了,爹和娘什麼時候打算將文遠和柳溪的事情給辦了?你這個陛下也得上點心,要不我看你直接下道聖旨給他們賜婚吧。」賀雲章關心道,回京後才知道剛開始柳溪在皇家學院很是受到排擠,就因為他是穆王帶回來的,論姿色論家世,京城裡超過他的人一大把,所以有些人也許心理不平衡了。

  好在簡文遠也不是沒心的人,很快就發覺了這一情況,回宮跟簡娘一說,沒多久,兩人便正式訂下了親事,隨著柳溪時常被簡娘叫進宮裡來,他在皇家學院裡的地位便大大不同了。

  這可是板上釘釘的未來穆王妃了,再針對他不怕往後穆王妃記仇?

  簡樂陽摸摸肚子說:「我擔心文遠是因為我的緣故,才找了這一門親事。」如今文遠真要娶親的話,京里高門大戶的人家盡可任他挑選,可簡文遠誰也不要,偏自己跑去那麼遠的地方參加鄉試的時候,帶回來了一個家世非常普通的哥兒。

  柳元殊所在的家族就他一人出仕為官,他本人又不是貪心之輩,與這樣的家族結親無論對簡文遠還是對簡樂陽來說,都最省心不過。

  賀雲章想了想當初在淳臨府的情況,不由笑道:「文遠也不小了,這是他自己看中的,總比別人強塞給他的好,就算文遠顧慮到其他的情況,可對柳溪也不是毫無感覺的,不信你去問問田小牛,他最清楚了,你也說了,有了這樣的岳家,文遠也能輕鬆,何樂而不為?」

  簡樂陽被賀雲章說動:「你說的也是,原來我們簡家就家世不顯,說起來跟柳家相差不多,其實溪哥兒接觸下來我感覺挺不錯的,等明天我見了文遠問他一下,他沒意見就找個時間讓他們趕緊成親吧,爹娘盼了不少時候了。」

  給簡文遠找個背景太大的岳家對他本人來說也是個負擔,遠不如現在過得輕鬆自在,話說這一回簡文遠跑去淳臨府參加鄉試,雖是冒名頂替,但成績卻是實打實的,在京里傳揚開後,讓不少人刮目相看,簡樂陽也與有榮焉。

  夫夫倆聊完了家事就聊國事,說土地改革,說北地邊關的互市。簡樂陽整頓完朝堂後就命人在邊關重開互市,他親自去邊關做過生意,哪會不清楚,不成立互市就杜絕得了兩邊的生意往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還是由朝廷來牽頭的好,也能將關外的情況掌控住。

  簡樂陽雖暗中派人分化夷狄族的各個部落,又成立互市試圖在經濟上控制外族,但無論是他還是賀雲章都清楚,與夷狄人之間必將還會有一戰,不趁現在將他們打服了,絕對會給後人留下一個巨大的隱患。

  就是現在邊關傳回來的消息,關外各個部落之間也是蠢蠢欲動,為啥,就因為簡樂陽懷孕了,他們覺得在簡樂陽生產前後發動戰爭是最好的時機。

  說著說著,簡樂陽便闔上了眼睛,發出了輕微的熟聲,賀雲章輕手輕腳地將被子給簡樂陽蓋上,然後輕輕抽開他手邊的一張圖紙,這是簡樂陽早在打下京城之前就盯著的事,最近出了成果,陽哥兒跟他說過,這叫蒸汽機,有了這東西,可以做的事情多了,無論是陸地上還是海洋上,都會發生驚人的變化。

  賀雲章從不懷疑簡樂陽的話,這東西也關係到不久的將來與夷狄族的一戰所以他也更希望給簡樂陽一個穩定的朝堂,讓他可以放手去做。

  如賀雲章所說,簡文遠與柳溪的婚期很快定下來,賜婚的聖旨除了京城這一邊,還命人快馬送去了淳臨府,就定在了年後會試之後,柳元殊接著聖旨後激動又感慨,以前做夢也沒想到過,柳家會有一日與皇家結親,而整個淳臨府則轟動了,那可是正室,柳家哥兒將要成為穆王妃了,柳家真要發達了,就是柳氏族人也激動得開祠堂告祖宗,這可是全族的大喜事。

  成親的日子定下來,簡爹簡娘也放下了一樁心事只等日子到來就可以了,特別是簡娘,說實話面對那一個個進宮來遊說的貴夫人,她的壓力也大,小兒子總算敲定了兒媳,她就不用再硬著頭皮見那些未婚小姑娘小哥兒了。

  而且吧,簡樂陽已經明里暗裡放出了話,從皇家做起,除非四十無子方可納妾,所以那些想打側妃妾室主意的人家,也可以消停下來了京城裡的權貴人家也挺緊張的,皇家都如此了怕沒多久就要有明文規定下來了,要在全華夏推廣開來,否則不能說皇家都不納妾,你大臣家裡一個個妾室抬進門,你臉面比皇家人還大?

  新年過後沒多久,全國各地的學子向京城匯聚而來,為著今年的會試,也為著看一看華夏朝京城的新氣象,甭說,自華夏朝建立以來,京城內外發生的變化不可謂不小,光是京城通向各處的官道就與以往不同,全部是新築的水泥馬路,就是京城內也出現了不少新築的道路。

  誰都知道,華夏朝的陛下那可是武人,一手打造了如今的軍隊,將彪悍的夷狄大軍打得落花所以這位陛下給人留下的印象是重武輕文但當各地的學子趕來時,便享受了一番朝堂對學子們的重視,有專門的車馬接送,還辟出了專門的地方供沒有安排好食宿的學子們入住,只要象徵性地交付一點食宿費用,這對家境不富裕的趕考學子來說無疑是個天大的驚喜,誰說當今陛下不重視文人的?武將保家衛國,治國還需要文人的I

  京城裡新出現的各項新事物吸引得各地學子流連不舍,與舊朝相比,如今的京城顯得生機勃勃,更有不少新成立的部門留著不少空缺,這給各地的學子們帶去了無限的希望,學子們之間的學術氣氛也空前高漲,皇家學院對他們開放,還有同樣是新朝成立的皇家圖書館,也吸引得學子們不願離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