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沒有一個人去給他求饒,此時唯有景逸沒有辦法必須站出來,畢竟是自己黨派的人,還是得保住對方。

  景逸低聲開口:「父皇,兒臣以為……」

  他本還想為這人說幾句,可是瞧見皇上那幽深的目光之後也不敢開口了,只是其他人還看著他,他不得不咬著牙說上一句:「兒臣以為,這位大人說的也有幾分道理在。」

  所有人都以為景逸要被皇帝狠狠呵斥一頓了,可是聖人居然沒有斥責他,卻也語氣不算好:「行了,都住嘴吧,有空說這些,不如商討一下澧縣旱災後還需多少銀子安撫災民。」

  說起這個節度使站出來了:「回稟皇上,微臣以為,澧縣災民數以萬計,應當再援以三十萬兩災銀。」

  節度使是親手解決的這個事,誰都不如他更關心那幾個縣的水利工程,相較之下,景逸還在為這等小事齟齬,讓聖人愈發不喜起來。

  下朝之後景逸便被內侍叫到御書房去了。

  內侍低著頭,半個字不與景逸說,景逸便心知不是什麼好事了。

  果然一進御書房,聖人便沉著個臉,他們私下裡的動靜,他都知道,只是沒有鬧到明面上來,聖人便不會說什麼,這次景逸的針對如此明顯,這不是讓外人看了皇室的笑話了嗎?

  這是聖人萬萬不能容忍的。

  他像看著不爭氣的孩子一樣看著景逸,沒好氣的問:「你與景楓到底是有何爭執?」

  景逸這會兒倒是唯唯諾諾不大敢說了,只隨口搪塞:「與三弟起了些口角,這才有了幾分爭執。」

  「哼!」聖人冷哼,這種藉口他怎麼可能相信。

  他驀地想起內侍所說的,景逸帶在身邊的那個妾侍,又質問著:「你帶去太子宴上的那個侍妾,如今何在?」

  「兒臣,兒臣……」問及這個,景逸心中發苦,嘴上道,「兒臣已放還家。」

  聖人剛舒展開的眉又皺起,不大相信:「哦?朕瞧你對此女喜愛地緊。」

  這般輕易放還家?這才幾個月。

  景逸還算有些良心沒把韓千雅往思路上送,只自己攔下了這罪責:「確實是放還家了,兒臣也是無心與三弟爭執,經此一事兒臣內心後悔,應當多關心國家社稷,今日之事是兒臣錯了。」

  聖人意味深長地看著景逸:「你們兄弟三人,朕都是看著長大的,你們是如何模樣,朕再清楚不過。你們私下的小打小鬧,朕不會管,可是涉及皇家顏面的時候,你們就必須給朕心齊,莫要讓外人覺得皇室有了齟齬,知道麼?」

  這番話是勸誡,亦是警告,景逸知曉自己的父皇不是個只說不做的人,他對你的警告往往是下達的最後通牒,如果不照著執行的話,後果如何誰也步伐估計。

  景逸忙不迭應下:「兒臣知道了。」

  聖人揮手:「行了,你退下吧,今日朝堂上說的事,你回去寫個策論呈上來。」

  景逸領了命回去,告退以後聖人站在桌子前靜默了一會兒。

  他倒是不怎麼相信那女子已經送還家了,吩咐著身邊的內侍:「逸王身邊的那個侍妾,你叫符桑先去調查一下,看看人現在在何處,近日有何動靜,因何送還家。」

  內侍領了命。

  ---新的故事更精彩,繼續閱讀---

  第82章 胡人之女

  內侍有幾分為難,他上哪去找符桑啊,他自從去調查大理寺的案子以後,人就跟沒影了似的,誰都找不著他,他思來想去,與符桑一起共事的是端王,找端王興許可以。

  他找到端王,不大好意思地開口:「端王殿下可知道符侍衛在哪嗎?」

  景楓點頭:「他還在大理寺,今日剛把所有的卷宗清點了一遍,舍人可是有事?」

  內侍放心了,只是他不便出宮,只好麻煩景楓了:「多謝端王殿下,還請端王殿下轉告符侍衛,現在進宮一趟。」

  景楓應下,內侍要走,被景楓叫住:「舍人說他是侍衛?可是聖人賜的職位?」

  內侍尬笑了一下,點頭:「是呢,這事兒奴才也不是很清楚,總之聖人有詔。」

  他說完行了禮告辭,留下景楓在原地。

  符桑這個人,辦事倒是利落,讓他查案,已經摸到了點線索,跟郭家還真有點關係,這一個月的看門侍衛裡面有個人是郭家採購的侄子,這是唯一一個與朝廷命官想牽連的線索,自然視為疑點。

  只是,聖人找他所為何事?

  景楓回到大理寺,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符桑,他倒無半點被聖人召見的壓力,只一如往常地笑嘻嘻,嘴巴還吊著一根甘草,把手中的最後一把卷宗放下,反對景楓說:「這卷宗清點完了,就丟了韓家的那個,還有順帶不見了江家的。」

  他手心把玩著那最後一個卷宗,看得景楓皺眉,忍不住出聲:「這些卷宗都是重要之物,不可有半點損壞。」

  符桑聽完,低頭瞥了一眼手中卷宗外面記載的時間,是永裕三年的案子,距今已有三十年了,是聖人剛剛繼位,朝政還不穩的時候。他略沉吟後開口:「永裕三年的啊,那年能計入大理寺的案子,最大的一樁估計是駐禹州節度使李源輔大人的案子吧,說是被冤枉貪墨鹽務的稅,滿門抄斬了,後來洗清了,也無甚作用。」

  景楓把卷宗拿回來,只一眼就知道,符桑說的沒錯。

  他竟然記得這些,必然是知識儲備非常豐富了。不過,三十年前的案子,和三年前的韓家的案子,怎麼如此的相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