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圈著老婆的手緊了緊,把頭顱埋進趙維楨的長髮里,心滿意足地一聲嘆息。

  「不去大梁了。」

  他說道:「去楚地吧,維楨還沒去過。先到南郡,一路向東可到會稽,再往北去臨淄與琅琊。」

  趙維楨在心中飛快畫好路線:這不就是沿著漢水往淮水走,從湖北荊州到江蘇,再北上去山東。

  要說江蘇……

  這個路線,中間稍微停一停,他們就能途徑沛縣。要說沛縣——

  趙維楨猛然從腦海中的地圖回神。

  她倒是想著把趙高這個隱患帶走了,可秦末漢初的「威脅」也不止是趙高一人啊!

  第151章 幕後03

  幕後03

  然而趙維楨和呂不韋的出遊計劃,南下到一半就遇到了困難。

  楚地項燕聯合公子啟起兵反了。

  前腳始皇帝稱帝不過半年,後腳你舊楚勢力造反,基本約等於抻起脖子往刀口上撞——秦國就等一個現成造反的殺雞儆猴呢。

  於是始皇帝立刻派兵南下平叛。

  走到半路的呂不韋和趙維楨合計了一下,統一了意見:打道折返往魏國走。

  反正人都退休了,打就打,和他倆也沒關係!

  然而二人剛剛做出決定,還沒來得及動身,南下路過的秦軍原地駐紮,率軍的秦將親自入城拜訪。

  人都到臉前了,總不能拒絕見面吧。

  今次負責平叛的將軍乃大將李信。

  歷史上,就是他伐楚伐到一半,為昌平君公子啟突然叛變,腹背受敵,給楚將項燕打了個措手不及。

  而在當下,由他叛變,兜兜轉轉,也算是在這個世界中給了李信一次討場子的機會,只是……

  「平叛之策?」

  趙維楨訝然地瞥了呂不韋一眼:「將軍何故如此謙虛,連文臣的意見都要聽上一聽?」

  別的不說,她和呂不韋這是真的專業不對口啊!

  他們兩個政棍,能有什麼平叛之策!好歹呂不韋當年為了刷政績,還覥著臉跟蒙驁老將軍混過幾次戰役的勝利,趙維楨可是連戰場都沒上過的。

  聽到這話,李信將軍只是笑了笑。

  「並非求二位指點治軍之法與征戰謀略,」李信說,「只是不韋先生與孟隗夫人與楚人斡旋多年,對叛軍頭領應該有些了解。末將想著,許是商量一下,能有以絕後患的策略。」

  這倒還真是找對人了。

  公子啟是趙維楨親手送回國的,呂不韋更是親赴楚地,確實有幾分了解。

  尤其是叛亂頭領是項燕。

  趙維楨側頭想了想:「將軍說『以絕後患』,是對擊敗楚軍有底氣的。」

  李信也不客氣,直接點頭:「秦軍勇猛,非叛軍能及也。」

  歷史上,要是沒有昌平君在背後叛變,李信還真能拿二十萬人滅了楚國。眼下理論上是不會出現什麼意外了。

  既是如此……

  「項燕兒子多大了?」趙維楨突然問。

  「可上戰場,」李信回答,「據說也在叛軍之中。」

  「那他的孫子呢?」

  「這……與平叛有關麼?」李信有些摸不到頭腦。

  他不明白,呂不韋卻懂了。

  「前些年公子啟來信時,還說過項燕之子剛剛成婚。」呂不韋說:「一算時間,也是該有孫輩了。」

  聽到這話,李信帶來的副將膽子大了一些:「稟將軍,項燕有一孫,取名為羽,年前剛出生。」

  所以說,項羽現在已經出生了!

  這會趙維楨放下心來。

  她算了算,總覺得眼下還沒到歷史中項羽出生的年份。

  但扶蘇也比歷史記載賴得晚了一些,公子啟回楚後,楚地的勢力有多變動,一系列蝴蝶下來,項羽早出生幾年也不意外。

  甚至他是不是真的項羽,趙維楨也不在乎。

  「平叛之後,可把叛軍之後帶回咸陽。」趙維楨說:「項燕之後,公子啟之後,尤其是不足十歲的孩童。」

  李信立刻跟上思路:「為質?」

  趙維楨點頭:「也是為了提防後患。楚地……太麻煩了,所以從娃娃抓起比較好。」

  秦、楚文化均與中原文化不同,受周王朝的影響很少。這也導致了秦國尊天子、始皇帝稱帝號稱自己為正統,中原不敢不從,前楚遺老卻不在乎。

  楚蠻夷也,管你正統不正統?

  要想徹底擺平叛亂因素,就得從年輕一代開始影響。

  尤其是項燕之後,帶走帶走。

  趙維楨就不信,要是項羽從小在咸陽長大,還能造的起反來。

  這麼一員猛將,日後為秦效力不是更好麼?

  李信卻仍然有猶豫:「剛出生就為質,是否太苛責了些?」

  呂不韋側了側頭:「我皇兩歲時,亦在邯鄲為質呢。」

  李信:「……」

  這還不是你的鍋!

  當然,腹誹歸腹誹,李信可不敢出言得罪呂不韋。

  「這倒是個辦法。」

  思來想去,也確實沒有更好的法子。李信只好應下:「謝二位提點。」

  而後出於客套,李信又問:「先生與夫人要往何處去?若不介意,末將可派些兵馬護送。」

  「毋須將軍掛懷。」

  呂不韋客氣推脫道:「平叛重要。既是楚地亂了,我與夫人折返回去就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