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頁
前者是屠夫,後者是懦夫。
而他們呢?
……他們是罪徒。
一張寫滿字的紙被揚到左月生腳下,是不知哪個書莊哪個文人,在這些日子,引經據典,痛心難民之死的言語。
左月生看也沒看,直接從紙上踩了過去。
風勢漸大,卷著黑煙,層層而上。
城池外,岩漿橫掃瘴霧,將諸多死魂野鬼灼成灰飛,撞在了金樓白玉船釋放出的結界上。剎時,聲如江沸,火星四起。與此同時,天池山方向,八十一座高爐,同時轟鳴。
左月生停住腳步,抬頭看向天池山。
……………………………………………
天池山頂,明堂之中。
又一個至關重要的上滑軸被推到正確的位置,明堂中橫樑立柱不斷變化,開錯鉚合,赤金色虛頂的“黃畫圖”旋轉,與縹碧色實頂的“青畫圖”重疊出日月星辰的軌跡。九室十二堂的穹頂上,大半星辰已經運轉到預定的位置,環繞正中的日月。
就在北葛子晉要校準下一洲星辰的時候,懸浮在半空中的“太史法象盤”忽然劇烈地震動了起來。
盤中象徵日月的金銀圓珠跳動不休,緊接著,崩飛向四周。
“怎麼了?!”老天工大驚,急聲問道。
“法象錯亂,日月失控……”
其他歷師臉色陡變。
他們雖然不太熟悉這件空桑太虞氏秘藏的歷器,但對天象對應徵兆的理解,要比老天工這種門外漢高得多。
話音剛落,原本水平懸浮在半空中的矩形法象盤無規則地旋轉晃動了起來。
盤中飛沙走石,原本精緻清楚的十二洲版圖瞬間變得一團混亂。盤中部,發出了令人惶恐不安的石裂之聲。
“中鈞……”北葛子晉失聲,“中鈞不定!”
太史法象盤,是一件冥冥之中,與人間相對應的歷器。一如鬼谷代代相傳的“推星盤”一樣,一定程度上,太史法象盤能夠反映,並推算預測十二洲的天文地理變化。“南疆地震,消息未出,而中洲知焉”便是由來於此。
如今,太史法象盤的變化,說明它失去了懸浮時保持穩定不動的重心。
相對應的,就是人間十二洲的中鈞,出現了動盪!
人間十二洲的中鈞在哪?
——空桑。
在整個人間版圖上,空桑居於其最中央,是周髀定天的模型下,名副其實的“中鈞”之地。
但現在,這個至關重要的中鈞之地,出現了異變。
北葛子晉的臉色一下子灰白如土,原本要校正下一顆星辰的手定格在半空中,如遭重創,好似成了個死人。
……他們,他們低估了大荒。
又或者說,他們低估了過往萬年,人間自己造下來的苦果。
萬年間百氏一點一點私更天軌,仙門或為大局,或為小利,不加問責的惡果,在今天徹底呈現在所有人眼前。
——原本,作為中鈞之地的空桑,能夠在龍首動,群山遷的天地劇變下,保持穩定。
中鈞定,四方定。
可是,過去萬載,空桑百氏卻私更了天楔。
私更一次兩次的天軌,表面上的影響,不過是一城一池的興亡盛衰。可實際上,日月移動,天軌錯亂,四/方之風跟著錯亂,帶起的是整個十二洲的地形在萬年間潛移默化地更改!洲嶼邊緣受異變的海潮影響,不斷破碎,洲嶼內部,高川成低谷,溝壑成內湖……今日一砂,明日一石……
十二洲的受力平衡就這麼被更改了。
更為致命的是,空桑百氏為利農耕,曾經大舉以神力進行過數次的“平荒”運動。
所謂的“平荒”,平的並非大荒的“荒”,而是荒野的“荒”。
空桑沃野千里,良田萬頃,耕耘墾殖,其農收天成,為十二洲之最。在這基礎上,逐漸演變成了天下的文化與經濟中心,與其在地理的“中鈞”位置相匹配。由此,空桑百氏“放牧天下”的野心才一發不可收拾。
然而,在更早之前,空桑所在的地方,並非全然沃野一片。
如果對比一下太古的地圖和今天的地圖,就會發現,人們口中的“空桑”比太古時期的“空桑”,面積翻了不止十倍。只有古空桑所在地區,是一片平原,其餘諸地,多窮山高原。之所以會演化成如今的局勢,是在中古晚期,空桑人口激增,百氏有感於地狹人稠,便提出了“平荒”計劃:
將空桑附近的地方削平,逢山移山,遇溝填溝。
這麼一翻大刀闊斧的動作下來,空桑平原向湯谷以南和以西,擴張了不止兩倍。
中洲天府誕生了。
可是,原先的千里沃野,之所以會是平原,是因為承載扶桑與日月之重,深處的土層堅硬無比。後來,百氏新辟的這些“沃野”,根本無法與之相比。
薄弱如此的中洲,怎麼擔當得起定鼎十二洲的重任?!!
“……中鈞不定,”北葛子晉甚至聽不到自己在說什麼,只覺得天旋地轉,“中鈞不定,何以更天?”
而他們呢?
……他們是罪徒。
一張寫滿字的紙被揚到左月生腳下,是不知哪個書莊哪個文人,在這些日子,引經據典,痛心難民之死的言語。
左月生看也沒看,直接從紙上踩了過去。
風勢漸大,卷著黑煙,層層而上。
城池外,岩漿橫掃瘴霧,將諸多死魂野鬼灼成灰飛,撞在了金樓白玉船釋放出的結界上。剎時,聲如江沸,火星四起。與此同時,天池山方向,八十一座高爐,同時轟鳴。
左月生停住腳步,抬頭看向天池山。
……………………………………………
天池山頂,明堂之中。
又一個至關重要的上滑軸被推到正確的位置,明堂中橫樑立柱不斷變化,開錯鉚合,赤金色虛頂的“黃畫圖”旋轉,與縹碧色實頂的“青畫圖”重疊出日月星辰的軌跡。九室十二堂的穹頂上,大半星辰已經運轉到預定的位置,環繞正中的日月。
就在北葛子晉要校準下一洲星辰的時候,懸浮在半空中的“太史法象盤”忽然劇烈地震動了起來。
盤中象徵日月的金銀圓珠跳動不休,緊接著,崩飛向四周。
“怎麼了?!”老天工大驚,急聲問道。
“法象錯亂,日月失控……”
其他歷師臉色陡變。
他們雖然不太熟悉這件空桑太虞氏秘藏的歷器,但對天象對應徵兆的理解,要比老天工這種門外漢高得多。
話音剛落,原本水平懸浮在半空中的矩形法象盤無規則地旋轉晃動了起來。
盤中飛沙走石,原本精緻清楚的十二洲版圖瞬間變得一團混亂。盤中部,發出了令人惶恐不安的石裂之聲。
“中鈞……”北葛子晉失聲,“中鈞不定!”
太史法象盤,是一件冥冥之中,與人間相對應的歷器。一如鬼谷代代相傳的“推星盤”一樣,一定程度上,太史法象盤能夠反映,並推算預測十二洲的天文地理變化。“南疆地震,消息未出,而中洲知焉”便是由來於此。
如今,太史法象盤的變化,說明它失去了懸浮時保持穩定不動的重心。
相對應的,就是人間十二洲的中鈞,出現了動盪!
人間十二洲的中鈞在哪?
——空桑。
在整個人間版圖上,空桑居於其最中央,是周髀定天的模型下,名副其實的“中鈞”之地。
但現在,這個至關重要的中鈞之地,出現了異變。
北葛子晉的臉色一下子灰白如土,原本要校正下一顆星辰的手定格在半空中,如遭重創,好似成了個死人。
……他們,他們低估了大荒。
又或者說,他們低估了過往萬年,人間自己造下來的苦果。
萬年間百氏一點一點私更天軌,仙門或為大局,或為小利,不加問責的惡果,在今天徹底呈現在所有人眼前。
——原本,作為中鈞之地的空桑,能夠在龍首動,群山遷的天地劇變下,保持穩定。
中鈞定,四方定。
可是,過去萬載,空桑百氏卻私更了天楔。
私更一次兩次的天軌,表面上的影響,不過是一城一池的興亡盛衰。可實際上,日月移動,天軌錯亂,四/方之風跟著錯亂,帶起的是整個十二洲的地形在萬年間潛移默化地更改!洲嶼邊緣受異變的海潮影響,不斷破碎,洲嶼內部,高川成低谷,溝壑成內湖……今日一砂,明日一石……
十二洲的受力平衡就這麼被更改了。
更為致命的是,空桑百氏為利農耕,曾經大舉以神力進行過數次的“平荒”運動。
所謂的“平荒”,平的並非大荒的“荒”,而是荒野的“荒”。
空桑沃野千里,良田萬頃,耕耘墾殖,其農收天成,為十二洲之最。在這基礎上,逐漸演變成了天下的文化與經濟中心,與其在地理的“中鈞”位置相匹配。由此,空桑百氏“放牧天下”的野心才一發不可收拾。
然而,在更早之前,空桑所在的地方,並非全然沃野一片。
如果對比一下太古的地圖和今天的地圖,就會發現,人們口中的“空桑”比太古時期的“空桑”,面積翻了不止十倍。只有古空桑所在地區,是一片平原,其餘諸地,多窮山高原。之所以會演化成如今的局勢,是在中古晚期,空桑人口激增,百氏有感於地狹人稠,便提出了“平荒”計劃:
將空桑附近的地方削平,逢山移山,遇溝填溝。
這麼一翻大刀闊斧的動作下來,空桑平原向湯谷以南和以西,擴張了不止兩倍。
中洲天府誕生了。
可是,原先的千里沃野,之所以會是平原,是因為承載扶桑與日月之重,深處的土層堅硬無比。後來,百氏新辟的這些“沃野”,根本無法與之相比。
薄弱如此的中洲,怎麼擔當得起定鼎十二洲的重任?!!
“……中鈞不定,”北葛子晉甚至聽不到自己在說什麼,只覺得天旋地轉,“中鈞不定,何以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