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鯉張嘴想說‘記得’,那會兒她才剛穿過來,每天都在暗中觀察老蘇家的各種動靜,怎料她這爹看起來是個正經人,關上房門後,騷話卻是一套一套的,總能把她娘給臊得一臉紅。

  這兩位年輕的時候,火氣那叫一個旺,她大半夜睡得好好的,就被妖精打架聲給吵醒了,差點尷尬死她,好在這兩位都不知道她娃娃的皮相裡頭裝了一個成熟的靈魂,不然怕是這兩位自個兒都能臊死。

  為了保住她親爹親娘的顏面,也為了不被人當成怪物,蘇鯉違心地說,“我哪能記得那麼多?很多事情都是隱隱約約有個印象,但若是具體問的話,我連咱家在縣城裡的那個院子的門朝哪邊開,都記不大清楚了。”

  蘇崇文渾然不知道自家閨女聽過自己的牆角,哈哈大笑,“那這次回去讓你看看。你剛出生那天,你老舅娘還拎了只老母雞過來給你燉湯喝,回到并州之後,見到你老舅娘,你可得嘴甜點兒。”

  “曉得曉得。”

  蘇崇文如今四十好幾,那張臉依舊是禍害全村姑娘的高顏值,只不過眼角添了些細紋,鼻下也續了一道鬍鬚,臉色稍微黑了些,不再是當年那迷得葉桂枝直了眼的白面書生。

  不過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各個年齡段的韻味,單獨把蘇崇文放到他們那個年齡段去比,他依舊是相當帥的那一茬人。

  反倒是看模樣與蘇崇文高度相似的蘇崇山和蘇崇水,兄弟倆近些年的日子越過越好,口袋裡的銀兩多了,身上的肥肉也多了,渾然不似當年那上山下河都是好手的精瘦小伙兒模樣。

  讓現如今的蘇崇山去上山打個獵,怕是走幾步就喘,連只兔子都逮不著。

  讓現如今的蘇崇水去下個河,怕是腳剛沾到水,蘇崇水就得打幾個哆嗦。

  兄弟二人常說是年紀大了,不服老不行,但實際上,還不是因為兜里有了錢就放縱自己了?又不是只有他們兄弟二人年歲長,蘇崇文的年歲也跟著長了,怎麼人家蘇崇文就變成帥大叔,而他們兄弟倆就變成油膩中年了呢?

  蘇崇文在任上的時候,擔憂多說多錯,他的話並不多,如今卸了任,車馬上都是自己人,他才打開話匣子,回憶了一路的過去,直到進了并州,他的話頭才漸漸止住。

  並不是無話可說了,而是看著這熟悉的鄉景,多年前的回憶都被勾起來了,說再多記憶里的風景,不如睜大眼看看眼前的風景。

  大燕土地上,各地有各地的風光。

  由遼州、松州和烏拉州合成的北疆省以冰天雪地而聞名,南疆則是以山明水秀聞名,并州省地處中原,除去一條大河奔騰而過之外,其餘的地方都是荒禿禿的山,綠植都不見多少。

  并州多山地,若是遇到一塊平原,定然會有城池鄉鎮。

  蘇崇文擔任工部尚書的這些年,不是在修路就是在造橋,還有一段時間是在築壩,并州的官道都被修了一遍,如今好走多了。

  一等侯爺與親王車架並行,并州知州才聽到消息,就忙不迭地守到了官道上,見到車架時,齊刷刷地跪了一地。

  蘇崇文本無意在并州城中輾轉,可架不住并州知州太過熱情,應是將一行人留在并州兩三日才放行。

  期間,并州知州還設宴款待了蘇崇文等人。

  酒酣胸膽尚開張時,并州知州有點大舌頭,同蘇崇文攀上了關係,“不瞞望侯,當年你我還是一同參加的科舉嘞,只是我能力不及望侯,膽量也不及望侯,托關係壓了名次,到并州一小地方當起了知縣,連干兩任,望侯已經是四品省通政,我依舊是七品縣太爺。”

  “經望侯的刺激,我稍微開了點竅,悟出一點道理來,又幹了許多年,這才當上了五品知州。此生想要再上一級,恐是難於登天,只盼著自己能多為這一方百姓辦些實事,好讓這一方百姓都過上富足的生活。”

  蘇崇文好奇地問,“不知董知州悟出了什麼道理?”

  “為官者,為民辦實事才是正道。有人窮極一生都在鑽營關係,恨不得將自己變成屁股上著火的竄天猴,吱呀一下就竄上了天,成了三品大員,可就算成了,那又怎樣?沒為老百姓辦過實事的官兒,就算坐的位置再高,那也坐不穩,指不定哪天還會陰溝里翻了船,倒不如像望侯一樣,不管到了哪個地方,都踏踏實實為老百姓做實事、謀富足,在一處為官,便得一處民心,這樣的話,縱然此生止步芝麻小官,那也是受人尊敬的芝麻小官,生時無愧於心,死後無愧於天。”

  “我資質不及望侯,沒有那麼多的巧思,只能處處學望侯。望侯在舉國之內修路、造橋、築壩,那我便在并州把路修得更多、橋造得更穩、壩築得更勞;遼商乃是望侯的手筆,將北疆變成了雪域不夜城,那我就在并州搞一個並商,雖然規模無法同溝通南北、橫貫東西的遼商相比,但也能將整個并州串起來,再同遼商商隊搭上關係,并州百姓的日子明顯比之前舒坦多了。”

  蘇崇文一挑眉,微醺的酒意醒了一半。他沒想到自個兒還有這般狂熱的追隨者,當下心中感動,便隨口點了幾句,“董知州可知本候是如何理解‘發展’二字的?”

  董知州拱手,“請望侯明示。”

  “發展二字,先發後展,為官者,需要先為自己練就一雙慧眼,識得自己所轄之地的寶藏,或是礦石、或是物產、或是稀缺手藝,找准之後,便想方設法將這些‘寶藏’推廣向其它的地方,諸如遼州的貂皮、南疆的瓜果,如今天下商勢已成,都不需要再費當初遼商辟路那般苦功夫,只需要將自個兒這一環嵌入到遼商中去,便能搭著遼商的東風站起來。本侯言盡於此,日後如何做,還請董知州自行定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