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大妮已經被養豬那事給嚇破了膽,她哪裡還敢再瞎指揮,當下也顧不上感慨了,眼巴巴地看著蘇崇水,道:“當家的,我聽你的。”

  其實在來的路上,蘇崇水就已經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想了,他還拐彎抹角地同蘇崇文打聽過遼州的地勢水勢,聽聞遼州臨海,遼州城便是修在海邊,他心裡早就有了打算,只不過這會兒才想著說出來。

  “大妮,我打算重操舊業,繼續捕魚!這遼州城緊挨著大海,遼州城旁就是大江大河,我們還能餓著不成?我沒別的能耐,水性還算湊合能入得了眼,想來那海中的魚蝦蟹怎麼著也不會比咱梧桐莊旁那段河灣里的少,稍微捕捕,肯定夠咱倆把日子過下去!”

  別看李大妮在家的時候主意正,心膽大,可離了家北上千里,她的心膽都跟著變小了,聽了蘇崇水的打算,李大妮猶豫道:“可我聽說海上的風浪大得很,死人都是一船人一船人死的,是不是太危險了些?還有一個問題,這遼州城統共都沒有多少人,挨著大海的人,水性還能差了?要是想吃魚的話,家家戶戶自個兒就能捕了來,誰會花錢買魚吃?”

  李大妮能想到的問題,蘇崇水怎麼會想不到?

  他胸有成竹地說,“危險倒是不至於,咱在海邊捕就是,實在不行就到入海的那江河裡去捕撈,你在家裡多巴結著點福星,應當不會出大事。至於說這魚捕了之後往哪兒賣,我得同崇文商量商量去。”

  “依我看,最好是想個辦法把魚賣去不靠海不臨河的地方去,你想想咱那縣城,一到冬天,富貴人家想吃口魚都難,咱這兒靠著海,要是能把那魚製成魚乾,請商隊把魚給賣到不靠海不臨河的地方去,肯定能換成銀子回來!”

  “這海里的魚蝦蟹可比河裡的魚蝦蟹多了去了,簡直就是天然的聚寶盆,要是能把這些海貨都用上,不僅能解了咱的問題,崇文想要重建遼州,我這法子說不準還能幫得上他的忙。”

  要不怎麼說人都是被逼出來的,不逼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蘇崇水才剛到遼州沒幾天,就盯上了遼州沿海的魚蝦蟹,蘇崇山也不是省油的燈,他一路上都盯著遼州城外看,聽說遼州城外都是綿延的大山,也決定重操舊業。

  可惜蘇崇山的運道不算好,一來是大軍將那些染上瘟疫的人都隔離到了山林中去,哪裡會讓他這個現任知州的親哥往山里鑽,萬一染上瘟疫,誰能擔得起這個責任?二來是山林里確實沒什麼東西了,那一場大雪將山林里披毛帶角的走獸飛禽都給凍死個七七八八,哪怕有些走獸鑽的洞深,倖免於難了,那也不敢再捉啊,還能連個種苗都不給這山林留?

  萬一之後這山上真的什麼都沒有了,那該咋辦?

  蘇崇山同張春芽商議謀生大事,張春芽想了想,拍腦門道:“咱還是養豬吧!原先咱養個二三十頭豬都覺得累,但現在不一樣了,老三院子裡有了丫鬟小廝,連開門關門都有專門的門房,咱也可以添點兒小廝丫鬟,讓他們給咱餵豬養豬去!這遼州城裡的百姓都為了一口吃的發愁,咱花錢找他們來給咱養豬,他們有了銀子,自然就能填飽肚皮了。”

  蘇崇山發自內心地給張春芽比了個大拇指。

  ————————————————

  蘇崇山和蘇崇水把兩家做的決定同蘇崇文說了,就給蘇崇文出了一道大難題。

  遼州城百廢待興,民不聊生,蘇崇山打算養豬,可養大殺好的豬該怎麼辦?能賣得出去嗎?是蘇崇水打算捕魚養魚,捕到的魚該怎麼處理?

  遼州城的百姓肯定是不缺魚吃的,想賣只能賣去別的地方,問題是遼州地廣,從遼州去往京州與薊州的路也不大好走,哪怕魚在遼州時還是活蹦亂跳的,去了京州或薊州就能變成死魚臭魚。

  還有一個大難題,遼州百姓並不是手裡沒銀子花,而是不知道該怎麼花。

  那一場大雪降下來,簡直就是閻王爺給遼州百姓下了催命符,田地里的莊稼悉數凍死,人本來就填不飽肚皮,還爆發了瘟疫……往來的商人稍微有點辦法的,都躲出這人間地獄了。

  倖存下來的那些百姓手裡空有銀子沒處花,難道還能啃了銀子充飢?

  蘇崇文書房裡的油燈亮了好幾夜,他眼下的青黑色都快趕得上將死之人,總算擬定了一份大致的計劃出來。

  首先:救人。遼州本來就屬於地廣人稀的類型,百姓原本就不多,之前又是雪災又是洪災,再加上瘟疫,一連遭了三次的天譴,餘下的百姓更是少之又少,但凡還有一口氣在的百姓,不論老弱長幼還是婦孺,都必須救!若是遼州無人可用,那就算窮盡他蘇崇文的一雙手,也無法扭轉乾坤。

  其次:修路。隔斷遼州與中原的那些山路必須踏平,最好是修出一條寬敞的官道來,能夠讓外來的商人進入,帶動整個遼州的氣脈活泛過來。錢如水,流通才能不朽,商人便是那搬水的水車,坐望天下繁華之處,哪裡能少得了商人的蹤跡?

  再次:引人。遼州想要重建,必須從各處引來工匠匠人,手工藝人等等,最好是能讓更多的人搬來遼州,將遼州城中那些空出來的屋子都填滿,最好是將遼州城再擴大數倍,以遼州城為中心,輻射出去,使得村落屋舍繁多如牛毛……人多力量大,眾人拾柴火焰高。若是人都不夠,那談什麼重建與發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