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烈耿派了一對人馬去求助送信,這些人也知道情況有多急,日夜兼程,出城還是走了山路才得以出去。好不容易到了興安朝兩軍對峙之地,又差點被當成來進犯的士兵給射死。最後十個人只剩下三人,這三人都會漢語,直呼是來求助,是那羅王的信件。

  三人被帶到將軍面前,身為前鋒的印浩天也在,他們將信件小心取出,軍師精通幾國語言,信件拿給他之後,他眉頭緊皺,見眾人都望著他,他便意思都給在場的人說了。還有一封是給印浩天的,印浩天之前還奇怪,那羅國的人怎麼會還給他寫信。待拿到手裡,看到那熟悉的字跡,不由瞪大了眼,讀過之後更是半晌沒有反應過來。

  吳謙見他呆愣的樣子,便從他手中接過信件看完也是一愣,這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那羅國丟失的難道不是皇子嗎?怎麼變成了公主,而且這公主還不是別人,竟是印浩天身邊的丫鬟信寧了,怎麼能不讓人感到吃驚呢?但那信上那羅王的印鑑如此清晰,斷沒有造假的可能,而且印浩天手上還拿著一個荷包,看他那個樣子,一定是信寧的無疑了。

  這封信早不出現,晚不出現,偏偏在他們將那羅軍隊打退之後,如此的巧合實在讓人不得不懷疑,這其中是否有詐,會不會是那羅國的計策。

  吳謙看了看印浩天,不知他會怎麼說。倒是將軍跟軍師見他們兩個反常的樣子,便問了問情況,吳謙自是說了這信上內容,並且也說了這信寧,現在是那羅公主與印浩天的關係。

  幾人聽後也覺得這事確實有些棘手,那將軍是個心細之人,問了那送信之人那羅國的情況,那人便照實說了,又強調說,事情緊急,往他們儘快給出時間,好讓他們回去報信。

  將軍安排人讓他們先下去休息了,印浩天一直以為信寧還在家裡等著她,可是按照信里的說法,她早已被那雪衣擄走,可是家裡人為什麼沒有告訴她。

  信寧會不會其實是被人脅迫的?她現在到底怎麼樣了?他心急如焚,偏偏一時半刻沒有辦法,只是修書一封,讓人快馬加鞭,看看京中相府,信寧是不是真如信中所說,早就不在府里。

  ☆、皇帝清醒

    回信幾日之內便到了印浩天的手上,因為他在信中雖沒講何事,但卻明確表示了信寧是否消失的嚴重性,所以相國也沒再隱瞞於他,將信寧失蹤那日的事告訴了他。原來信寧真的早已經不在府中,確認了這件事,印浩天心中焦躁不安,他擔心信寧的安危,便要與那三個那羅國的人同去,探究事情真相。

  吳謙幾人勸他不要衝動,大獎軍也是有所遲疑,但印浩天表示他這樣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來,可以去打探清楚,如果真如信中所說,那兩國真的可以不戰,救了那羅國的國王對興安朝也是利大於弊,二來,信上有那羅國王的印鑑,應該不會有假,再有便是,他真的很擔心信寧,只不過他沒有說而已。

  一番話說下來,印浩天說服了帳內幾人,大將軍另派了兩名武功高強的手下與印浩天同去,護他安全。事不宜遲,印浩天決定即刻啟程,吳謙最是知道他的心思,見他心意已決,道一聲保重,印浩天點頭,轉身揚鞭,六人策馬西行。

  為求儘快見到信寧,一路上他們馬不停蹄,餐風露宿,以致於信寧見到雙眼通紅,臉色疲憊,鬍子拉渣的印浩天時,差點沒認出來。倒是印浩天精神一振,見到信寧便一把將她攬在懷裡,緊緊抱著她,那力道簡直了。分開之後,兩個人又互相打量對方,確定二人都沒有受傷之後才放下心來。

  知道印浩天有很多疑問,信寧便把她的一連串經歷都給他仔細講了一遍,聽到危險處,印浩天恨不能回到當時替信寧掃平一切不利,得知了那羅國現如今的境況,他又無比慶幸自己來到這裡,可以在她身邊保護她。烈耿見到印浩天,看他劍眉英挺,雙目清澈,再通過一番交談和些許試探,便知道此人可信,於他們此次的行動會大有幫助。

  時間緊迫,烈耿又把他們的計劃跟印浩天說了一遍,印浩天聽了之後,在幾個地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信寧進宮方面,他要求陪著信寧一起去,畢竟自己有功夫可以保護她。烈耿他們商量之後,對這個沒有異議,時間定好,印浩天便讓將軍派來的兩名手下回去報信,命令他們務必兩日之內到達,軍令如山,他們不敢延誤,得了令之後快馬加鞭去往目的地。

  一切準備就緒,到了行動的這一天,印浩天跟信寧都換上了烈心帶來的暗蘿組織的衣服,黑色勁裝,紅色腰帶,鹿皮雲靴,這麼一弄,確實多了幾分沉穩冷冽的氣質。烈心帶了一隊人馬從密道中進去,到了出口,二十人分為了兩隊,一隊去救皇上,一隊去捉住貴妃。

  信寧毋庸置疑是要先去解救皇上的,烈心帶著他們去了皇帝的寢宮,本來這個時候是皇上用早膳的時間,但是今日寢宮裡靜悄悄的,只有兩個宮女在打掃。烈心覺得奇怪,便示意眾人不要動,她自己出面問了宮女才得知,皇上剛剛被送到了太后的怡和宮,緣由是太后想與皇上一起共用早膳。

  烈心與信寧商量了一下,一隊人便快速地去了怡和宮,烈心求見太后,太后應允,她便將信寧與印浩天都帶了進去。怡和宮不是特別大,但是裡面的桌椅擺設都是十分精緻大氣的,因此顯得肅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