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那麼,你為什麼威脅二弟說,如果他不認罪,信寧便有危險?」印浩雲聽完她的講述,提出問題。
「因為……」迷月看了看信寧,見信寧也是略有不解,她不想讓信寧再受這件事連累,便將就要脫口而出的話改了,「因為,我是距離寧姐姐最近的人,如果要害她,還是很容易的。」
「對,我當時就想到,既然對方能害了王順,未嘗不會再對寧兒下手,所以我才著急認罪的。」印浩天見迷月隱瞞了,心裡不得不說鬆了口氣,所以忙順著她的話接著說。
「可是,你如果當時對我們說了實情,我們自然可以保護好信寧,浩天,你怎麼這麼笨。」陸靖明在一旁聽了,不禁咂舌。
「我不是關心則亂嘛。」印浩天瞪了他一眼,顯然不想再說這個話題。
迷月既已認罪,尚書大人便讓她畫押,判處她秋後處斬。印浩天被放了出來,而其他府里的奸細也已經揪出,從他們口中倒是也問出來了一些東西,皇上很是重視,因為這關係到對那羅國的交戰。相府里的印季禮已經醒了,只是現在身體還太虛,只能繼續臥床休養。
印浩天他們還趕得及參加殿試,當日皇上知道印浩天乃是相國的兒子,又兼之前蒙受不白之冤剛剛出來,難免對他多注意了些。天子出的題不是別的,恰是針對當今我朝與那羅國的形勢,究竟該戰該和。大部分殿試學子主戰,其中尤以印浩天言辭最為犀利,而且他不僅主戰,最主要他從多方面舉例論證為何戰,如何戰,提出的一些方法策略令場上諸人耳目一新,振聾發聵。
最後印浩天當之無愧,成為了皇上欽點的狀元,而陸靖明則是探花,也是出類拔萃了。吳謙參加的是武試,得了武榜眼,可算是光宗耀祖了。而朝堂上的諸位大臣,得知這是之前吳將軍的兒子時,雖然明面上不說,暗地裡也是贊一聲,虎父無犬子。當年的那一場無妄之災,許多人都不相信,認為吳將軍的冤枉的。
信寧在迷月被判刑之後去看了她幾次,裡面只有她們兩個人的時候,迷月將所有的事和盤托出,並且請求信寧幫她照顧自己的家人。信寧聽了,心裡十分詫異,沒料到,迷月真的跟那羅國的探子有關係,更加不知道的是,自己也曾如奸細一樣,脖子上有異樣。
她問迷月有沒有告訴印浩雲,迷月搖頭,說自己現在只相信信寧,她也坦承,自己之前就是用這個威脅印浩天讓他主動認罪的。怪不得他承認的這麼堅決,又不肯說出口到底是為什麼,他那麼怕迷月說出來,難道也是覺得自己是臥底?
信寧心裡沒底,她答應了迷月會多看看照顧她的家人,自己回去之後便問了印浩天。印浩天見她是真的不知情,便將之前的事講給她聽,包括第一次在含春苑看見她脖子上的印記,和上一次他頭暈之下都她做出那種舉動的時候又一次看到那紫紅色的印子,而兩次均是在有香的情況之下,他細細思考,深恐她的確是那羅國的探子,但是他那時看到紙條的第一個念頭不是將她說出來,而是保護她,決不能讓她被發現。
至於後來,為什麼印浩雲拿來的香她對此什麼反應都沒有,印浩天就不知了。信寧同樣不知,不過,現在她算是洗脫嫌疑了,但是想到迷月的話,那個黑衣人明顯對她關注頗多,也不知是為什麼,她心裡惴惴不安,卻也一時半會想不到什麼辦法。
倒是她跟印浩天兩個人,經過這一場劫難,終於冰釋前嫌,再度在一起了。她也承認了之前的那些負氣之語,有大夫人的施壓,她心裡難過得無以復加,卻只能忍痛無情地說出那些話。可喜的是,現在印浩天是炙手可熱的天子門生,大夫人再想干涉兩個人也不是那麼容易了。
而大夫人知道她的兒子這麼為信寧,旁邊丫鬟管事勸慰之下,倒也漸漸歇了拆散二人的心思,雖然依舊不喜信寧,但是也不會故意給她難堪了。
☆、奔赴戰場
皇帝終於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對那羅國出兵。他大膽啟用了一拼新人,其中就有印浩天,吳謙和薛業。陸靖明本來也要跟著去的,奈何陸家只有他這一個兒子,他娘聽說他有這個意思,一早就開始對他各種阻撓,最後甚至連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戲碼都使出來了,陸靖明沒辦法,只能歇了心思。
而吳謙私底下見過皇上,向他陳述了自己父親的冤屈,並將郭勇也帶到了皇帝的面前。皇帝之前聽先皇說過這件事,那時也是礙於那羅國比較強大,所以儘管當時有許多疑點,還是判了吳將軍的罪。而這件事吳謙提出來了,皇帝為了振奮人心,特意為吳大將軍昭雪,吳謙心懷感激,更是下定主意要在戰場上擊退那羅國軍,殺他們一個片甲不留。
郭勇也說出了另外一個消息,當時吳將軍帶著凰月公主的小皇子出逃,一路上被追殺,後來為了保護小皇子,吳將軍不幸犧牲,而他也是九死一生,那小皇子待他醒來時已經不見了。他傷好之後去打聽過,倒是有人看到小皇子,只是被賣到大戶人家做奴僕,後來又輾轉到了京城。
京城太大,他一個人過著躲躲藏藏的日子,因此尋找皇子一事也變得很是艱難。皇帝聽了之後便派人全城搜查,因那小皇子在胸前有月牙形胎記,所以便找年齡大概在十七八到二十五之間,胸口有胎記的青年男子中排查。時間太長,誰也不知道,這位皇子到底還在不在京城,如果他已經去往別處,更是難以尋找,當然也許會有另外一種可能,他早已不在人世了。
「因為……」迷月看了看信寧,見信寧也是略有不解,她不想讓信寧再受這件事連累,便將就要脫口而出的話改了,「因為,我是距離寧姐姐最近的人,如果要害她,還是很容易的。」
「對,我當時就想到,既然對方能害了王順,未嘗不會再對寧兒下手,所以我才著急認罪的。」印浩天見迷月隱瞞了,心裡不得不說鬆了口氣,所以忙順著她的話接著說。
「可是,你如果當時對我們說了實情,我們自然可以保護好信寧,浩天,你怎麼這麼笨。」陸靖明在一旁聽了,不禁咂舌。
「我不是關心則亂嘛。」印浩天瞪了他一眼,顯然不想再說這個話題。
迷月既已認罪,尚書大人便讓她畫押,判處她秋後處斬。印浩天被放了出來,而其他府里的奸細也已經揪出,從他們口中倒是也問出來了一些東西,皇上很是重視,因為這關係到對那羅國的交戰。相府里的印季禮已經醒了,只是現在身體還太虛,只能繼續臥床休養。
印浩天他們還趕得及參加殿試,當日皇上知道印浩天乃是相國的兒子,又兼之前蒙受不白之冤剛剛出來,難免對他多注意了些。天子出的題不是別的,恰是針對當今我朝與那羅國的形勢,究竟該戰該和。大部分殿試學子主戰,其中尤以印浩天言辭最為犀利,而且他不僅主戰,最主要他從多方面舉例論證為何戰,如何戰,提出的一些方法策略令場上諸人耳目一新,振聾發聵。
最後印浩天當之無愧,成為了皇上欽點的狀元,而陸靖明則是探花,也是出類拔萃了。吳謙參加的是武試,得了武榜眼,可算是光宗耀祖了。而朝堂上的諸位大臣,得知這是之前吳將軍的兒子時,雖然明面上不說,暗地裡也是贊一聲,虎父無犬子。當年的那一場無妄之災,許多人都不相信,認為吳將軍的冤枉的。
信寧在迷月被判刑之後去看了她幾次,裡面只有她們兩個人的時候,迷月將所有的事和盤托出,並且請求信寧幫她照顧自己的家人。信寧聽了,心裡十分詫異,沒料到,迷月真的跟那羅國的探子有關係,更加不知道的是,自己也曾如奸細一樣,脖子上有異樣。
她問迷月有沒有告訴印浩雲,迷月搖頭,說自己現在只相信信寧,她也坦承,自己之前就是用這個威脅印浩天讓他主動認罪的。怪不得他承認的這麼堅決,又不肯說出口到底是為什麼,他那麼怕迷月說出來,難道也是覺得自己是臥底?
信寧心裡沒底,她答應了迷月會多看看照顧她的家人,自己回去之後便問了印浩天。印浩天見她是真的不知情,便將之前的事講給她聽,包括第一次在含春苑看見她脖子上的印記,和上一次他頭暈之下都她做出那種舉動的時候又一次看到那紫紅色的印子,而兩次均是在有香的情況之下,他細細思考,深恐她的確是那羅國的探子,但是他那時看到紙條的第一個念頭不是將她說出來,而是保護她,決不能讓她被發現。
至於後來,為什麼印浩雲拿來的香她對此什麼反應都沒有,印浩天就不知了。信寧同樣不知,不過,現在她算是洗脫嫌疑了,但是想到迷月的話,那個黑衣人明顯對她關注頗多,也不知是為什麼,她心裡惴惴不安,卻也一時半會想不到什麼辦法。
倒是她跟印浩天兩個人,經過這一場劫難,終於冰釋前嫌,再度在一起了。她也承認了之前的那些負氣之語,有大夫人的施壓,她心裡難過得無以復加,卻只能忍痛無情地說出那些話。可喜的是,現在印浩天是炙手可熱的天子門生,大夫人再想干涉兩個人也不是那麼容易了。
而大夫人知道她的兒子這麼為信寧,旁邊丫鬟管事勸慰之下,倒也漸漸歇了拆散二人的心思,雖然依舊不喜信寧,但是也不會故意給她難堪了。
☆、奔赴戰場
皇帝終於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對那羅國出兵。他大膽啟用了一拼新人,其中就有印浩天,吳謙和薛業。陸靖明本來也要跟著去的,奈何陸家只有他這一個兒子,他娘聽說他有這個意思,一早就開始對他各種阻撓,最後甚至連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戲碼都使出來了,陸靖明沒辦法,只能歇了心思。
而吳謙私底下見過皇上,向他陳述了自己父親的冤屈,並將郭勇也帶到了皇帝的面前。皇帝之前聽先皇說過這件事,那時也是礙於那羅國比較強大,所以儘管當時有許多疑點,還是判了吳將軍的罪。而這件事吳謙提出來了,皇帝為了振奮人心,特意為吳大將軍昭雪,吳謙心懷感激,更是下定主意要在戰場上擊退那羅國軍,殺他們一個片甲不留。
郭勇也說出了另外一個消息,當時吳將軍帶著凰月公主的小皇子出逃,一路上被追殺,後來為了保護小皇子,吳將軍不幸犧牲,而他也是九死一生,那小皇子待他醒來時已經不見了。他傷好之後去打聽過,倒是有人看到小皇子,只是被賣到大戶人家做奴僕,後來又輾轉到了京城。
京城太大,他一個人過著躲躲藏藏的日子,因此尋找皇子一事也變得很是艱難。皇帝聽了之後便派人全城搜查,因那小皇子在胸前有月牙形胎記,所以便找年齡大概在十七八到二十五之間,胸口有胎記的青年男子中排查。時間太長,誰也不知道,這位皇子到底還在不在京城,如果他已經去往別處,更是難以尋找,當然也許會有另外一種可能,他早已不在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