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三日後,秦老夫人因秦玉盈悶悶不樂,有心讓她出門散心,路上遇蕭氏毓貞,共敘舊日姐妹之情,而毓貞的兄長,蕭霖燁正是元西郡守。

  北方大軍和郎虎南北夾擊,吳州戰報一日比一日急切,不過三日,吳州已失三城。

  秦世元不得不得帶軍親自去支援吳州,這也是無奈之舉,吳州一失,他此生只怕難以翻身,哪怕是未來能龜縮在江州做二十年的土皇帝,他也不能接受,最好的破局方式,就是保下吳州,只要拖得三月,北方久戰不利,必然退兵,他也能借三州之力修養生息。

  以三州和北方爭奪天下,他還有勝算,而以江州一地,無異於登天之難。

  但秦世元沒想到的是,他一走,他的妹妹含蓄地向秦老夫人表示她惦記蕭霖燁,秦老夫人大喜過望,為了補償女兒,便立刻派人去蕭家提親。

  蕭霖燁是蕭家嫡長子,怎會願意娶二嫁之女,尤其是蕭霖燁已有未婚妻的情況,蕭氏不願失信徐氏。

  徐氏也是秦世元最倚重的家族,徐孟安是秦世元最重用的謀士。

  秦玉盈豈會放棄,除了元西郡,讓徐氏和蕭氏對秦氏失望,這是一樁更大的功績。

  第212章 .0212攻下吳州(完)

  秦世元親自帶著軍隊自海上支援吳州。

  他親自上戰場確實凝聚了軍心,在他捨得犒賞三軍的情況下,吳州守衛戰打得很焦灼。

  南邊郎虎出動五萬兵馬就被攔在一郡之外,後續郎虎下定軍心,竟然將自己越州經營十年的的十萬大軍都投進了吳州,偌大的越州就剩下各郡一兩千郡兵守衛,由此可見郎虎必要和北方一起剷除秦氏的決心。

  北方打不下吳州可以退兵,郎虎卻沒有退路,只要北方退兵,秦氏定然會第一時間收拾他這個叛徒,這樣的情形郎虎不會願意看到的,所以,在吳州戰場上,最拼命的反而是越州兵馬。

  北方大軍在姚銀書的指揮下,穩當前進,相比於南邊吳越的焦灼,他們因為占據炮火之利,攻城的損失遠遠遜于越州兵,只不過吳州因為秦世元而誓死守城,導致他們軍隊沖入城池反而會遇到截殺,死在城內的北方軍隊比攻城還多。

  除了各郡兵馬死守,各郡的百姓對於北方大軍也有些仇視。

  這不得不說秦世元的手段了,原本百姓因為士族統治對北方多有誤會,這會兒越州那土匪異族和北方一起聯合,在吳州百姓心裡,對北方如臨大敵,好似一旦城破他們就會被屠殺一般。

  大士族將產業和一些嫡系子弟慢慢轉入江州,除了對北方滅士族的畏懼,也有秦世元帶來的軍隊裹挾之故,是以吳州自秦世元親自督戰後,北方和越州聯軍每破一城都幾乎是以血戰告終。

  只不過,戰事再如何慘烈,吳州扛不住大局。

  在北方的炮火下,所有的城門都無法逃脫城破的結局,北方兵強馬壯,破城後遭遇的血戰於他們而言損失的兵力也在可控之中。

  拿下吳州城那日,秦世元也上了戰場,最後守無可守,只能帶著殘軍退守江州。

  江州邊界隔著山道河流,熟悉的路途的秦世元很快就擺脫了追兵。

  這一場吳州戰事竟然持續了兩個半月,吳州軍隊幾乎都死在了戰爭中,秦世元帶來的十萬江州軍也只剩下不到三萬殘軍,郎虎十萬大軍也只剩下了兩萬。

  令秦世元沉默的是,北方三十萬大軍里,還保留了大半,他所想的此次支援,本就打退北方的希望不大,但也要咬下北方一半的兵馬,屆時只剩下十五萬的兵馬的北方如何再攻伐江州,甚至因為沒有足夠的兵力駐守,待軍隊班師回朝,他再帶著江州兵馬收復吳襄兩州。

  秦世元最沒有算到的是,郎虎的越州軍會這麼拼命,否則這麼焦灼的戰事,北方會損失更多的兵力,加上他們的軍隊出征已久,備戰的糧草只怕早早退了,可就因為郎虎的支應,北方損失不大,現在拿下了吳州,已經足以將南方收攏布防。

  南北大局只剩他江州一州之下,募兵不要太容易。

  他輸了。

  退走的秦世元和劉赦不一樣,劉赦會因為大局已失看不到希望後,寧願死在征戰途中,也不會苟延殘喘地跑回去。秦世元此時哪怕知道以一州之力對抗整個天下的希望渺小,他還是會繼續做下去,甚至北方破他江州,只要他不被抓住,他依然不會放棄。

  徐孟安沉默地給秦世元遞上這江越和江荊的布防圖。

  到如今地步,北方大軍未多損傷,自會繼續揮師西進江州。

  「孟安安排得很好,扼守蜀道,重兵水道,憑著地利,姚靜便是三十萬大軍齊進也難奪我江州一寸之地。」

  徐孟安心嘆一聲,主公不愧是他看重的明主,見到那般強勢的北方大軍,主公也未曾絲毫退縮。只是,經過此次大戰,家裡面有了其他的想法。

  家裡的意思很簡單,見識過北方摧古拉朽的攻城利器,見識到他們軍隊的強悍,他們已經沒有信心再對抗下去了。

  絕對的實力之下,過往的士族榮耀終究比不上家族的傳承,北方姚靜殺大士族,可若他們願意放棄士族榮耀和私軍,姚靜還是容得下的。

  亂世之後新朝建立,歷史上不知有多少家族由盛轉衰,但只要保全傳承下去,焉知未來再復一族榮耀呢?

  「孟安,以你所見,姚靜的炮火和攻城利器,是否能攻破我山城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