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許善之分析多重,覺得草原王向大齊的可能性是最小的,之所以封鎖商路,一來是不泄露草原信息,二來不過是見大齊內亂,若十二州戰亂不止,草原王也想坐收漁翁之利啊。

  「草原王封鎖了絲綢商路卻不敢起重兵滅我西域都護府下的百國,只怕還是顧忌我幽遼兩州重兵強將,主公當可放心。主公在大齊大亂之前布局幽遼,大齊亂戰起,主公都未動邊軍入局中原亂局,還對其增兵與糧草保衛邊境,現在主公一統北方,實力大漲隨時可增兵邊境,不管新西域還是舊西域,那兒的國王多奢華享受之物,但糧草只堪夠用罷了,而草原最缺糧草,他便是屠滅整個新西域,只要不屠滅極西北的東羅帝國和西南亞羅帝國,他們與我十二州難以相提並論。待主公平定南方,我們再揮軍北上擒殺草原王,西域亂局即可平定。」

  這個年代經過前漢的封狼居胥之功,前齊也有兩代君王滅了施行滅強胡之策,一旦草原有斷層的強悍部落出現,就會遭遇前齊的滅殺。許善之很有信心,不僅是因欽州的兵強馬壯,也是一個作為漢人的自信。

  當然,他也不會小瞧草原胡族,草原軍隊確實強悍。他之前之所以出使西域,也是因為怕前齊內戰,草原趁火打劫罷了。他也慶幸自己出使了,才知草原部族出了草原王這一個存在。

  這草原王也頗為小心,他開始糾集草原兵馬是在極北苦寒之地,甚至掠奪都去新西域,舊西域讓就近的南部的匈奴去騷擾,更別提靠南近幽遼之地的數萬里的大小部落絲毫不曾觸碰,還一度封鎖消息,留著這些部落小規模地侵犯幽遼打草谷,這導致幽遼兩州州牧並未收到一絲信息。

  這也怪不得幽遼兩州軍政官員,應對草原胡族,防備萬里已是極致,草原若要入侵幽遼,這萬里防線已經足夠將這軍隊勘察個徹底,再遠一些鞭長莫及,草原越北之地越苦寒,幽遼的軍士也受不得那邊的環境,加上草原深林讓人分不清方向,那些地方根本沒必要深入浪費資源。

  草原出了這麼一個英雄人物,許善之曾想過大齊初亂時,幽遼邊境出現戰事,現在想來怕是草原王派了使者讓那些部落對大齊的試探,若非主公占據幽遼,並不抽調幽遼邊境兵馬,放置劉赦手中,他心圖大齊江山多年,若被他掌控幽遼,在面臨打敗威脅,必然會抽調邊軍逐鹿中原,草原王若知幽遼空虛,必然會和聯合靠南草原匈奴等各族入侵大齊十二州,因為在草原各族心裡,十二州的土地是天下最富饒的地方,他們侵占騷擾新舊西域百國都不如一次攻打幽遼有用。

  想到這裡,許善之對於姚靜越發敬服了。

  姚靜笑了笑,這不僅僅是她的功勞,還是大齊邊境的十萬大軍很識大體,大齊州牧制度,讓這些軍隊早已視州牧為主公,州牧一死,在姚靜不動兵團,多給糧草和福利,又有前州牧因為身死,繼任的上官氏因姚靜慢慢讓權,加上大齊朝廷對他們的不聞不問這等天時地利人和,這才讓遼州五萬邊軍歸心姚靜,而後也讓處於幽州的五萬邊軍經過姚靜的收編,也已經成了自己人。

  「雖是如此,西域不穩,是因草原王轉移草原各部矛盾的原因,待他將草原各部收心,西域物資滿足不了草原各族的需求,草原王遲早會對我中原出兵。」

  許善之聽了同意地說道:「主公深謀遠慮,這也是臣要向主公諫言,若主公有餘兵,還希主公出兵援助新西域。」

  姚靜卻搖了搖頭:「若是西域都護府境內西域各國為匈奴等胡族所滅,我必定停止南征,出兵援助一面胡族坐大,至於新西域,山高路遠,不利於遠征,待我大晉戰後修養到盛世方能圖之。」

  許善之點點頭。

  姚靜又安撫道:「雖不能出兵新西域,但也不能坐視草原王一統胡族,本王會在南征之後派軍整合草原各部。」

  許善之眼睛一亮。

  ***

  許善之更善內政,有宰輔之能,他一回來,姚靜處理政事輕鬆起來。

  經濟特區一事他主動接了過來,並且準備親去清城。

  姚靜也允了。

  不過他臨走前,那和許善之一起出使新西域的元姓商人進入了欽州,再一次透過許善之想見姚靜一面。他見識到經過七八百年發展的胡族部落是什麼樣的情況,想來元氏急了。

  胡族對於外族實行的是土狗制度,也就是說,除了草原胡族因大小部族分三等外,其他的西域各國的人都如土狗一樣,連人的等級都夠不上,他們滅國,那些遺民不是奴隸,就是被殺了,按照他們的說法,本來糧食不夠還養豬狗浪費不成。

  這就是胡族,不事生產靠掠奪為生,如同餓狼一般。

  姚靜皺了皺眉頭,元氏急歸急,可到底偷入了欽州。

  姚靜曾示意那些西域商人在幽遼兩州做生意,據許善之說,跟隨許善之過來的西域商人都很聽話地待在幽遼兩州,幽遼兩州遠不如欽州繁華,但在這些商人面前也足夠震撼了,比他們國王屋子裡的地板都要平整的路,暖和如春的屋子,吃食數不盡不說,各種類超越百種,又有無盡絲綢棉布,來往馬車比國王的寶車華蓋還要穩當……無數在他們看來很貴重稀奇的東西,在幽遼兩州便宜得可憐,在這裡似乎他們永遠不會有餓肚子的一天,不少平民百姓日子所吃的,比西域一些國王還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