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帝簡直拿他沒辦法,「好,朕不跟你計較。」

  皇帝大理寺審理此案,召見大理寺卿,命大理寺卿就事論事,只查盛興昌一人,只查余行之、伍白案。也就是說,不會擴大打擊面,不會撥出蘿蔔帶出泥,清算所有盛興昌的黨羽。

  同時,皇帝派蕭淙秘密出京,奔赴西北。

  ……

  大理寺監牢,盛興昌端坐在地上,盛佩芝跪在他面前,愁眉苦臉,「大哥沒了,娘心疼得快要瘋了,咱家的下人也快要跑光了……若不是六殿下幫忙,我都不能進來見您……爹,我快愁死了……」

  盛興昌冷笑,「潭王和潭王妃,為何不來見我?」

  盛佩芝呆了呆,「避嫌吧?」

  盛興昌強忍怒火,「老夫把親生愛女嫁給潭王,遇到禍事,潭王便躲得遠遠的,一次也沒來看望過。罷了,女婿究竟不是兒子,老子也不苛求於他。」對盛佩芝招手,「我兒附耳過來。」

  盛佩芝附耳過去,傾聽片刻,又驚又喜,「這,這,這是真的?」

  盛興昌自負微笑,「當然是真的。為父入獄之前,已命人往任方送了信,你就等著邊境告急、陛下親自降旨,放我出獄吧。」

  盛佩芝激動不已,「我回去告訴娘!娘會好起來的!」

  「不許告訴她。」盛興昌沉下臉,「除了你,誰也不許說。」

  「娘和妹妹也不許說?」盛佩芝不解。

  盛興昌略一猶豫,「不許說。」

  實際上,如果不是見盛佩芝愁眉苦臉的實在可憐,盛興昌本來連他也不告訴的。

  盛興昌深知,任方王是他的保命符,這件事不能提前張揚,提前張揚開來,容易生變。

  盛志遠已死,盛佩芝是盛興昌唯一的兒子了。盛興昌見盛佩芝愁成那樣,真怕他愁出病來。

  只有這一個兒子了,不能出事,一定不能出事。

  盛佩芝知道這個好消息後,果然不再愁了,又有了神彩。

  盛興昌看在眼裡,很是欣慰。

  探監時間不能過長,盛佩芝要走了。臨走之前,盛興昌又交代了一遍,不許他告訴任何人。

  盛佩芝答應得好好的,但出了監牢,高禎命人把他接到酒樓,擺酒席為他解憂,幾杯美酒下肚,他就把盛興昌的話拋在腦後,一臉神秘、壓低聲音,一五一十告訴了高禎。

  高禎興奮的連飲數杯,「太好了!」

  兩人喝了不少。

  盛佩芝醉眼朦朧,「六殿下,還是有兵權最好。有兵權,皇帝也怕三分……」

  高禎拍案,「對極!就是這個道理!」

  他高禎貴為皇子,為什麼一直被蕭淙壓著一頭?蕭淙手裡有兵權啊,有蕭家軍啊。

  盛佩芝喝多了酒,開始胡扯,「可惜蕭家這一輩的近支嫡派,沒有姑娘,要不然六殿下娶來做個側妃,還怕蕭家不支持你麼?陛下當年,還不是娶了蕭家的千金,護國公府擁戴,才登上大寶?」

  「不,不好。」高禎也喝多了,「蕭家,勢力太,太大了……太大了……陛下不喜歡……」

  不只蕭家了,哪個臣子權勢太大了,大到了威脅皇權的地步,皇帝都會想要剷除。

  皇帝想動蕭家,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皇帝一度想削去蕭家的兵權,高禎曾親眼看到過皇帝擬好的詔書,只是聖旨還沒下,邊關報急,正用得著蕭家軍。只好把那道擬好的旨意廢掉了。

  「所以啊。」盛佩芝親呢的和高禎說私房話,「陛下肯定煩有兵權的,蕭家,韓家,都煩……六殿下你,你只要拿下四皇子,你就贏了……」

  七皇子背後後是蕭家,五皇子背後是韓家,這兩家有兵權,對皇帝隱隱是威脅,皇帝不會把皇位傳給五皇子、七皇子的。

  傳給他們,外戚勢大,到時候這天下是姓高,還是姓蕭(韓)?

  這兩人密謀良久。

  之後高禎請了病假,一直不上朝。四皇子對高禎的動靜最是關心,打聽過後,知道高禎已經悄悄離開京城,去了西北,不由的大為著急,「不能讓小六子立下這個大功!」

  高禎如果平定了任方的叛亂,那可是奇功一件。儲君之位,一定是高禎的了。

  四皇子也請了病假。也悄悄離開了京城。

  不,平定任方叛亂、立下奇功的只能是他。

  ……

  任方王大舉進犯邊境。

  蕭淙日夜兼程趕到之時,發覺邊軍已經被他二哥蕭洋接管了。

  蕭洋用兵如神,而且大齊這邊有名戴面具的白衣將軍,真有萬夫不擋之勇,三軍陣前,獨自追擊,把英勇善戰的任方王斬於馬下。

  「世上怎麼可能有這樣的神人。」蕭淙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大哥蕭澄,在他看來已經是武功蓋世了,這位不知名的白衣將軍,論起驍勇,尤在蕭澄之上。

  「你沒有聽說過麼?京城二俊,高家昱珩,蕭家長松。」蕭洋笑道:「他排名在大哥前面啊。」

  「原來他是柴桑王高昱珩。」蕭淙大奇,「他不是青年早逝了麼?沒死啊。」

  蕭洋淡笑,「有人盼著他死,可他偏就死不了。」

  蕭淙心中有很多疑問,但兩軍陣前不便問太多,率領鐵甲軍掩殺過去。

  任方王被殺,軍心渙散,一潰千里。

  稍後,任方那邊立了公主的侄兒為新王,向大齊遞降書順表,願稱臣納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