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她歪在圈椅里換了個慵懶身姿,抬眼看著這張丰神俊朗的臉,鳳目幽幽,忽而笑了。
不愧是他,這麼喜慶的日子,還是一派雷打不動的淡薄模樣。
宣明珠的寢室中,有一張特意尋來的松梅白鶴小炕屏。這個人,其實很像上面的那隻雲霄鶴,任憑人間煙火盛,頭顱也不會低一低,脊背也不肯折一折。
偏生,讓她愛極這些年。
宣明珠柔聲問:「寶鴉怎麼了?」
梅鶴庭頓了頓,道:「無非是頑皮,一點小事。」
「嗯,當娘的做壽辰,女兒反被關進祠堂,也是一點小事。」
梅鶴庭瞧見她似譏似嘲的表情,薄唇抿成一道清冷的線。
「養性自幼起,論跡不論心。寶鴉拿墨汁潑人,你道不當罰?」
大理寺少卿,總有數不盡的道理可講。
往常宣明珠很喜歡他一本正經的模樣,也愛聽那片涼沁沁的嗓音,正因這份兒天然矜貴,他才與旁人皆不同,才配得上「江左第一公子」的稱號。
此時默不作聲瞧了男人半晌,忽從心底生出一縷倦。
她不想分辨什麼,疲憊道:「把宴會散了吧。」
梅鶴庭但覺莫名,不知她鬧什麼脾氣。
宣明珠自從嫁給他,性情也算溫柔順和,無論理家還是教子,從未逆著他行事使他為難。
是以梅鶴庭一時有些不適,「殿下,今日登門皆為貴客,是來為你祝壽。酒筵還未過半,作為東道,於情於理都不應失禮於人。」
又一番大道理,將宣明珠已經到嘴邊的「我身上不好」,給堵了回去。
那雙深黑的眼眸拒人於千里,仿佛無論她此刻說什麼,都是在無理取鬧搏取他的同情。
她不想如此卑微。
「那就請駙馬替我好生招待客人吧。」
宣明珠笑著,蛾眉間的紅寶石滴露花鈿隨之晃動,一剎折射出攝人的明光。「哦,莫忘代我敬成玉一杯酒,她寡居寂寞,一向記掛著你這個好姐夫呢。」
「什麼?」此言於梅鶴庭而言無異是腌臢的,他聽了,一時未及反應。
待一愣過後,他的臉皮不可置信地漲紅。
「胡言亂語,殿下可鬧夠了沒有!」男人拂袖而去。
一屋子僕婢面面相覷,崔嬤嬤的心都快疼碎了,「公主,您為何不告訴……您又是何苦啊?」
一片珠簾撞擊聲恍如玉碎,宣明珠怔怔盯著他離去的方向,心窩似乎搠進一把鋒利的刀子,張口,卻無言。
是啊,何苦。
成親七載,並非沒有自疑過,他是否根本不喜歡自己,而是她用權勢迫了他。
可像梅鶴庭這樣骨鯁的人,若果真不喜歡她,何以還年年寫下自製的七夕詞贈她?
是那「鶴銜珠影璧」,是那「永結鸞儔好」。
他既有回應,她便也信了,這段姻緣不是自己勉強來的。
直至太醫診出她患上不治之症,昭樂長公主才驀然想明白。
這七年,原是她一廂情願。
第2章 .悟梅鶴庭,我不要你了
宴會的後半場,作為壽星的宣明珠沒再露面。
所謂恩愛聲名,原不過是她精心維繫多年的鏡花水月。如今生死都未卜,種種虛假的粉飾,就此撂了挑子也罷。
黃昏宴席散場,梅鶴庭倒過來了,但長公主寢殿的雕花門闔著,將他攔在外面。
梅鶴庭在門外默立片刻,轉身去書房。
跟著他的姜瑾是梅鶴庭的得力親信,見狀心裡發急:公主殿下不開門,郎君你也不會上去敲敲門,說句軟話嗎?
姜瑾遲疑道:「白日裡長公主殿下傳了太醫,想是有些不爽利的,郎君何不低個頭,將早早備好的那禮物……」
不待他說完,梅鶴庭冷淡開口:「往常一點小病痛,她哪回不是不遺餘力傳到我耳里才算數。今日這麼靜著,想來無甚大礙,便隨她冷靜去。」
屋裡,宣明珠默不作聲地坐在寶鳳妝鏡前。
爐里的蜜合香換成了氣味更淡的蓮蕊衣,泓兒和澄兒為公主一一拆下髻上的玉鈿珠釵,一頭濃密的烏髮,柔柔披散下來。
泓兒和澄兒輕手輕腳地收拾奩盒,竭力作出若無其事的樣子。
楊太醫那話,她們是親耳聽見了的。
二人打小服侍長公主,對宣明珠的感情非同一般,皆不願相信殿下尚在韶玉之年,竟會得了這個病。兩人腹內酸澀難已,又不敢表露出來。
宣明珠從鏡中瞄見兩個傻丫頭的神情,勉力莞起唇角,故作嗔色:「你們可該出息些,莫叫我笑話了,怎見得我立時就……」
想起奶姆還在跟前,老人家聽不得生啊死的,她掩住後頭的話,歉意地看了嬤嬤一眼。
洗盡鉛華的女子,一頭長長素髮安靜地垂在雪頰兩邊,黑者愈為黑,白者愈為白,乾淨的纖塵不染。
唯眉間一粒硃砂痣,沒了花鈿遮蓋,露出本來的艷色,靡麗灼人。
崔嬤嬤心裡抽凜子一寒。
她認得長公主這個眼神。
當年太皇太后病危,太醫署束手無策,皆道此病無藥可治,長公主聞言一怒便帶禁軍拆了太醫署大門,揚言若治不好她母后,要他們通通陪葬。
那個寒冬臘月里,崔嬤嬤跟隨小殿下,拜遍京城大大小小的佛剎。
她親眼看著素不信佛的小殿下,手捧菩提珠一遍遍三跪九叩。
不愧是他,這麼喜慶的日子,還是一派雷打不動的淡薄模樣。
宣明珠的寢室中,有一張特意尋來的松梅白鶴小炕屏。這個人,其實很像上面的那隻雲霄鶴,任憑人間煙火盛,頭顱也不會低一低,脊背也不肯折一折。
偏生,讓她愛極這些年。
宣明珠柔聲問:「寶鴉怎麼了?」
梅鶴庭頓了頓,道:「無非是頑皮,一點小事。」
「嗯,當娘的做壽辰,女兒反被關進祠堂,也是一點小事。」
梅鶴庭瞧見她似譏似嘲的表情,薄唇抿成一道清冷的線。
「養性自幼起,論跡不論心。寶鴉拿墨汁潑人,你道不當罰?」
大理寺少卿,總有數不盡的道理可講。
往常宣明珠很喜歡他一本正經的模樣,也愛聽那片涼沁沁的嗓音,正因這份兒天然矜貴,他才與旁人皆不同,才配得上「江左第一公子」的稱號。
此時默不作聲瞧了男人半晌,忽從心底生出一縷倦。
她不想分辨什麼,疲憊道:「把宴會散了吧。」
梅鶴庭但覺莫名,不知她鬧什麼脾氣。
宣明珠自從嫁給他,性情也算溫柔順和,無論理家還是教子,從未逆著他行事使他為難。
是以梅鶴庭一時有些不適,「殿下,今日登門皆為貴客,是來為你祝壽。酒筵還未過半,作為東道,於情於理都不應失禮於人。」
又一番大道理,將宣明珠已經到嘴邊的「我身上不好」,給堵了回去。
那雙深黑的眼眸拒人於千里,仿佛無論她此刻說什麼,都是在無理取鬧搏取他的同情。
她不想如此卑微。
「那就請駙馬替我好生招待客人吧。」
宣明珠笑著,蛾眉間的紅寶石滴露花鈿隨之晃動,一剎折射出攝人的明光。「哦,莫忘代我敬成玉一杯酒,她寡居寂寞,一向記掛著你這個好姐夫呢。」
「什麼?」此言於梅鶴庭而言無異是腌臢的,他聽了,一時未及反應。
待一愣過後,他的臉皮不可置信地漲紅。
「胡言亂語,殿下可鬧夠了沒有!」男人拂袖而去。
一屋子僕婢面面相覷,崔嬤嬤的心都快疼碎了,「公主,您為何不告訴……您又是何苦啊?」
一片珠簾撞擊聲恍如玉碎,宣明珠怔怔盯著他離去的方向,心窩似乎搠進一把鋒利的刀子,張口,卻無言。
是啊,何苦。
成親七載,並非沒有自疑過,他是否根本不喜歡自己,而是她用權勢迫了他。
可像梅鶴庭這樣骨鯁的人,若果真不喜歡她,何以還年年寫下自製的七夕詞贈她?
是那「鶴銜珠影璧」,是那「永結鸞儔好」。
他既有回應,她便也信了,這段姻緣不是自己勉強來的。
直至太醫診出她患上不治之症,昭樂長公主才驀然想明白。
這七年,原是她一廂情願。
第2章 .悟梅鶴庭,我不要你了
宴會的後半場,作為壽星的宣明珠沒再露面。
所謂恩愛聲名,原不過是她精心維繫多年的鏡花水月。如今生死都未卜,種種虛假的粉飾,就此撂了挑子也罷。
黃昏宴席散場,梅鶴庭倒過來了,但長公主寢殿的雕花門闔著,將他攔在外面。
梅鶴庭在門外默立片刻,轉身去書房。
跟著他的姜瑾是梅鶴庭的得力親信,見狀心裡發急:公主殿下不開門,郎君你也不會上去敲敲門,說句軟話嗎?
姜瑾遲疑道:「白日裡長公主殿下傳了太醫,想是有些不爽利的,郎君何不低個頭,將早早備好的那禮物……」
不待他說完,梅鶴庭冷淡開口:「往常一點小病痛,她哪回不是不遺餘力傳到我耳里才算數。今日這麼靜著,想來無甚大礙,便隨她冷靜去。」
屋裡,宣明珠默不作聲地坐在寶鳳妝鏡前。
爐里的蜜合香換成了氣味更淡的蓮蕊衣,泓兒和澄兒為公主一一拆下髻上的玉鈿珠釵,一頭濃密的烏髮,柔柔披散下來。
泓兒和澄兒輕手輕腳地收拾奩盒,竭力作出若無其事的樣子。
楊太醫那話,她們是親耳聽見了的。
二人打小服侍長公主,對宣明珠的感情非同一般,皆不願相信殿下尚在韶玉之年,竟會得了這個病。兩人腹內酸澀難已,又不敢表露出來。
宣明珠從鏡中瞄見兩個傻丫頭的神情,勉力莞起唇角,故作嗔色:「你們可該出息些,莫叫我笑話了,怎見得我立時就……」
想起奶姆還在跟前,老人家聽不得生啊死的,她掩住後頭的話,歉意地看了嬤嬤一眼。
洗盡鉛華的女子,一頭長長素髮安靜地垂在雪頰兩邊,黑者愈為黑,白者愈為白,乾淨的纖塵不染。
唯眉間一粒硃砂痣,沒了花鈿遮蓋,露出本來的艷色,靡麗灼人。
崔嬤嬤心裡抽凜子一寒。
她認得長公主這個眼神。
當年太皇太后病危,太醫署束手無策,皆道此病無藥可治,長公主聞言一怒便帶禁軍拆了太醫署大門,揚言若治不好她母后,要他們通通陪葬。
那個寒冬臘月里,崔嬤嬤跟隨小殿下,拜遍京城大大小小的佛剎。
她親眼看著素不信佛的小殿下,手捧菩提珠一遍遍三跪九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