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3頁
偶遇肥環,並且弄了個尷尬,並沒有影響到王霄的心情。
他來到皇宮,不是為了看唐玄宗處心積慮,哪怕毀掉大唐也要爭奪權勢。
更不是專門跑來看肥環究竟有多肥,有多白的。
他來這兒,是專門來翻閱大唐皇室收集的道家經典的。
大唐皇室姓李,而道家創始人是李耳。所以他們就追李耳為自己的祖先,並且尊崇道家。
這種給自己找個牛叉的祖宗的事兒很正常,因為給自己的家族增加光環,有利於統治。
如果不是昊天上帝沒有姓氏,那認他為祖的肯定多了去了。
因為尊崇道家,所以皇宮之中藏有大量道家經典。
王霄向來喜歡讀書,自己又是治道家的。所以當然不會錯過。
來到集賢殿書院,王霄悠然行走在無數典藏之中。
尋找到沒看過的書籍,就取出來拿著到大殿頂上去。
借著月光與星光慢慢的翻閱。
這種看書方式傷眼睛,而且也看不清楚。
也就是王霄這樣身體素質超強的可以不在乎,正常人不要模仿,會傷害視力。
王霄是君子,不會做那種不問自取的事兒。
所以天亮之前,他就把看過的書籍放回了原處。
回去吃飯睡覺休息,第二天晚上再來。
還是之前的路徑,先去唐玄宗那兒聽聽戰事進展。之後去一趟肥環的地兒,只不過肥環再沒有獨自出現過。
晚上在大殿頂上看書,最後天亮之前回去。
不用為天下大事去費心,這種休閒的時光的確是讓王霄感覺很是輕鬆。
王霄經常去聽唐玄宗的政務,從其與楊國忠的談話里,能夠清晰的了解到大唐現在的處境。
這段時間以來,安祿山看似威風八面橫掃大唐腹地。甚至還在洛陽登基稱帝,滿足了自己做皇帝的心愿。
可實質上,北邊的李光弼與郭子儀不斷獲勝,壓縮了他的生存空間。
南邊則是被堵在了南陽無法南下,東邊是大海更不用多說了。
看似橫行天下的安祿山,此時已經是被困在了籠子裡。他必須要在一個方向上取得決定性的突破才行。
毫無疑問,安祿山的選擇是潼關。
因為潼關的後面的長安,大唐的國都。
安祿山看似粗豪,可為人卻是極為聰明。他很清楚自己搞叛逆這種事情,一旦失敗那是絕對不會有好下場的。
可河北三鎮雖強,但是與整個大唐比起來依舊是差的遠。
他想要取勝,就必須在政治層面占據上風,從而刺激到大唐各處藩鎮,或者乾脆是和大唐討價還價擁有更多的價碼。
這種環境之下,攻打長安是必然的事情。
至於說他是為了楊貴妃什麼的,王霄是不會相信的。
衝冠一怒為紅顏,不過是文人騷客們的YY。真正的梟雄們,哪個都不會是感情用事的人。
長安城內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這些。
同樣的,他們也知道作為長安之鎖的潼關有多麼堅固。
只要主將不是腦子進水了,固守潼關就能把安祿山死死擋在關外。
可此時,王霄聽到的,卻是唐玄宗瘋了似的想要逼迫哥舒翰領兵出關去和安祿山決戰。
脫離堅固險要的關隘,帶著明顯不如敵軍的力量去外面決戰。
不是腦子壞了,就是想要弄死守軍。
唐玄宗腦子沒壞,他就是想要弄死哥舒翰。
至於原因,則是因為大權在握的哥舒翰,有意揮兵來長安誅殺楊國忠。
因為安祿山起兵的名義是清君側,殺奸相楊國忠。哥舒翰就想著誅殺楊國忠,安祿山的進兵就沒了藉口,這是漢挫敗七國的計策。
當年漢景帝七國之亂的時候,用的名義是殺晁錯。然後晁錯就被腰斬解決這個藉口。
消息傳來,唐玄宗當然是怒火滔天了。
楊國忠能夠權傾天下,那是因為他是唐玄宗推出來背黑鍋,外加打壓太子一系的。
簡單來說就是,安祿山是唐玄宗培養的槍桿子,楊國忠就是唐玄宗培養的筆桿子。
在唐玄宗看來,哥舒翰帶兵回長安清君側,要是順手把他也給清了怎麼辦?
哥舒翰可是太子的人,對於唐玄宗來說那就是仇敵。
王霄蹲在大殿上,透過揭開的空隙看著下邊的君臣兩人商議應對辦法。
「陛下。」
楊國忠上前行禮「此時當務之急,乃是招募新兵用以應對。右金吾將軍杜乾運素有才幹,可命其招募兵馬屯兵灞上以做應對。」
他也不傻,知道現在兵權比什麼都重要,急匆匆的推出了自己的心腹杜乾運,想要先抓住兵權再說。
楊國忠的心思,唐玄宗自然是清楚的很。
他沉吟片刻「那就先行招募三千精兵。」
老實說,唐玄宗不想分出哪怕一絲的兵權出去。
只要是當皇帝的,最看重的肯定就是兵權。
可轉念一想,現在自己最大的槍桿子安祿山叛亂,身邊居然全都是太子的兵馬。這個時候也是沒辦法了。
「待三千精銳訓練完成,可再行招募一萬精銳,日夜訓練。」
唐玄宗最終做出了決斷,寧願給楊國忠兵權,也絕對不讓自己陷入危險之中。
他們頭頂上的王霄,聽了這番話之後微微嘆息。
他來到皇宮,不是為了看唐玄宗處心積慮,哪怕毀掉大唐也要爭奪權勢。
更不是專門跑來看肥環究竟有多肥,有多白的。
他來這兒,是專門來翻閱大唐皇室收集的道家經典的。
大唐皇室姓李,而道家創始人是李耳。所以他們就追李耳為自己的祖先,並且尊崇道家。
這種給自己找個牛叉的祖宗的事兒很正常,因為給自己的家族增加光環,有利於統治。
如果不是昊天上帝沒有姓氏,那認他為祖的肯定多了去了。
因為尊崇道家,所以皇宮之中藏有大量道家經典。
王霄向來喜歡讀書,自己又是治道家的。所以當然不會錯過。
來到集賢殿書院,王霄悠然行走在無數典藏之中。
尋找到沒看過的書籍,就取出來拿著到大殿頂上去。
借著月光與星光慢慢的翻閱。
這種看書方式傷眼睛,而且也看不清楚。
也就是王霄這樣身體素質超強的可以不在乎,正常人不要模仿,會傷害視力。
王霄是君子,不會做那種不問自取的事兒。
所以天亮之前,他就把看過的書籍放回了原處。
回去吃飯睡覺休息,第二天晚上再來。
還是之前的路徑,先去唐玄宗那兒聽聽戰事進展。之後去一趟肥環的地兒,只不過肥環再沒有獨自出現過。
晚上在大殿頂上看書,最後天亮之前回去。
不用為天下大事去費心,這種休閒的時光的確是讓王霄感覺很是輕鬆。
王霄經常去聽唐玄宗的政務,從其與楊國忠的談話里,能夠清晰的了解到大唐現在的處境。
這段時間以來,安祿山看似威風八面橫掃大唐腹地。甚至還在洛陽登基稱帝,滿足了自己做皇帝的心愿。
可實質上,北邊的李光弼與郭子儀不斷獲勝,壓縮了他的生存空間。
南邊則是被堵在了南陽無法南下,東邊是大海更不用多說了。
看似橫行天下的安祿山,此時已經是被困在了籠子裡。他必須要在一個方向上取得決定性的突破才行。
毫無疑問,安祿山的選擇是潼關。
因為潼關的後面的長安,大唐的國都。
安祿山看似粗豪,可為人卻是極為聰明。他很清楚自己搞叛逆這種事情,一旦失敗那是絕對不會有好下場的。
可河北三鎮雖強,但是與整個大唐比起來依舊是差的遠。
他想要取勝,就必須在政治層面占據上風,從而刺激到大唐各處藩鎮,或者乾脆是和大唐討價還價擁有更多的價碼。
這種環境之下,攻打長安是必然的事情。
至於說他是為了楊貴妃什麼的,王霄是不會相信的。
衝冠一怒為紅顏,不過是文人騷客們的YY。真正的梟雄們,哪個都不會是感情用事的人。
長安城內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這些。
同樣的,他們也知道作為長安之鎖的潼關有多麼堅固。
只要主將不是腦子進水了,固守潼關就能把安祿山死死擋在關外。
可此時,王霄聽到的,卻是唐玄宗瘋了似的想要逼迫哥舒翰領兵出關去和安祿山決戰。
脫離堅固險要的關隘,帶著明顯不如敵軍的力量去外面決戰。
不是腦子壞了,就是想要弄死守軍。
唐玄宗腦子沒壞,他就是想要弄死哥舒翰。
至於原因,則是因為大權在握的哥舒翰,有意揮兵來長安誅殺楊國忠。
因為安祿山起兵的名義是清君側,殺奸相楊國忠。哥舒翰就想著誅殺楊國忠,安祿山的進兵就沒了藉口,這是漢挫敗七國的計策。
當年漢景帝七國之亂的時候,用的名義是殺晁錯。然後晁錯就被腰斬解決這個藉口。
消息傳來,唐玄宗當然是怒火滔天了。
楊國忠能夠權傾天下,那是因為他是唐玄宗推出來背黑鍋,外加打壓太子一系的。
簡單來說就是,安祿山是唐玄宗培養的槍桿子,楊國忠就是唐玄宗培養的筆桿子。
在唐玄宗看來,哥舒翰帶兵回長安清君側,要是順手把他也給清了怎麼辦?
哥舒翰可是太子的人,對於唐玄宗來說那就是仇敵。
王霄蹲在大殿上,透過揭開的空隙看著下邊的君臣兩人商議應對辦法。
「陛下。」
楊國忠上前行禮「此時當務之急,乃是招募新兵用以應對。右金吾將軍杜乾運素有才幹,可命其招募兵馬屯兵灞上以做應對。」
他也不傻,知道現在兵權比什麼都重要,急匆匆的推出了自己的心腹杜乾運,想要先抓住兵權再說。
楊國忠的心思,唐玄宗自然是清楚的很。
他沉吟片刻「那就先行招募三千精兵。」
老實說,唐玄宗不想分出哪怕一絲的兵權出去。
只要是當皇帝的,最看重的肯定就是兵權。
可轉念一想,現在自己最大的槍桿子安祿山叛亂,身邊居然全都是太子的兵馬。這個時候也是沒辦法了。
「待三千精銳訓練完成,可再行招募一萬精銳,日夜訓練。」
唐玄宗最終做出了決斷,寧願給楊國忠兵權,也絕對不讓自己陷入危險之中。
他們頭頂上的王霄,聽了這番話之後微微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