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舅媽大駭,臉色發白,失聲道:「里長,你……你說什麼!」

  里長不欲理會他們,只道:「劉家媳婦,你們家來個了如花似玉的外甥女,後來不知怎麼的就死了,這事兒誰不知道?」

  劉舅媽還要再說話,里長不耐煩地擺了擺手,道:「好啦,劉家媳婦,是非曲直,上了堂自然就清楚了,你們若清白,也不會怎麼樣的。」

  劉舅媽臉色慘白的坐在了地上。

  而那些七扭八歪的躺在地上的男人們,則是一句話不敢說。

  誰能知道,就是這鄉村裡頭不新鮮的事情,竟能讓劉家人被送到了應天府治下的縣衙門。

  可這事情偏偏就發生了。

  展昭這個御前四品帶刀侍衛,真真是給各地方找事的,出來出差一趟,一路上不知道進了多少衙門,審了多少犯人。

  縣衙門自然也要打起精神來工作。

  事情其實很清楚。

  首先是強逼錢群玉做妾這事,在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女孩當然是沒有自由戀愛的資格的,家裡大人說嫁給誰,那就是家給誰。

  劉大郎是錢群玉的舅舅,有沒有把她指人的資格呢?

  按理說,錢家人上上下下都死絕了,那當然是有的。

  可這主審官能當上這個主審官,難道是個死腦袋不成?展昭是汴京來的官兒,品級大,賣他一個面子又能怎麼樣?

  他轉化思路,不說劉家有沒有資格給錢群玉指婚,只說他們私藏被抄家、沒為官奴婢的錢群玉,本就罪該萬死!

  這……

  這該說什麼好呢?

  郁衣葵旁聽聽見這個,無奈地搖了搖頭。

  這的確是時代的悲哀,但最起碼……能讓害死錢群玉的人得到合理合法的懲罰。

  這樣定了性,劉家人的命,都得交代在這上頭!

  劉舅媽和劉大郎聽了這結果,怎麼都不敢相信,在堂上就抱頭痛哭起來,又惡狠狠地咒罵錢群玉和劉二妮,被主審官以藐視公堂的罪名,痛打了四十大板,打得是哭天搶地、嚎聲震天響。

  至於另外的幾個人……他們意圖強搶民女,亦是重罪,要判流放一千里。

  這些人不認得字,這輩子都沒進過衙門,只在鄉村里生活著,村子裡的人買女人、擄女人,又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那個村子沒幾個光棍這麼幹呢?

  竟不知這是犯法的!

  判了流放之後,幾人駭得臉色發白,又拼命分辯,掰著手指頭說隔壁村的某某某、本村的某某某也這麼幹的啊,從來都沒事的啊!怎麼到他們就有事了!

  主審官:「……」

  哎喲,這是拔出蘿蔔帶出泥啊。

  第62章 17

  ——

  其實,主審官並不願意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絕大多數的官員從仕的理由都不是像展昭這樣為了人世間的公理正義,而是為了光宗耀祖、出人頭地。他們並不是純粹的好人,也並不是純粹的壞人……而是,普通人。

  這樣的人做事,自然而然的沒什麼信念感。

  雖然本朝禁止人口買賣,可城鎮裡還好說,到了鄉間,誰還管呢?

  誰知道在這村子裡,究竟藏著多少個外地的女子,究竟有多少不幸被擄來的女子。

  這樣的事,鬧出來的越多,反倒是他們衙門的不是了,於仕途而言,也沒任何好處。

  可是這不長眼色的刁民,竟在堂上一個個的數出來了!展昭就坐在堂旁聽,主審官倒是想叫他閉嘴,又想到這上官的性格,臉色難看得很,又不敢喝止。

  沒辦法,只能查,但是這查,又不是徹頭徹尾的查,只把這幾個刁民供出來的這幾人給抓了交差就是了。

  但展昭顯然是沒有這麼好應付的。

  他這幾年走南闖北,同這樣的官員打交道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知道這起子人都是怎麼做事的。

  當然了,地方官要應付了事,不了解本地情況的上官,還真有可能被糊弄住,展昭本想借幾個衙役自己進村去查,郁衣葵卻想了個更快的法子。

  借幾個衙役,張貼告示,四處宣傳,舉報他人家中有不明身份的女人的,賞五貫錢——也就是五兩銀子。

  五兩銀子可不少,劉大郎家一開始,二十兩銀子就吧錢群玉賣給了富戶劉大仁,就喜的不知道跟什麼似得,二十兩銀子夠普通人家花一年,這五兩銀子,自然是十分貴重了。

  至於錢從哪裡出……縣衙門自然是不肯出這個錢的,但郁衣葵願意出,郁家有錢的很,而且她平日裡又不怎麼花錢,此時此刻,就算掏出個幾百兩銀子,也算不得傷筋動骨。

  這祭出鈔能力的大招,果然夠狠,這一下,告密之人絡繹不絕,又有展昭盯著,縣衙門也只有一查到底了。

  應天府其實算是比較富裕的地方,買人的並算不得太多,查了臨近的幾個村子,查出十幾個有問題的人家來,全部帶走嚴查。

  至於那些被擄的女人,有家的放回家,沒家的,就送去了應天府的慈恩院,各地的這些善堂之中,會僱傭婦人照顧善堂內的孤兒們,也算是有了個去處。

  這件事,就這樣雷厲風行的解決了。

  他們這一路,真是一路走,一路救人。

  細想之下,這劉二妮的情況,竟是同霍花妹差不多,都是不能留在這裡的,否則還不知道會出什麼問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