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難免不會引起旁人注意,能來京城應試的各地舉子,都是萬里挑一之輩,甚至更是在當地聲名不小。見江南試子如此高調,自然有人心中不快,一位齊魯的才子便提出要與他們文斗,約在後日,京城望川樓。

  若是普通才子,倒也不怕,江南向來多俊傑,他們中有不少佼佼者。

  可是此人來頭頗大,齊魯本就是儒學的發源地,此人姓孔,名叫孔修,據說乃是孔子後人,家風使然,深受薰陶。

  而且孔修不僅得天獨厚,還善讀書,善用書,曾被當地名士給出過文章獨步天下的美譽,來京城之後,作了幾篇文章,更是聲名大噪。

  張恩施和徐勝凱思來想去,實在是後悔不已,他們倒不是怕輸了丟自己的面子,只怕讓人從此瞧不起金陵文社,畢竟後日望川樓恐怕要人滿為患了!

  謝舒全程靜靜傾聽,不置一詞,直到「文斗」二字出現,不免有幾分新鮮感。

  第083章

  原來這文斗在京城十分流行。

  文人相輕本就是從古至今的事情, 文人以研究學問為職業,只要在自己職業上有所建樹的人,莫不是充滿著自豪。當以自己的思想為標的時, 難免會質疑旁人。

  然而思想是無形之物, 存在於大腦之中, 如何能夠證明?不如劃定規則來比較。

  而且京城每年會聚集大量前來應考的舉子, 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 這裡的榮華轉瞬即逝,往後,他們畢生都可能被會試這一道關卡被拒之門外。

  這怎麼讓人甘心?

  在見識過京城這樣的地方後, 還有誰會捨得離開呢?而留在這裡的唯一辦法,就是揚名天下,如果能夠被達官貴人相中,也許可以一飛沖天。

  文斗就能起到這樣的效果。

  謝舒聽完文斗的規則後, 大致明白了, 其實就是現場比些詩賦文章, 與他當年在西園詩會上區別不大。

  只是謝舒心中的疑惑稍解,又生出另外一個疑惑來, 這個叫做孔修的人, 如今已經聲名大噪, 為何還要向他們約斗呢?

  難道真是一時興起?

  *

  京城的酒樓, 門前都束著彩帛作為裝飾, 珠簾繡額,上下搖晃,到了晚上, 則燈火通明, 燭光如晝。

  望川樓卻不同, 並無什麼特別的裝飾,但能夠在眾多彩樓相對,掩翳天日的街巷中如此注目,是因為望川樓高度比別的樓要高很多。

  整個望川樓一共分為五層,各有飛橋闌檻,明暗相同。這自前朝所建的高樓原本是衡陽王為他的愛妾所修,因愛妾乃是蜀地之人,時常有思鄉之舉,所以才修了這座高樓。在觀景台時,等風輕雲淡,可見遠處青山輪廓,形似蜀地,後來前朝覆滅,昔日的王府已不復存在,經過擴寬後,因其風景獨好,已成為京城一大名樓。

  今日未到傍晚,望川樓便已經人聲鼎沸,人人都在等待著一場即將發生的盛事。

  此時,望川樓最高處,一群人言笑晏晏地圍坐在桌邊說話,中央坐著的青年公子,正是孔修。他確實極年輕,虛歲不滿二十,何等意氣風發的年紀。

  「孔大才子,今日可得幫我們好好殺殺江南那幫人的威風!」

  「是啊,他們還自稱什麼金陵文社,我看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

  「江南往年能過會試的進士一直不如我們齊魯的多,也不知道依仗著什麼!」

  「我倒知道點內情,這舉辦的金陵文社的人叫做謝舒,是姜老先生的弟子,不過有多麼出色倒未見得,遠遠不及當年的呂朔。」

  這話得到了眾人的一致附和,卻沒注意到孔修的神色微微動人,緊接著,他目光極隱晦地掃向旁邊一名不起眼的男子,似乎格外注意此人的反應一樣。

  事實確實如此,旁人不知他身份,這人叫做邵元,是慶帝胞弟,封號裕王。

  邵元雖有封地遠在冀州,但慶帝對這個胞弟自幼愛護,留他在京城住著,他素來胸無大志,只喜歡歌舞享樂、舞文弄墨的雅事。

  自從這段時間在京城揚名後,孔修每每有什麼新作,就會很快流傳出去。此後更是一帆風順,就連裕王都找上門來。

  能和裕王結交,是人人求之不得的美事,孔修也不例外,只是這位裕王有一個毛病,極愛繁華盛事。

  孔修為了投其所好,便想到了約斗這個主意,正好金陵那幫人撞上門來。

  對付這些人,孔修當然是胸有成竹,只是他好勝心不小,打定主意要在這次文斗中大獲全勝,自然不肯被旁人奪去風頭。

  這時聽人說起謝舒的師承,見裕王果然眼神一亮,不免有些警惕。

  眼看離約定的時間越來越近,金陵文社那幫人卻遲遲還未出現,實在讓人心情浮躁。

  孔修和齊魯等人已站在一樓的高台處,心中不由得暗惱起來,這些人不會怕了不敢來吧?

  忽然,聽得整個望川樓都傳來一片騷動的聲音,倒讓孔修有些納悶了,難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不成?

  謝舒走進望川樓時,也是微微一驚,他以前在金陵的繪幅樓講學,固然也人潮湧動。

  可是繪幅樓畢竟是私人茶莊,講究的是雅致精巧,而不像這望川樓如此盛大空前。

  而且這些人未免也太會捧場了!

  謝舒來了京城這麼多日以來,都閉門不出,自認在座的人沒有幾個知道他的名姓,可眾人卻好似個個都認識他一樣,興奮不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