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此時沈魚抬眼見樑上寫著「趙府」兩字的牌匾已是掉了一半,心中不知為何也忽地有些空落落的。
立在一旁的徐見山見沈魚似是神思不屬,便問了一句:「進去吧?」
沈魚應了,三人便先後跨進門坎。說到靈州趙府,三人當中最熟悉的自是趙星。此番原該由趙星領路的,只她環視四周一片漆黑,心下不禁惴惴,遂一手握緊了燈籠,一手抓緊沈魚道:「姐姐可別撒手。」
趙星只知沈魚能見鬼,卻不知沈魚也怕鬼。然而事過境遷,沈魚從前怕的時候,尚有宋淵可依傍。眼下身畔那個卻是比她還膽怯幾分。
是故沈魚倒是壯了膽,回握趙星的手道:「莫怕。」
三人接著依次穿過垂花門,入得內院,到了正房,不久便到得一間廂房前面。
趙星此時止了腳步,朝沈魚道:「這就是伯父的書房了。」
沈魚聞言頜首,推門入內,待舉燈一看,只見這書房內物件被翻倒一地,但屋脊樑瓦瞧著倒還結實。而沈魚身旁的趙星此時卻緊緊地貼在她身旁,悄聲在她耳邊問:「姐姐見著伯父了嗎?」
沈魚聽了,正欲搖首,卻驀地聞得一個聲音飄飄渺渺地道:「小舟?」
第112章 一一二認父
沈魚乍然聽得這一聲「小舟」,只覺心頭一跳。待循聲看去,便見一條人影立在遠處,卻是似遠還近,疑幻疑真。沈魚定了心神,又仔細瞧了瞧那人影,見他長得一副長臉容,修眉鳳目,雖是清雋俊朗的模樣,卻甚有威嚴,教人不敢親近。
沈魚與那「人影」四目雙對,那人影先是一愣,後又喃喃道:「你﹑你瞧得見我?」
然而沈魚聽得卻沒回他的話,只道:「我不是沈舟,我叫沈魚。」
此番在旁的徐趙二人聽罷俱是一驚,趙星更是立時抱緊了沈魚,顫聲道:「姐﹑姐姐……我伯父來了?」
從七年前下山至今,沈魚不知經了多少周折,才從泉州雲夢山來到靈州。原來她也曾想過若當真見得生父,該同他說甚麼話﹑做甚麼事。小時候她尚且與宋淵道,倘她父親是個負心人,她便要親手斬了他……然而許是二人真少了些父女緣份——誰成想,真見了面時二人已是陰陽相隔。
思及此,沈魚心中便是五味雜陳,只胡亂點頭應了趙星。
趙星見得,順著沈魚目光看去,雖未見著趙從炎,卻仍是大著膽子道:「伯父……我﹑我們是來尋虎符的。」
那「人影」睇了趙星一眼,並不理她,仍是問沈魚:「你……你識得沈舟?」
沈魚點頭,應道:「沈舟是我娘。」她說著便走前幾步,又執起了腰間魚佩。
此時趙星不知沈魚何意,忙拉了她的手道:「姐姐,你同伯父說甚麼啊?」
只她才問完,徐見山便把她帶到一旁,又小聲與她道:「我們等著,別做聲。」
那「人影」聞言,先是看了看沈魚手中魚佩,又細細打量了一番沈魚眉目,「你與她長得十分相像……除了這眉眼。」
沈魚垂首嗯了一聲。
那「人影」見狀,默了會方道:「你同星兒一起來的,自然知曉我身份?」
「我知道,你是靈州大都督趙從炎。」
趙從炎聞言頜首,頓了頓才道:「也是你父親。」
雖說在扶風之時,沈魚已略略從宋釗那處得知父母輩的舊事。隻眼下親耳聽得趙從炎認了此事,沈魚心中仍免不了一番激盪。
沈魚一時不知如何應對,啊了一聲便喃喃道:「我從前還以為生父是道士來著……」
趙從炎聽得,抬了眉問:「怎麼會……你﹑你娘親呢?」
沈魚聞言,復又抬首看向趙從炎,只見他提起沈舟時臉上既是期盼又是惶恐。思及此,沈魚默了默才道:「鬼差派了生魂來走無常,要領你去酆都鬼府。你不去……是不是﹑是不是在等我娘?」
趙從炎聽了,點頭道:「是。」
原來沈魚從未與趙從炎見過,真論起來與他並無父女之情。但此番聽得他身死後仍在陽間浪蕩徘徊只為等一個在二十年前已故去的人。沈魚霎時間便想起與宋淵種種,鼻子一酸,雙眼已是紅了。
趙從炎那廂見沈魚與沈舟神貌俱似,此時察覺她泫然欲泣,心中鈍痛,不意間便想抬手摸摸沈魚的臉。只沈魚驀地卻覺著一陣陰風颳面,待得定神一看,便見趙從炎的手從自己臉上掠過。
趙從炎見狀,訕訕地收回手。
沈魚忙斂了心神,吸了吸鼻子道:「你﹑你不必等她了……我還小的時候,阿娘就去了。」
此番趙從炎聞言,先是一怔,未幾卻低低地笑了兩聲。然而那笑聲聽起來卻比哭聲更為苦澀。
「她去了……這些年竟也不給我托個夢,她一定還恨我,是不是?」
沈魚聽得,搖了搖頭,「我不知道,」她說著頓了頓才又道,「我本來也不知道你的。阿娘故去後,是師父把我養大的。」沈魚如此說著,便同趙從炎說起自己幼時由鬼谷大仙撫養以及後來在扶風識得宋釗之事。
「宋釗,竟是他。那麼……你是知道我同你娘親的事了?」
「只知道一些,」沈魚說著,想了想方道,「你適才問阿娘是不是還恨你,那你是不是做錯了甚麼事才招人恨?」
趙從炎聞言,嘆了一息,應道:「正如宋釗所言,我與你娘親是因宋連城尋鮫人才識得的。彼時宋連城欲登大寶,正是用人之際,我與宋釗便都投到他麾下。宋連城才智俱備,卻因打小有喘鳴之疾,先帝便未曾看重過他。彼時宋連城以為先帝點長生燈之名去尋鮫人……暗裡也盼著能得鮫人肉好治那頑疾。原來你娘親救過宋連城一命也頗得他看重,只他得知她是鮫人之後,怒不可遏,更把她囚禁起來。後來我同宋釗合計把你娘親救走……只經了這許多事,她便覺著這世道是人心不古,爾虞我詐。是以她便勸我不要再為宋連城做事,與她一道回南海避世。」
立在一旁的徐見山見沈魚似是神思不屬,便問了一句:「進去吧?」
沈魚應了,三人便先後跨進門坎。說到靈州趙府,三人當中最熟悉的自是趙星。此番原該由趙星領路的,只她環視四周一片漆黑,心下不禁惴惴,遂一手握緊了燈籠,一手抓緊沈魚道:「姐姐可別撒手。」
趙星只知沈魚能見鬼,卻不知沈魚也怕鬼。然而事過境遷,沈魚從前怕的時候,尚有宋淵可依傍。眼下身畔那個卻是比她還膽怯幾分。
是故沈魚倒是壯了膽,回握趙星的手道:「莫怕。」
三人接著依次穿過垂花門,入得內院,到了正房,不久便到得一間廂房前面。
趙星此時止了腳步,朝沈魚道:「這就是伯父的書房了。」
沈魚聞言頜首,推門入內,待舉燈一看,只見這書房內物件被翻倒一地,但屋脊樑瓦瞧著倒還結實。而沈魚身旁的趙星此時卻緊緊地貼在她身旁,悄聲在她耳邊問:「姐姐見著伯父了嗎?」
沈魚聽了,正欲搖首,卻驀地聞得一個聲音飄飄渺渺地道:「小舟?」
第112章 一一二認父
沈魚乍然聽得這一聲「小舟」,只覺心頭一跳。待循聲看去,便見一條人影立在遠處,卻是似遠還近,疑幻疑真。沈魚定了心神,又仔細瞧了瞧那人影,見他長得一副長臉容,修眉鳳目,雖是清雋俊朗的模樣,卻甚有威嚴,教人不敢親近。
沈魚與那「人影」四目雙對,那人影先是一愣,後又喃喃道:「你﹑你瞧得見我?」
然而沈魚聽得卻沒回他的話,只道:「我不是沈舟,我叫沈魚。」
此番在旁的徐趙二人聽罷俱是一驚,趙星更是立時抱緊了沈魚,顫聲道:「姐﹑姐姐……我伯父來了?」
從七年前下山至今,沈魚不知經了多少周折,才從泉州雲夢山來到靈州。原來她也曾想過若當真見得生父,該同他說甚麼話﹑做甚麼事。小時候她尚且與宋淵道,倘她父親是個負心人,她便要親手斬了他……然而許是二人真少了些父女緣份——誰成想,真見了面時二人已是陰陽相隔。
思及此,沈魚心中便是五味雜陳,只胡亂點頭應了趙星。
趙星見得,順著沈魚目光看去,雖未見著趙從炎,卻仍是大著膽子道:「伯父……我﹑我們是來尋虎符的。」
那「人影」睇了趙星一眼,並不理她,仍是問沈魚:「你……你識得沈舟?」
沈魚點頭,應道:「沈舟是我娘。」她說著便走前幾步,又執起了腰間魚佩。
此時趙星不知沈魚何意,忙拉了她的手道:「姐姐,你同伯父說甚麼啊?」
只她才問完,徐見山便把她帶到一旁,又小聲與她道:「我們等著,別做聲。」
那「人影」聞言,先是看了看沈魚手中魚佩,又細細打量了一番沈魚眉目,「你與她長得十分相像……除了這眉眼。」
沈魚垂首嗯了一聲。
那「人影」見狀,默了會方道:「你同星兒一起來的,自然知曉我身份?」
「我知道,你是靈州大都督趙從炎。」
趙從炎聞言頜首,頓了頓才道:「也是你父親。」
雖說在扶風之時,沈魚已略略從宋釗那處得知父母輩的舊事。隻眼下親耳聽得趙從炎認了此事,沈魚心中仍免不了一番激盪。
沈魚一時不知如何應對,啊了一聲便喃喃道:「我從前還以為生父是道士來著……」
趙從炎聽得,抬了眉問:「怎麼會……你﹑你娘親呢?」
沈魚聞言,復又抬首看向趙從炎,只見他提起沈舟時臉上既是期盼又是惶恐。思及此,沈魚默了默才道:「鬼差派了生魂來走無常,要領你去酆都鬼府。你不去……是不是﹑是不是在等我娘?」
趙從炎聽了,點頭道:「是。」
原來沈魚從未與趙從炎見過,真論起來與他並無父女之情。但此番聽得他身死後仍在陽間浪蕩徘徊只為等一個在二十年前已故去的人。沈魚霎時間便想起與宋淵種種,鼻子一酸,雙眼已是紅了。
趙從炎那廂見沈魚與沈舟神貌俱似,此時察覺她泫然欲泣,心中鈍痛,不意間便想抬手摸摸沈魚的臉。只沈魚驀地卻覺著一陣陰風颳面,待得定神一看,便見趙從炎的手從自己臉上掠過。
趙從炎見狀,訕訕地收回手。
沈魚忙斂了心神,吸了吸鼻子道:「你﹑你不必等她了……我還小的時候,阿娘就去了。」
此番趙從炎聞言,先是一怔,未幾卻低低地笑了兩聲。然而那笑聲聽起來卻比哭聲更為苦澀。
「她去了……這些年竟也不給我托個夢,她一定還恨我,是不是?」
沈魚聽得,搖了搖頭,「我不知道,」她說著頓了頓才又道,「我本來也不知道你的。阿娘故去後,是師父把我養大的。」沈魚如此說著,便同趙從炎說起自己幼時由鬼谷大仙撫養以及後來在扶風識得宋釗之事。
「宋釗,竟是他。那麼……你是知道我同你娘親的事了?」
「只知道一些,」沈魚說著,想了想方道,「你適才問阿娘是不是還恨你,那你是不是做錯了甚麼事才招人恨?」
趙從炎聞言,嘆了一息,應道:「正如宋釗所言,我與你娘親是因宋連城尋鮫人才識得的。彼時宋連城欲登大寶,正是用人之際,我與宋釗便都投到他麾下。宋連城才智俱備,卻因打小有喘鳴之疾,先帝便未曾看重過他。彼時宋連城以為先帝點長生燈之名去尋鮫人……暗裡也盼著能得鮫人肉好治那頑疾。原來你娘親救過宋連城一命也頗得他看重,只他得知她是鮫人之後,怒不可遏,更把她囚禁起來。後來我同宋釗合計把你娘親救走……只經了這許多事,她便覺著這世道是人心不古,爾虞我詐。是以她便勸我不要再為宋連城做事,與她一道回南海避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