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興隆帝側身擋住底下人的目光,緊緊攥著靳遙的手腕將她牽引至龍椅一旁,似乎是想讓她與他一道坐下。
靳遙心上一慌,骨子裡的忠義迫使她頓住腳步,隨即放開興隆帝的手步下御階,站在蘇閣老身前,驕橫地對上蘇閣老的毫不留情的眼神。
「今日陛下將要處置之事正與本妃相關,我為何不能在此?」
「大楚立國至今,萬沒有后妃立朝堂的事,陛下如此所為,將來該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蘇閣老拂袖跨出兩步,端端跪於堂中,語調悲愴且懇切。
「朕做事,無需向誰交代。」興隆帝轉身面向蘇閣老,「你若想留便留,不願留,便滾。」
興隆帝這話不可謂不重,深層里便是警告蘇閣老若是非要與他作對,那這朝堂便沒有了他蘇澤安的位置。
「陛下……」蘇閣老還欲死諫,寧安王上前拍了拍他的肩,也不知在蘇閣老耳邊說了什麼,這人倒是就此安分下來。
靳遙暗裡看過滿朝文武,竟再沒有其他人敢與蘇澤安共進退了。當日立儲尚且有老臣願為這江山費心,時至今日這些人到底也不敢再拿自己的命賭昏聵君王的一絲善意。
「近日民間謠言四起,詆毀儲君之母,朕之后妃。列位臣工對此,可有什麼看法?」興隆帝說著話同時向靳遙招了招手。
靳遙識趣地回到興隆帝身邊,終究不敢染指高座龍椅,只在他身旁站著,也不插話,顯得乖順至極。
趙興面上掛著諂媚的笑,「這些人是瞎了眼的,嬈妃娘娘如此敦惠之人,怎會是那惑亂江山的禍水。」
日前回楚都述職的靳言自然也是站在靳遙這一邊的,順著趙興的話表了忠心。
餘下的便是些見風使舵之徒,一個接一個恭維著靳遙,討著興隆帝的歡心。
八風不動的武將總歸要多些,另外也就蘇閣老一臉憤慨地全當看戲。
靳遙目光逡巡一圈,裝作很滿意這樣的結果,「諸位大人不愧是有識之士,那些個似是而非的話大家自然是不會信的,本妃很高興。」
「不過。」她話鋒一轉,「據羽衛來報,這事是有人在背後煽風點火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諸位覺得會是誰呢?」
「羽衛?」底下人聽聞此話便開始竊竊私語。
任由朝堂嘈雜一陣,靳遙高聲道:「趙興趙大人。」
趙興猝不及防被靳遙喚了名頭心上一緊,但這些個老狐狸縱橫朝堂數十載也是有些本事的,慌張一瞬便立馬穩下心神,「臣在。」
「趙大人覺著是誰這般沒腦子,竟敢與本妃作對?」
「臣不知。」
「不知?也罷。本妃不了解眾大臣,但各位共事數十載的同僚必然是相互熟識的,爾等競相自去查探吧,誰尋到了人便密信一封投送羽衛營一里外的驛站便是。」
此話一出,底下便如同掀起了軒然大波。
靳遙昨日只想著先將趙興處置了,再以此為由頭查處趙家,世家動盪之際她再圖謀其他。
可真到了這朝堂之上,見過滿滿當當百十號人她便知道自己一早的算盤是打不響了。
若要行後事,必得先將這些個尸位素餐的大臣們撇去幾層才是。而這由得他們政敵之間相互告密的法子,自然是最迅捷的。
興隆帝雖不知靳遙真正的想法,但也由著她作為,大手一揮便當眾將此事定下,甚至不拘於朝臣之間,民間亦可暗中揭發當朝不軌的臣工。這自是靳遙樂見。
興隆四年,因妖妃而起的紛亂正式拉開序幕,後世稱其為「后妃臨朝之亂」。
更甚至自今日起,大楚朝堂之上只要有興隆帝便沒有缺少過妖妃靳遙的身影,靳遙從後宮到朝堂這才算真正邁出了步子。
此事已定,早朝散去,滿朝大臣相繼離開,正明殿只剩了靳遙與興隆帝。御座之上,兩人一坐一立,半晌無言。
靳遙私以為興隆帝是在為自己的自作主張而生氣,然而興隆帝卻是在為自己無力護住心愛之人而懊悔。
在他的心中,靳遙所遭受的一切詆毀與謾罵都來自於他,若非是同他這樣的帝王在一起,這些事又怎會牽扯到她。
靳遙卻不知興隆帝暗裡的九曲迴腸,她閒適之際抽空打量這殿堂,恢弘之中卻蘊藏著蕭索,裝點依舊華麗,卻似乎預示著這大楚江山衰落的命運。
舉目四望,眼光落於自己往昔所站之地,心裡隱隱有些酸澀。
曾在蒼穹翱翔的鷹,又如何願意跌落污泥,難以自拔;曾在光明之前追風逐日的戰士,又怎麼甘心屈於陰暗,勾心鬥角。
靳遙尚在感懷,冰涼的手被被人包裹,絲絲縷縷的溫暖從指間傳來。
「這裡有些涼,先回常曦殿吧。」興隆帝拉起她,直向殿外。
御攆一步三晃到了常曦殿,靳遙心神在這一瞬便也鬆懈了下來。
將才坐定,「怎麼不急著處置趙興了?」興隆帝手肘壓著昨日御筆書寫的明黃聖旨,一臉興味地盯著在軟榻上捶腿的靳遙。
「早前思慮不周,如今這樣不好嗎?陛下可是不喜?」靳遙自顧自揉捏著腿,並未抬頭。
興隆帝望著窗外漸暗的遠天,「也無不可,你覺著妥當便是。」
「這事陛下可是說好交予我處置的。」
「自然都是你做主。」興隆帝棄了圈椅,行至靳遙身前蹲下,雙手接過她的腿,運起內力替靳遙紓解酸乏,「讓你陪我坐下,偏要站著,眼下受苦了吧?」
靳遙心上一慌,骨子裡的忠義迫使她頓住腳步,隨即放開興隆帝的手步下御階,站在蘇閣老身前,驕橫地對上蘇閣老的毫不留情的眼神。
「今日陛下將要處置之事正與本妃相關,我為何不能在此?」
「大楚立國至今,萬沒有后妃立朝堂的事,陛下如此所為,將來該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蘇閣老拂袖跨出兩步,端端跪於堂中,語調悲愴且懇切。
「朕做事,無需向誰交代。」興隆帝轉身面向蘇閣老,「你若想留便留,不願留,便滾。」
興隆帝這話不可謂不重,深層里便是警告蘇閣老若是非要與他作對,那這朝堂便沒有了他蘇澤安的位置。
「陛下……」蘇閣老還欲死諫,寧安王上前拍了拍他的肩,也不知在蘇閣老耳邊說了什麼,這人倒是就此安分下來。
靳遙暗裡看過滿朝文武,竟再沒有其他人敢與蘇澤安共進退了。當日立儲尚且有老臣願為這江山費心,時至今日這些人到底也不敢再拿自己的命賭昏聵君王的一絲善意。
「近日民間謠言四起,詆毀儲君之母,朕之后妃。列位臣工對此,可有什麼看法?」興隆帝說著話同時向靳遙招了招手。
靳遙識趣地回到興隆帝身邊,終究不敢染指高座龍椅,只在他身旁站著,也不插話,顯得乖順至極。
趙興面上掛著諂媚的笑,「這些人是瞎了眼的,嬈妃娘娘如此敦惠之人,怎會是那惑亂江山的禍水。」
日前回楚都述職的靳言自然也是站在靳遙這一邊的,順著趙興的話表了忠心。
餘下的便是些見風使舵之徒,一個接一個恭維著靳遙,討著興隆帝的歡心。
八風不動的武將總歸要多些,另外也就蘇閣老一臉憤慨地全當看戲。
靳遙目光逡巡一圈,裝作很滿意這樣的結果,「諸位大人不愧是有識之士,那些個似是而非的話大家自然是不會信的,本妃很高興。」
「不過。」她話鋒一轉,「據羽衛來報,這事是有人在背後煽風點火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諸位覺得會是誰呢?」
「羽衛?」底下人聽聞此話便開始竊竊私語。
任由朝堂嘈雜一陣,靳遙高聲道:「趙興趙大人。」
趙興猝不及防被靳遙喚了名頭心上一緊,但這些個老狐狸縱橫朝堂數十載也是有些本事的,慌張一瞬便立馬穩下心神,「臣在。」
「趙大人覺著是誰這般沒腦子,竟敢與本妃作對?」
「臣不知。」
「不知?也罷。本妃不了解眾大臣,但各位共事數十載的同僚必然是相互熟識的,爾等競相自去查探吧,誰尋到了人便密信一封投送羽衛營一里外的驛站便是。」
此話一出,底下便如同掀起了軒然大波。
靳遙昨日只想著先將趙興處置了,再以此為由頭查處趙家,世家動盪之際她再圖謀其他。
可真到了這朝堂之上,見過滿滿當當百十號人她便知道自己一早的算盤是打不響了。
若要行後事,必得先將這些個尸位素餐的大臣們撇去幾層才是。而這由得他們政敵之間相互告密的法子,自然是最迅捷的。
興隆帝雖不知靳遙真正的想法,但也由著她作為,大手一揮便當眾將此事定下,甚至不拘於朝臣之間,民間亦可暗中揭發當朝不軌的臣工。這自是靳遙樂見。
興隆四年,因妖妃而起的紛亂正式拉開序幕,後世稱其為「后妃臨朝之亂」。
更甚至自今日起,大楚朝堂之上只要有興隆帝便沒有缺少過妖妃靳遙的身影,靳遙從後宮到朝堂這才算真正邁出了步子。
此事已定,早朝散去,滿朝大臣相繼離開,正明殿只剩了靳遙與興隆帝。御座之上,兩人一坐一立,半晌無言。
靳遙私以為興隆帝是在為自己的自作主張而生氣,然而興隆帝卻是在為自己無力護住心愛之人而懊悔。
在他的心中,靳遙所遭受的一切詆毀與謾罵都來自於他,若非是同他這樣的帝王在一起,這些事又怎會牽扯到她。
靳遙卻不知興隆帝暗裡的九曲迴腸,她閒適之際抽空打量這殿堂,恢弘之中卻蘊藏著蕭索,裝點依舊華麗,卻似乎預示著這大楚江山衰落的命運。
舉目四望,眼光落於自己往昔所站之地,心裡隱隱有些酸澀。
曾在蒼穹翱翔的鷹,又如何願意跌落污泥,難以自拔;曾在光明之前追風逐日的戰士,又怎麼甘心屈於陰暗,勾心鬥角。
靳遙尚在感懷,冰涼的手被被人包裹,絲絲縷縷的溫暖從指間傳來。
「這裡有些涼,先回常曦殿吧。」興隆帝拉起她,直向殿外。
御攆一步三晃到了常曦殿,靳遙心神在這一瞬便也鬆懈了下來。
將才坐定,「怎麼不急著處置趙興了?」興隆帝手肘壓著昨日御筆書寫的明黃聖旨,一臉興味地盯著在軟榻上捶腿的靳遙。
「早前思慮不周,如今這樣不好嗎?陛下可是不喜?」靳遙自顧自揉捏著腿,並未抬頭。
興隆帝望著窗外漸暗的遠天,「也無不可,你覺著妥當便是。」
「這事陛下可是說好交予我處置的。」
「自然都是你做主。」興隆帝棄了圈椅,行至靳遙身前蹲下,雙手接過她的腿,運起內力替靳遙紓解酸乏,「讓你陪我坐下,偏要站著,眼下受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