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頁
華燈初上,石聆與林方胥對坐於書房。
這半年來,林方胥有了很大的變化,他一張嘴依舊是罵天罵地,卻不再是紙上談兵,他真正進入了朝廷,目睹了沈氏一族的囂張,也更知道了林相的不易。帝王權術,官場鬥法,實力之爭,派系制衡,在這樣的朝廷中還能堅持為百姓著想,要面臨著莫大的壓力。
可是這一切都不及他得知五公主要被送往拓國和親的消息震撼。
他曾十分厭惡五公主,那個小姑娘五六歲便已是宮中霸王,仗著身份和景仁帝的寵愛橫行霸道,目中無人,後來聽說皇上要給他和五公主定娃娃親,不大的孩子只覺得世界末日不過如此,竟連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招數都想出來了。年少無知,並未想過自己的胡鬧會給一個未出閣的少女帶來怎樣的傷害,長大後,忙著叛逆,忙著憤世嫉俗,更是忘了這個人。
直到問鼎金科,踏入仕途,被堵在石家門口打了一頓。那時他覺得匪夷所思,師父這樣的奇女子怎會和五公主這個女霸王交好?而後石聆三番五次出事,他跟著忙前忙後,每每想到辦法,總能遇上同樣目的的五公主,二人想法不謀而合,為了石聆也不得不暫時放下彼此成見,共謀救人之法。
事實證明師父不愧是世間第一奇女子,每次他們二人團團轉的時候,師父總是神通廣大化險為夷,根本用不著他們。可是不知不覺,他已經習慣和那個張牙舞爪的女孩子一起商議,一起想辦法……
五公主要出嫁了,他終於要擺脫她了,他卻並不感到高興,但是也沒有話本中那種錐心刺骨的難過,更多的只是擔心。
拓國路途遙遠,又因申屠威的事而剛與明珠朝生了嫌隙,那申屠信為人如何也不知道,五公主這一過去,再見實難。
和親公主總是能最大程度地為自己贏得美名,可卻大多沒有好下場。景仁帝那樣疼愛五公主,林方胥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何他能毫不猶豫地把五公主犧牲掉。
“老師,和親一事,事關重大,五公主深明大義,我理應感到欣慰,可學生不懂,這樣的重擔,加諸在一個弱女子身上,這到底是大義,還是大惡?”
他深夜前來,居然就是為了問她這樣一句話。
石聆說不上心裡是失望還是慶幸。
失望於她與自己一樣,毫無辦法,毫無行動,慶幸於他與五公主彼此都還沒有明晰這段兩小無猜的曖昧。
事已至此,不懂或許才是好。
“陛下犧牲五公主一人,換取明珠當下喘息之機,拯救黎民數以萬計,是大善,五公主自願和親,是大義。”就在林方胥皺眉之際,石聆卻話鋒一轉,“可是這世上哪有那麼多對錯,黎民數萬是人,被犧牲的那個就不是人嗎?人命都是一樣重的,什麼時候也與菜市買菜一般稱斤論兩了,犧牲的人就活該嗎?”
林方胥眼神灼灼。
這樣的話,若是被朝臣聽到,定然要將石聆大罵一頓,便是景仁帝也會心有芥蒂,更不要說百姓了。
石聆繼續道:“我眼裡並沒有什麼對錯,我不忍五公主去和親,可我什麼也沒做,什麼也做不了……因為和親一事是五公主自動請纓的。”
“大善和大義不是給人看的東西,是自己悟出來的東西,她心中有了這些,旁人的是非在她眼中便無足掛齒。”
石聆不是多善良的人,在衝突之中她不會對敵人留情,所以在她眼中並不覺得黎民百姓的命就比五公主尊貴,可是如果在五公主眼中,家國天下,黎民百姓是她這個明珠朝公主的責任,那麼他們就是,就值得她這樣做。
那是每個人心中的道,五公主走的是自己的大道,她沒有立場去阻攔。她們的這份心,也只有化為行動,在她需要的時候送去溫暖。這樣,這份情誼即便不說,她也會懂。
五公主離京這日,很是安靜。
因為路途遙遠,新郎官又不在,婚禮要到拓國舉辦,因此在明珠朝只是簡單地祭了祖宗天地,從此公主遠嫁,名字前冠上了異族的皇姓,不再是趙氏皇族。
出了京城沒多遠便要走水路,上了船,五公主的表情終於垮了下來。
在京里為了不讓母妃憂心,她強顏歡笑,為了怕好友勸說,她對石聆避而不見,這下終於可以卸下所有的偽裝。她以為自己會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卻發現裝得太久了,情緒已經沒了,連眼淚都擠不出來,心中唯有茫然和對前路的惶恐。
身邊的侍女忍不住道:“公主,奴婢方才向外看,石女官一直跟著車隊送您到水邊,似是等著您與她道別,您怎麼……”
五公主搖搖頭:“我若見了她,必會想要依賴她,會心生怯意,還是不見好。”
石聆何嘗不是知曉她的心思,她默默跟隨,是在提醒她,若她改變主意,她這個朋友會隨時為其傾力。
可她不能那麼自私。
侍女見五公主表情肅穆,唯有沉默,想著再說些別的話題哄主子開心。
“公主,奴婢聽說上次淮陽世子去曲江便是走得這條水路,路過前面的窄地時,石女官便在那山腰的石頭上,奏了一曲送行,可好聽了。石女官會不會也為公主準備了?”
五公主失笑,嗔怪道:“就你知道得多,你又聽見了。”
這半年來,林方胥有了很大的變化,他一張嘴依舊是罵天罵地,卻不再是紙上談兵,他真正進入了朝廷,目睹了沈氏一族的囂張,也更知道了林相的不易。帝王權術,官場鬥法,實力之爭,派系制衡,在這樣的朝廷中還能堅持為百姓著想,要面臨著莫大的壓力。
可是這一切都不及他得知五公主要被送往拓國和親的消息震撼。
他曾十分厭惡五公主,那個小姑娘五六歲便已是宮中霸王,仗著身份和景仁帝的寵愛橫行霸道,目中無人,後來聽說皇上要給他和五公主定娃娃親,不大的孩子只覺得世界末日不過如此,竟連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招數都想出來了。年少無知,並未想過自己的胡鬧會給一個未出閣的少女帶來怎樣的傷害,長大後,忙著叛逆,忙著憤世嫉俗,更是忘了這個人。
直到問鼎金科,踏入仕途,被堵在石家門口打了一頓。那時他覺得匪夷所思,師父這樣的奇女子怎會和五公主這個女霸王交好?而後石聆三番五次出事,他跟著忙前忙後,每每想到辦法,總能遇上同樣目的的五公主,二人想法不謀而合,為了石聆也不得不暫時放下彼此成見,共謀救人之法。
事實證明師父不愧是世間第一奇女子,每次他們二人團團轉的時候,師父總是神通廣大化險為夷,根本用不著他們。可是不知不覺,他已經習慣和那個張牙舞爪的女孩子一起商議,一起想辦法……
五公主要出嫁了,他終於要擺脫她了,他卻並不感到高興,但是也沒有話本中那種錐心刺骨的難過,更多的只是擔心。
拓國路途遙遠,又因申屠威的事而剛與明珠朝生了嫌隙,那申屠信為人如何也不知道,五公主這一過去,再見實難。
和親公主總是能最大程度地為自己贏得美名,可卻大多沒有好下場。景仁帝那樣疼愛五公主,林方胥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何他能毫不猶豫地把五公主犧牲掉。
“老師,和親一事,事關重大,五公主深明大義,我理應感到欣慰,可學生不懂,這樣的重擔,加諸在一個弱女子身上,這到底是大義,還是大惡?”
他深夜前來,居然就是為了問她這樣一句話。
石聆說不上心裡是失望還是慶幸。
失望於她與自己一樣,毫無辦法,毫無行動,慶幸於他與五公主彼此都還沒有明晰這段兩小無猜的曖昧。
事已至此,不懂或許才是好。
“陛下犧牲五公主一人,換取明珠當下喘息之機,拯救黎民數以萬計,是大善,五公主自願和親,是大義。”就在林方胥皺眉之際,石聆卻話鋒一轉,“可是這世上哪有那麼多對錯,黎民數萬是人,被犧牲的那個就不是人嗎?人命都是一樣重的,什麼時候也與菜市買菜一般稱斤論兩了,犧牲的人就活該嗎?”
林方胥眼神灼灼。
這樣的話,若是被朝臣聽到,定然要將石聆大罵一頓,便是景仁帝也會心有芥蒂,更不要說百姓了。
石聆繼續道:“我眼裡並沒有什麼對錯,我不忍五公主去和親,可我什麼也沒做,什麼也做不了……因為和親一事是五公主自動請纓的。”
“大善和大義不是給人看的東西,是自己悟出來的東西,她心中有了這些,旁人的是非在她眼中便無足掛齒。”
石聆不是多善良的人,在衝突之中她不會對敵人留情,所以在她眼中並不覺得黎民百姓的命就比五公主尊貴,可是如果在五公主眼中,家國天下,黎民百姓是她這個明珠朝公主的責任,那麼他們就是,就值得她這樣做。
那是每個人心中的道,五公主走的是自己的大道,她沒有立場去阻攔。她們的這份心,也只有化為行動,在她需要的時候送去溫暖。這樣,這份情誼即便不說,她也會懂。
五公主離京這日,很是安靜。
因為路途遙遠,新郎官又不在,婚禮要到拓國舉辦,因此在明珠朝只是簡單地祭了祖宗天地,從此公主遠嫁,名字前冠上了異族的皇姓,不再是趙氏皇族。
出了京城沒多遠便要走水路,上了船,五公主的表情終於垮了下來。
在京里為了不讓母妃憂心,她強顏歡笑,為了怕好友勸說,她對石聆避而不見,這下終於可以卸下所有的偽裝。她以為自己會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卻發現裝得太久了,情緒已經沒了,連眼淚都擠不出來,心中唯有茫然和對前路的惶恐。
身邊的侍女忍不住道:“公主,奴婢方才向外看,石女官一直跟著車隊送您到水邊,似是等著您與她道別,您怎麼……”
五公主搖搖頭:“我若見了她,必會想要依賴她,會心生怯意,還是不見好。”
石聆何嘗不是知曉她的心思,她默默跟隨,是在提醒她,若她改變主意,她這個朋友會隨時為其傾力。
可她不能那麼自私。
侍女見五公主表情肅穆,唯有沉默,想著再說些別的話題哄主子開心。
“公主,奴婢聽說上次淮陽世子去曲江便是走得這條水路,路過前面的窄地時,石女官便在那山腰的石頭上,奏了一曲送行,可好聽了。石女官會不會也為公主準備了?”
五公主失笑,嗔怪道:“就你知道得多,你又聽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