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棟雖然日日夜夜思念收回故土,可是站在丘台山上,夢境成真的時候,卻還有如夢似幻的恍惚感。

  此時四下望去,萬里疆土被青草覆蓋,到處都是融融生機。

  趙棟長長出了一口氣,卻不能不提醒韓臨風道:「有人已經跟朝廷奏報,說你與鐵面軍聯繫緊密,大約過不了多久,朝廷會派人查你的底細……」

  韓臨風倒是不介意這些,而且他也預料到世間沒有不透風的牆。如今,他占領的地盤整整擴大三倍,手裡的兵將上萬。一個武裝到牙齒的猛獸,難道會怕身上爬上幾隻跳蚤?

  所以韓臨風摟住了上將軍的肩膀,從容道:「今日不提這些掃興之事,你我能踏在丘台山上,此生應無憾事了!」

  說完,他命人拿來水酒,敬奉天地後,鄭重澆在了丘台山的土地上:「大魏韓氏列祖列宗在上,我韓臨風不負祖宗遺訓,終於率領軍隊打到了丘台,如今雖還剩兩州尚未光復,但光復山河指日可待!還請祖宗保佑我和趙棟將軍旗開得勝,凱旋而回……」

  就在這時,不遠處有驛站的馬匹一路跑來。

  原來是京城傳遞來了書信,

  趙棟收到了信,只看了幾眼,神情立刻大變,不過他抬眼看向韓臨風時,卻力持鎮定,與韓臨風告辭之後,便匆匆上馬離去。

  而韓臨風雖然沒有看到陛下的求救密函,但不久後也猜到了那封信函的內容。

  因為僅隔半日,他也收到了京城李歸田大人的信。

  信里少了客套寒暄,只細說了宮變的細節,眼下陛下被妖后挾持,九皇子被殺,而六皇子無昭傳位,雖有登基的野心,恐難上位。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大人只言簡意賅寫了一句:正位承襲須德行兼備之皇嗣,眼下宮中無龍首,各地宗親蠢蠢欲動,遵循祖訓,紛紛要入宮勤王。他和群臣都逃出京城,人心惶惶。

  韓臨風不動聲色地合上了信件。

  因為皇族內鬥,現在群龍無首,那逃逸行宮的六皇子雖然匆忙登基,可是宣讀的那份陛下傳位的詔書,所有人都知是假的。

  而魏宣帝其實已經死了的傳聞也宣揚得到處都是,現在李大人都不知道陛下是死是活。

  像六皇子這樣殺害至親,篡權奪位之人,哪配得帝位?

  而且隨著京城周遭的動盪越來越大,許多藩王也紛紛打著勤王護駕的名義紛紛朝著京城挺進,再加上各色起義的農民軍,已經亂成一片。

  若是沒有強有力的王師入京穩定時局,也許大魏篇章到這裡就要告一段落了!

  李歸田的學生遍天下,自然也聽聞了北地鐵面軍收復失地振奮人心的消息。

  就在朝廷動盪前,就一直有人影傳北鎮王府世子似乎跟那義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有人言之鑿鑿,說北鎮世子就是那隱身在後的魁首。

  李歸田雖然不盡信,不過也是在匆忙逃亡前,給韓臨風寫了一封信。

  他並未領到聖旨,也不清楚此時朝廷時局變化,自然無法向掌控兵權的趙棟救助。要知道趙棟娶的可是王皇后的女兒,誰能清楚,他若回來是勤王救駕,還是要助紂為虐?

  所以李歸田不能搬請趙棟救駕,請了便是越權逾矩。

  可是他給韓臨風的信,乃私人交情。

  李歸田雖也是大儒,可是為人哲學與在宮門前死去的孔老又有些不同。

  就如他的名字一般,從農田裡出來的人,天生帶著一股務實的為人之道。在李歸田看來,陛下的幾個兒子都太不成器,從彥縣之災,到京城之亂,其實都是人禍!

  聽到了關於韓臨風的傳言後,李大人一時想起了那個與他共度難關,在洪水絕境裡也一直樂觀坦然的那個英偉青年!

  以至於再聽聞關於北地義軍擊退鐵弗人的捷報時,李歸田都是心有感慨——皇室韓家不是沒有帝王之相的人,只是那人離京城和王座都太遠。

  這次京城劇變時,李大人也是鬼使神差,就是想給北方的那位小友寫信告知一下。

  至於接下來如何,便如地里播種,稻田插秧,收成好壞也要看一看天命。

  李歸田決定一併交給老天,端看大魏的運氣造化,能不能恩賜一位心懷百姓的帝王了。

  韓臨風收到了李大人的信後,便也匆匆趕回了王府,找尋到了北鎮王。北鎮王看過信後,也是臉色一變,父子二人迅速入了書房。

  這幾日,京城裡動盪的消息其實也陸續傳入了過來。不過那些傳聞都沒有李大人傳來的這麼詳實。

  北鎮王再仔細看信後,便問兒子:「吾當如何?」

  韓臨風道:「先祖將韓氏子孫封王分疆,駐守各處,就是為了在皇權生變的時候,本族子弟能力挽狂瀾,匡扶皇權。先祖冊封二十七同姓王,就是為了避免曹魏皇家當年孤立無援的禍事。如今既然朝中生變,按祖制,同姓王當入京勤王。我想各地的韓式藩王應該已經傾巢而動,紛紛趕往京城。我願護送父王即刻進京平亂!」

  韓毅聞言,卻覺得兒子有些痴人說夢:「憑什麼?就憑你糧草營里費心招攬的那些兵卒?我等原本就是被排擠的偏宗,這個動盪世界,唯有明哲保身,何必去京城丟人?」

  韓臨風卻穩穩道:「我糧草營里的兵將不夠,可若加上鐵面軍萬人鐵騎呢?」

  韓毅猛然看向了韓臨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