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人都希望能活得長長久久,尤其是深愛的那個人,沈樂在十五年裡業已見識到兩位爸爸深厚到不可分隔的感情,為了能讓小爸不再擔驚受怕,大爸親自約了那支專家團隊,這就有了兩個爸爸把他撇下的倫敦之行,誰讓他是個才大一結束馬上就要進入大二的莘莘學子呢?又因為他已滿十八歲,就快十九歲,可以算是個成年人了,兩個爸爸將他撇下一點都沒有負擔,美其名曰鍛鍊他的生活獨立自主性。只是沈樂卻覺得自己打小就很獨立很自主了,畢竟他從小就已經非常有意識地給兩個爸爸留出空間,讓他們過他們的二人世界,小時候懵懵懂懂都是如此了,更何況長大以後,可就是這樣,他們竟然還覺得他不夠獨立,這讓沈樂很是不滿,當然,他選擇性遺忘了曾經對兩個爸爸粘的不得了的小孩和少年時期,也沒有把兩個爸爸輪流接他放學陪他高考,以及大一剛入學時陪著他去大學報名的事算進去,不得不說,這和兩個爸爸從小就灌輸他「他們是一家人」很有關,無論是不是獨立,一家人是不能分開的,可是為了大爸的身體,沈樂還是勉強接受了這次的分離。他抬頭望向早就被綠葉爬滿的小樹屋,獨自站在家門口,想起十分鐘前視頻里大爸的笑容和小爸對他囑咐的話,默默將落寞的情緒收拾妥當,然後拿著筆記本去了小區裡的「樂樂咖啡」。
「樂樂咖啡」,正是小區里那個視野最開闊,地理位置最高的全玻璃設計的陽光房。在沈樂五歲那年,也就是他被沈熹和周言諭收養滿兩年的那個日子裡,「樂樂咖啡」正式開張,小沈樂在那個時候就是咖啡店的名譽店長,到了去年他十八歲時,沈熹就將這個咖啡店的經營權正式移交給了他。
從五歲到十二歲這七年,除了家裡,沈樂有許多時間都在「樂樂咖啡」里度過的,只因為這裡樓下是咖啡店,樓上開設了玩具坊,每天都有許多孩子會聚集在樓上或玩耍或學習,如同小區里「幼兒園」般的存在,與「幼兒園」唯一的區別是這些孩子全都來自福利院或者孤兒院,有些是一周來一次,有些是隔幾天來一次,但是沈樂幾乎都在,沈樂還見到了曾經與他同一個福利院的孩子們,他懵懵懂懂中感知到,這些玩伴都是爸爸們為了他而聚集起來的。
隨著這些孩子們的年齡漸長,包括沈樂自己在內,都開始在咖啡店裡充當小服務生,做一些端咖啡倒茶的小事,工作每滿一小時就能拿到五元零花錢,孩子們都很樂於在咖啡店裡工作,除此之外,他們還會組隊展開別的工作,例如給小區樓層打掃衛生,幫助小區老奶奶倒垃圾等等。
這些孩子大約是知道自己沒有爸爸媽媽,不僅聽話懂事,而且個個都很願意學習獨立,五、六歲從小豆丁開始就自願跟著稍大一點的孩子在小區里轉悠,沈熹也因此聯合了一些業主展開針對這批孩子們的寄宿生活,免於孩子們來回兩地跑,有了這樣一個榜樣般的愛心小區模式,陵裳雲就專程找別的小區業主來參觀,使得至今為止,至少已經有十個小區自願加入「給孩子們送溫暖,將孩子們容納進他們的大家園」這樣的愛心活動中。
「叮鈴」一聲,咖啡店門口的鈴鐺因為開門的聲音而響了一下。
「樂樂你來啦!」正在咖啡店裡上班的王曉梅抬起頭來,見到沈樂高興地和他打招呼。她和沈樂同年,也是個孤兒,她的父母因為交通事故雙雙罹難,留下她一個人,親戚中沒有一個人願意收留她,她就被送到了孤兒院,第一次她來這裡的時候才六歲半,比沈樂還要大一歲,她經常聽沈樂說起他的大爸和小爸,說將來樓下要開個咖啡店,裡面會賣很好吃的糕點。這些糕點曾經都是獎勵,為了能吃上一塊糕點,孩子們都有認字上的要求,比如能默寫出十個字的孩子就能分到一塊。到了七歲,王曉梅有了念書的機會,這是因為沈熹專門設立了助學金,助學金需要孩子們自己去爭取,如果是懶惰不喜歡學習的孩子,是沒有資格得到補助的,這其實促進了孩子們的進取心,而非競爭心,因為只要達到標準,助學金獎勵的孩子們是不限數量的,包括沈樂也是需要用實力來獲得,絕不會因為他是沈熹和周言諭的兒子就擁有特權。
如今王曉梅和沈樂一樣順利考上了大學,但是她無論寒假暑假或者休息日,都會來咖啡店工作,這裡就好像是她的家一樣,除了王曉梅以外,輪流來這裡工作的孩子們還不少,有些年紀還小的就會來樓上寫作業,如今樓上也分了好幾個房間,都按年齡區分,五、六歲的孩子們照舊會被帶來這裡玩耍和識字,七、八歲的孩子們下課後自動自發組織巡區,十一、二歲的孩子們準備中考,和十五、六歲高考的學生們分在一起。
咖啡店裡的小服務生從來都不會缺,而咖啡店的客人們也有不少是學生,大約這裡成了孩子們的聚集地,那些小區里長大的非孤兒們也會來這裡消費,順帶自習,總的來說,「樂樂咖啡」是個非常特殊的存在,也是小區裡的特色之一。
小區里還有一個特色景點就是小樹屋了,但凡來過小區和小區裡的孩子們都在沈樂的帶領下爬過小樹屋,繼當年小樹屋在網上成了頭條以後,沒多久就被曝出了真實地址——毋庸置疑這是小區裡的住戶不小心透露的,而後被當天見過小樹屋的大V粉絲們眼尖地發現便爆了出來——沈熹早有準備,他和周言諭雖然不是名人,可是因為公司的關係關注度並不小,他索性發了一條微博歡迎同城對小樹屋感興趣的朋友來參觀,這就帶動了一批買房的潛在客戶,因為沈棋又有類似的小區項目要啟動,來參觀小樹屋的人們無可避免地一同參觀了小區,以及小區里十分特殊的那幢陽光房,他們紛紛表示完全能接受小區裡有這樣一個專門給孩子們的保留地,也因為這個,後來沈棋開發的房產中都融入了這樣一個概念,還將陽光房的面積增大了許多,在物業方面也不斷修訂管理方式,使得這樣的模式生生不息,讓孩子們得到更多與人相處的機會,當然這其中也有過許多問題,可是只要結果是好的,過程曲折一點反而能讓人感觸良多。
「樂樂咖啡」,正是小區里那個視野最開闊,地理位置最高的全玻璃設計的陽光房。在沈樂五歲那年,也就是他被沈熹和周言諭收養滿兩年的那個日子裡,「樂樂咖啡」正式開張,小沈樂在那個時候就是咖啡店的名譽店長,到了去年他十八歲時,沈熹就將這個咖啡店的經營權正式移交給了他。
從五歲到十二歲這七年,除了家裡,沈樂有許多時間都在「樂樂咖啡」里度過的,只因為這裡樓下是咖啡店,樓上開設了玩具坊,每天都有許多孩子會聚集在樓上或玩耍或學習,如同小區里「幼兒園」般的存在,與「幼兒園」唯一的區別是這些孩子全都來自福利院或者孤兒院,有些是一周來一次,有些是隔幾天來一次,但是沈樂幾乎都在,沈樂還見到了曾經與他同一個福利院的孩子們,他懵懵懂懂中感知到,這些玩伴都是爸爸們為了他而聚集起來的。
隨著這些孩子們的年齡漸長,包括沈樂自己在內,都開始在咖啡店裡充當小服務生,做一些端咖啡倒茶的小事,工作每滿一小時就能拿到五元零花錢,孩子們都很樂於在咖啡店裡工作,除此之外,他們還會組隊展開別的工作,例如給小區樓層打掃衛生,幫助小區老奶奶倒垃圾等等。
這些孩子大約是知道自己沒有爸爸媽媽,不僅聽話懂事,而且個個都很願意學習獨立,五、六歲從小豆丁開始就自願跟著稍大一點的孩子在小區里轉悠,沈熹也因此聯合了一些業主展開針對這批孩子們的寄宿生活,免於孩子們來回兩地跑,有了這樣一個榜樣般的愛心小區模式,陵裳雲就專程找別的小區業主來參觀,使得至今為止,至少已經有十個小區自願加入「給孩子們送溫暖,將孩子們容納進他們的大家園」這樣的愛心活動中。
「叮鈴」一聲,咖啡店門口的鈴鐺因為開門的聲音而響了一下。
「樂樂你來啦!」正在咖啡店裡上班的王曉梅抬起頭來,見到沈樂高興地和他打招呼。她和沈樂同年,也是個孤兒,她的父母因為交通事故雙雙罹難,留下她一個人,親戚中沒有一個人願意收留她,她就被送到了孤兒院,第一次她來這裡的時候才六歲半,比沈樂還要大一歲,她經常聽沈樂說起他的大爸和小爸,說將來樓下要開個咖啡店,裡面會賣很好吃的糕點。這些糕點曾經都是獎勵,為了能吃上一塊糕點,孩子們都有認字上的要求,比如能默寫出十個字的孩子就能分到一塊。到了七歲,王曉梅有了念書的機會,這是因為沈熹專門設立了助學金,助學金需要孩子們自己去爭取,如果是懶惰不喜歡學習的孩子,是沒有資格得到補助的,這其實促進了孩子們的進取心,而非競爭心,因為只要達到標準,助學金獎勵的孩子們是不限數量的,包括沈樂也是需要用實力來獲得,絕不會因為他是沈熹和周言諭的兒子就擁有特權。
如今王曉梅和沈樂一樣順利考上了大學,但是她無論寒假暑假或者休息日,都會來咖啡店工作,這裡就好像是她的家一樣,除了王曉梅以外,輪流來這裡工作的孩子們還不少,有些年紀還小的就會來樓上寫作業,如今樓上也分了好幾個房間,都按年齡區分,五、六歲的孩子們照舊會被帶來這裡玩耍和識字,七、八歲的孩子們下課後自動自發組織巡區,十一、二歲的孩子們準備中考,和十五、六歲高考的學生們分在一起。
咖啡店裡的小服務生從來都不會缺,而咖啡店的客人們也有不少是學生,大約這裡成了孩子們的聚集地,那些小區里長大的非孤兒們也會來這裡消費,順帶自習,總的來說,「樂樂咖啡」是個非常特殊的存在,也是小區裡的特色之一。
小區里還有一個特色景點就是小樹屋了,但凡來過小區和小區裡的孩子們都在沈樂的帶領下爬過小樹屋,繼當年小樹屋在網上成了頭條以後,沒多久就被曝出了真實地址——毋庸置疑這是小區裡的住戶不小心透露的,而後被當天見過小樹屋的大V粉絲們眼尖地發現便爆了出來——沈熹早有準備,他和周言諭雖然不是名人,可是因為公司的關係關注度並不小,他索性發了一條微博歡迎同城對小樹屋感興趣的朋友來參觀,這就帶動了一批買房的潛在客戶,因為沈棋又有類似的小區項目要啟動,來參觀小樹屋的人們無可避免地一同參觀了小區,以及小區里十分特殊的那幢陽光房,他們紛紛表示完全能接受小區裡有這樣一個專門給孩子們的保留地,也因為這個,後來沈棋開發的房產中都融入了這樣一個概念,還將陽光房的面積增大了許多,在物業方面也不斷修訂管理方式,使得這樣的模式生生不息,讓孩子們得到更多與人相處的機會,當然這其中也有過許多問題,可是只要結果是好的,過程曲折一點反而能讓人感觸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