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頁
「知道。」衛如流與端王對視,「但本官不是污衊。」
「好。」端王冷笑,「那便拿出證據來。」
衛如流沒動。
端王正欲出聲嘲諷。
慕秋兩手抱著匣子,從人群中緩步走出,來到大堂之上,站在衛如流身側:「大人,臣女是衛少卿專門聘請的狀師,請大人允許臣女呈上證據。」
「你!」
刑部尚書露出驚色。
他的目光在慕秋、衛如流、端王等人身上來迴轉動,一時拿不定主意。
建元帝的聲音從一旁傳來,為刑部尚書拿了主意:「既然有證據,那就先看看證據吧。」
「是,陛下。」
刑部尚書苦笑應是。
他迅速調整好心態,問慕秋:「你有什麼證據?」
慕秋輕輕倒吸口涼氣。
冰冷的氣息爭先恐後鑽入喉嚨,慕秋偏過頭,恰好撞進衛如流的視線里。
他的眼神很溫柔,帶著無聲的力度,給予她足夠的勇氣。
慕秋抿唇輕笑,旋即很快收斂了笑意,面無表情道:「第一份證據,是前江南總督葉唐的證詞和遺書。」
「他在證詞和遺書中,親口承認了他的主子是端王。」
「六年前,正是在端王的暗中支持下,他才接任了江南總督一職,利用職責之便為販賣私鹽保駕護航。」
證詞和遺書被呈到刑部尚書的桌案前,他似乎是想起了些什麼。神情逐漸變得有些複雜。
江安冷笑,問道:「這能說明什麼。葉唐當時被關在刑獄司里嚴刑逼供,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生生瘋了。一個瘋子的口供與遺書又有多少可信度?」
頓了頓,江安悠悠笑道:「再說了,衛少卿不是還有一手臨摹的好手段嗎。這樣的證據,衛少卿想製造多少就能製造多少。」
衛如流接道:「建元三十八年三月,你突然前往揚州任職。兩個月後,揚州私鹽開始運往全國各地,這個時間點,算是巧合嗎?」
江安臉上笑意微凝:「自然是巧合。」
「好。」衛如流點頭輕笑,「官員每三年為一任,除非有特殊情況出現,否則都要在任上待滿時間才能離開。可就在建元四十二年六月,你在任上的第五年,突然離開了揚州,回到了京城。這是為何?」
江安臉上的笑意漸漸消失:「當時我母親病危,我回京城是為了守在母親身邊。」
慕秋道:「但據我們所知,葉唐正是在建元四十二年三月抵達江南。」
這番話,慕秋點到為止,但它所透露出來的意思,已經足夠惹人浮想聯翩。
葉唐抵達江南三個月後,江安突然離開……
三個月的時間,剛好夠江安和葉唐交接完手裡的生意吧……
嘖嘖嘖,這世間哪有那麼多巧合?就算真是巧合,這也實在是太巧了點。
「有一件事,需要提前向大家說明。」
刑部尚書突然開口,引得眾人向他投去視線。
但他沒看其他人,隻眼神複雜地盯著衛如流。
「衛少卿曾經找過本官和禁衛軍副統領,說是葉唐一直由刑獄司審問,擔心朝中會有人不相信葉唐的證詞和遺書,於是請本官和禁衛軍副統領到了刑獄司,托我二人與他一塊兒親眼目睹葉唐寫下證詞和遺書。」
當時刑部尚書覺得衛如流的請求合情合理,但現在衛如流底牌一翻,刑部尚書哪裡不知道自己是被算計了。
但這是陽謀。
哪怕知道自己被算計了,刑部尚書也不得不為衛如流開口說話。
「葉唐的證詞和遺書是一式三份,有一份……就保存在刑部里,只有本官知道它放在哪裡。只需將那份拿出來與眼下這份比對,就知道這是出自葉唐之手還是他人臨摹的。」刑部尚書苦笑,繼續道,「而且本官可以保證,寫下證詞和遺書時,葉唐的意識是完全清醒的。」
他和禁衛軍副統領,竟也間接成為了衛如流的證人。
江安臉色瞬間灰敗。
天邊最後一抹夕陽餘暉消散,天地間陷入片刻黑暗,很快,有反應及時的衙役點亮燭火,將四下照得亮堂,仿佛一切陰霾都無所遁形。
衛如流站在最明亮的地方,微微一笑:「麻煩尚書大人命人將那份證詞和遺書取來。」
刑部尚書嘆氣:「好。」
他把存放的地點告訴刑部左侍郎,一刻鐘後,刑部左侍郎匆匆折返,將一個木箱遞給刑部尚書。
刑部尚書將兩份證據都抱給了建元帝,請建元帝親自比對兩份證據。
建元帝金口玉言:「確實是出自一人之手。」
衙門裡一時無人說話。
他們實在是太震驚了。
不是震驚於這個線索本身,而是震驚於衛如流的手段。
而江安是……不知道說什麼。
難道他要說刑部尚書與衛如流早就串通好了嗎?
就算他真的這麼說了,衛如流只需要再請禁衛軍副統領做證,就能證明自己的清白——禁衛軍副統領可是建元帝的心腹。
第九十二章 他這個養子的份量還不如江……
沒有給眾人太多反應時間,慕秋拿出了第二份證據:「這幾封書信,是江安與平城守將的通信。」
平城是一座邊境小城。
論經濟發展程度,一百個它加起來都沒帝都繁華。
「好。」端王冷笑,「那便拿出證據來。」
衛如流沒動。
端王正欲出聲嘲諷。
慕秋兩手抱著匣子,從人群中緩步走出,來到大堂之上,站在衛如流身側:「大人,臣女是衛少卿專門聘請的狀師,請大人允許臣女呈上證據。」
「你!」
刑部尚書露出驚色。
他的目光在慕秋、衛如流、端王等人身上來迴轉動,一時拿不定主意。
建元帝的聲音從一旁傳來,為刑部尚書拿了主意:「既然有證據,那就先看看證據吧。」
「是,陛下。」
刑部尚書苦笑應是。
他迅速調整好心態,問慕秋:「你有什麼證據?」
慕秋輕輕倒吸口涼氣。
冰冷的氣息爭先恐後鑽入喉嚨,慕秋偏過頭,恰好撞進衛如流的視線里。
他的眼神很溫柔,帶著無聲的力度,給予她足夠的勇氣。
慕秋抿唇輕笑,旋即很快收斂了笑意,面無表情道:「第一份證據,是前江南總督葉唐的證詞和遺書。」
「他在證詞和遺書中,親口承認了他的主子是端王。」
「六年前,正是在端王的暗中支持下,他才接任了江南總督一職,利用職責之便為販賣私鹽保駕護航。」
證詞和遺書被呈到刑部尚書的桌案前,他似乎是想起了些什麼。神情逐漸變得有些複雜。
江安冷笑,問道:「這能說明什麼。葉唐當時被關在刑獄司里嚴刑逼供,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生生瘋了。一個瘋子的口供與遺書又有多少可信度?」
頓了頓,江安悠悠笑道:「再說了,衛少卿不是還有一手臨摹的好手段嗎。這樣的證據,衛少卿想製造多少就能製造多少。」
衛如流接道:「建元三十八年三月,你突然前往揚州任職。兩個月後,揚州私鹽開始運往全國各地,這個時間點,算是巧合嗎?」
江安臉上笑意微凝:「自然是巧合。」
「好。」衛如流點頭輕笑,「官員每三年為一任,除非有特殊情況出現,否則都要在任上待滿時間才能離開。可就在建元四十二年六月,你在任上的第五年,突然離開了揚州,回到了京城。這是為何?」
江安臉上的笑意漸漸消失:「當時我母親病危,我回京城是為了守在母親身邊。」
慕秋道:「但據我們所知,葉唐正是在建元四十二年三月抵達江南。」
這番話,慕秋點到為止,但它所透露出來的意思,已經足夠惹人浮想聯翩。
葉唐抵達江南三個月後,江安突然離開……
三個月的時間,剛好夠江安和葉唐交接完手裡的生意吧……
嘖嘖嘖,這世間哪有那麼多巧合?就算真是巧合,這也實在是太巧了點。
「有一件事,需要提前向大家說明。」
刑部尚書突然開口,引得眾人向他投去視線。
但他沒看其他人,隻眼神複雜地盯著衛如流。
「衛少卿曾經找過本官和禁衛軍副統領,說是葉唐一直由刑獄司審問,擔心朝中會有人不相信葉唐的證詞和遺書,於是請本官和禁衛軍副統領到了刑獄司,托我二人與他一塊兒親眼目睹葉唐寫下證詞和遺書。」
當時刑部尚書覺得衛如流的請求合情合理,但現在衛如流底牌一翻,刑部尚書哪裡不知道自己是被算計了。
但這是陽謀。
哪怕知道自己被算計了,刑部尚書也不得不為衛如流開口說話。
「葉唐的證詞和遺書是一式三份,有一份……就保存在刑部里,只有本官知道它放在哪裡。只需將那份拿出來與眼下這份比對,就知道這是出自葉唐之手還是他人臨摹的。」刑部尚書苦笑,繼續道,「而且本官可以保證,寫下證詞和遺書時,葉唐的意識是完全清醒的。」
他和禁衛軍副統領,竟也間接成為了衛如流的證人。
江安臉色瞬間灰敗。
天邊最後一抹夕陽餘暉消散,天地間陷入片刻黑暗,很快,有反應及時的衙役點亮燭火,將四下照得亮堂,仿佛一切陰霾都無所遁形。
衛如流站在最明亮的地方,微微一笑:「麻煩尚書大人命人將那份證詞和遺書取來。」
刑部尚書嘆氣:「好。」
他把存放的地點告訴刑部左侍郎,一刻鐘後,刑部左侍郎匆匆折返,將一個木箱遞給刑部尚書。
刑部尚書將兩份證據都抱給了建元帝,請建元帝親自比對兩份證據。
建元帝金口玉言:「確實是出自一人之手。」
衙門裡一時無人說話。
他們實在是太震驚了。
不是震驚於這個線索本身,而是震驚於衛如流的手段。
而江安是……不知道說什麼。
難道他要說刑部尚書與衛如流早就串通好了嗎?
就算他真的這麼說了,衛如流只需要再請禁衛軍副統領做證,就能證明自己的清白——禁衛軍副統領可是建元帝的心腹。
第九十二章 他這個養子的份量還不如江……
沒有給眾人太多反應時間,慕秋拿出了第二份證據:「這幾封書信,是江安與平城守將的通信。」
平城是一座邊境小城。
論經濟發展程度,一百個它加起來都沒帝都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