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頁
定了定神,宋啟正才算真正清醒。
「多大的人了,受傷不知道好好照應自己,」宋老太太道,「別人勸說還不聽,非要趕著回京,你這是要氣死我不成?」
宋啟正抿了抿嘴唇:「讓母親擔憂了。」
宋老太太道:「我擔憂又能做得了什麼?還不是良辰讓人前來給你診治,良辰還在宅子裡留了一晚上,看到你好轉之後才回宮。」
宋啟正心中一驚:「這……可怎麼使得?」
「你也知道?」宋老太太道,「那以後就顧著點自己。」
宋啟正仔細想宋老太太的話:「羨哥兒……」
宋老太太道:「沒來,不過遣人問了。」
宋啟正病的委實厲害,熱症如何也退不下來,又迷迷糊糊地一直都在喊馮氏,一開始只是良辰來了,之後良辰讓人將這邊的情形稟告給了羨哥兒,晚些時候,羨哥兒又讓人過來瞧了一眼。
羨哥兒的意思,宋老太太明白,沒有諒解,也不會原諒,但可能是因為她這個老太太,又不能完全視若無睹,遣人問一句已經是最大的讓步。
宋啟正閉上了眼睛,只覺得喉嚨里一片滾熱,馮氏畢竟不在了,有些事無法修補。
宋老太太道:「你日後也好好的吧!」
宋啟正頷首道:「母親……還有一些事要提醒羨哥兒,多看著點宋裕,也許會有人從宋裕那裡下手生事。」
宋老太太道:「知曉了。」
宋啟正醒了過來,宋老太太也就放心去歇著。
宋啟正想要起身,身上卻沒有力氣,就這樣躺著過了許久,聽到腳步聲傳來,他轉過頭看到小小的喆哥兒向屋子裡跑來。
宋啟正伸出手:「慢點,慢點……喆哥兒……讓祖父看看……」
這一刻宋啟正心裡一暖,至少宋羨肯讓良辰來,也沒有攔著喆哥兒。
這樣就很好,也該這樣。
既然無法修補,餘生就努力往前走。
喆哥兒小小的手遞過來,宋啟正將他握住,握住現在有的,何嘗不是一種諒解。
第五百零七章 番外 寺中生活歡樂多 程彥昭(二)
大晉順和二年七月。
陳家村一片熱鬧。
老老小小都在收拾行裝。
陳詠勝剛去衙署與知縣大人商議了明日啟程的事,回來瞧見這般模樣不禁一怔。
陳詠勝看向一個頭髮花白的老太太:「您老怎麼也出來了?」
丁氏笑著道:「去看大船,我也要去看大船咧。」
「這路上顛簸,」陳詠勝道,「怕您的身子受不住。」
「受得住,受得住,」丁氏道,「我見到了牛車、馬車,還瞧見了村中的大紡車,還有這新建的屋子,就是沒見過大船,說什麼也要去看一看。。」
「當年趙氏糊塗的時候,總跟我提及大船,現在趙氏沒了,我就是村中年紀最大的,我與趙氏早就說好了,將來真的有了大船,要替她看一看,將來去了下面見到她,還得與她講哩。」
陳詠勝聽到這話也不好再阻攔,不過從鎮州去登州要走上好些日子,他心裡委實替丁氏擔憂。
陳詠勝看向丁氏的兒媳婦:「可行?」
丁氏兒媳婦輕聲道:「我們都勸過了,怎麼說也沒用,婆母說趙大娘過世的時候,非說自己見到了大船,那時候為了哄趙大娘高興,大家只能順著趙大娘的話說。」
「這兩年婆母總念叨著,說趙大娘去了下面,明明沒見過大船,卻要說見過了,萬一被問的多了,豈不是要露餡?她得幫趙大娘補上這個漏, 免得趙大娘怨她。」
陳詠勝哭笑不得, 這都什麼跟什麼,越是年紀大的人越不好勸, 總有自己的道理。
丁氏兒媳婦道:「里正放心吧,我們自己看護著,若是半路上婆母不舒服,我們就掉頭回來。」
也好, 丁氏兒子雖然沒了, 但孫兒、孫女都長大了,現在家中也有騾車,方便家裡人照應。
丁氏兒媳婦道:「也算圓了婆母的一個念想,若是不走這一趟, 將來……恐怕我們還會後悔。」
日子越來越好, 年紀大的人恐怕看不到後面,所以只能把握住現在。
陳詠勝既然答應了丁氏,村子裡的其餘人他也不再阻攔,新皇登基時陳家村曾這麼大動干戈地趕路, 當時還覺得, 這樣的情形也就這麼一次,沒想到這才隔了多久, 就又要浩浩蕩蕩地離開鎮州了。
還是手裡有了銀錢, 日子過得好了,否則就算想去手裡也沒那麼多銀錢。
再說陳家村的人也都看出來了,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沒有多大出息, 還是得不時地出去見見世面。
陳家村要越來越好,他們可是皇后娘娘的娘家人, 不能給良辰丟人。
陳家村還沒啟程,孫阿爺就找上了門。
「這次我們也想跟著,」孫阿爺與陳詠勝商議,「我年紀這麼大了,也沒見過像幾個院子那麼大的船。」
陳詠勝倒是不介意帶上孫阿爺他們, 孫家村自己也有騾車, 不需要他照應太多。
陳詠勝道:「眼下村中不是在繅絲嗎?您老放心?今年還要開書肆, 村子裡都弄出眉目了?」
孫阿爺搖頭:「還沒弄好呢, 不過我年紀大了,也管不得許多,也得交給他們去做了。」
孫阿爺說到這裡向前走幾步, 低聲道:「皇后娘娘說了, 造大船是為了將東西賣去海上,我回去仔細想了想,早晚都得走這一步,可不親眼看看,還真不知曉這步該怎麼走,從前咱們幾個村子都是跟著陳家村,這之後雖說還得看陳家村, 但也不能什麼都不做,不能擎等著讓人手把手的教啊。」
「多大的人了,受傷不知道好好照應自己,」宋老太太道,「別人勸說還不聽,非要趕著回京,你這是要氣死我不成?」
宋啟正抿了抿嘴唇:「讓母親擔憂了。」
宋老太太道:「我擔憂又能做得了什麼?還不是良辰讓人前來給你診治,良辰還在宅子裡留了一晚上,看到你好轉之後才回宮。」
宋啟正心中一驚:「這……可怎麼使得?」
「你也知道?」宋老太太道,「那以後就顧著點自己。」
宋啟正仔細想宋老太太的話:「羨哥兒……」
宋老太太道:「沒來,不過遣人問了。」
宋啟正病的委實厲害,熱症如何也退不下來,又迷迷糊糊地一直都在喊馮氏,一開始只是良辰來了,之後良辰讓人將這邊的情形稟告給了羨哥兒,晚些時候,羨哥兒又讓人過來瞧了一眼。
羨哥兒的意思,宋老太太明白,沒有諒解,也不會原諒,但可能是因為她這個老太太,又不能完全視若無睹,遣人問一句已經是最大的讓步。
宋啟正閉上了眼睛,只覺得喉嚨里一片滾熱,馮氏畢竟不在了,有些事無法修補。
宋老太太道:「你日後也好好的吧!」
宋啟正頷首道:「母親……還有一些事要提醒羨哥兒,多看著點宋裕,也許會有人從宋裕那裡下手生事。」
宋老太太道:「知曉了。」
宋啟正醒了過來,宋老太太也就放心去歇著。
宋啟正想要起身,身上卻沒有力氣,就這樣躺著過了許久,聽到腳步聲傳來,他轉過頭看到小小的喆哥兒向屋子裡跑來。
宋啟正伸出手:「慢點,慢點……喆哥兒……讓祖父看看……」
這一刻宋啟正心裡一暖,至少宋羨肯讓良辰來,也沒有攔著喆哥兒。
這樣就很好,也該這樣。
既然無法修補,餘生就努力往前走。
喆哥兒小小的手遞過來,宋啟正將他握住,握住現在有的,何嘗不是一種諒解。
第五百零七章 番外 寺中生活歡樂多 程彥昭(二)
大晉順和二年七月。
陳家村一片熱鬧。
老老小小都在收拾行裝。
陳詠勝剛去衙署與知縣大人商議了明日啟程的事,回來瞧見這般模樣不禁一怔。
陳詠勝看向一個頭髮花白的老太太:「您老怎麼也出來了?」
丁氏笑著道:「去看大船,我也要去看大船咧。」
「這路上顛簸,」陳詠勝道,「怕您的身子受不住。」
「受得住,受得住,」丁氏道,「我見到了牛車、馬車,還瞧見了村中的大紡車,還有這新建的屋子,就是沒見過大船,說什麼也要去看一看。。」
「當年趙氏糊塗的時候,總跟我提及大船,現在趙氏沒了,我就是村中年紀最大的,我與趙氏早就說好了,將來真的有了大船,要替她看一看,將來去了下面見到她,還得與她講哩。」
陳詠勝聽到這話也不好再阻攔,不過從鎮州去登州要走上好些日子,他心裡委實替丁氏擔憂。
陳詠勝看向丁氏的兒媳婦:「可行?」
丁氏兒媳婦輕聲道:「我們都勸過了,怎麼說也沒用,婆母說趙大娘過世的時候,非說自己見到了大船,那時候為了哄趙大娘高興,大家只能順著趙大娘的話說。」
「這兩年婆母總念叨著,說趙大娘去了下面,明明沒見過大船,卻要說見過了,萬一被問的多了,豈不是要露餡?她得幫趙大娘補上這個漏, 免得趙大娘怨她。」
陳詠勝哭笑不得, 這都什麼跟什麼,越是年紀大的人越不好勸, 總有自己的道理。
丁氏兒媳婦道:「里正放心吧,我們自己看護著,若是半路上婆母不舒服,我們就掉頭回來。」
也好, 丁氏兒子雖然沒了, 但孫兒、孫女都長大了,現在家中也有騾車,方便家裡人照應。
丁氏兒媳婦道:「也算圓了婆母的一個念想,若是不走這一趟, 將來……恐怕我們還會後悔。」
日子越來越好, 年紀大的人恐怕看不到後面,所以只能把握住現在。
陳詠勝既然答應了丁氏,村子裡的其餘人他也不再阻攔,新皇登基時陳家村曾這麼大動干戈地趕路, 當時還覺得, 這樣的情形也就這麼一次,沒想到這才隔了多久, 就又要浩浩蕩蕩地離開鎮州了。
還是手裡有了銀錢, 日子過得好了,否則就算想去手裡也沒那麼多銀錢。
再說陳家村的人也都看出來了,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沒有多大出息, 還是得不時地出去見見世面。
陳家村要越來越好,他們可是皇后娘娘的娘家人, 不能給良辰丟人。
陳家村還沒啟程,孫阿爺就找上了門。
「這次我們也想跟著,」孫阿爺與陳詠勝商議,「我年紀這麼大了,也沒見過像幾個院子那麼大的船。」
陳詠勝倒是不介意帶上孫阿爺他們, 孫家村自己也有騾車, 不需要他照應太多。
陳詠勝道:「眼下村中不是在繅絲嗎?您老放心?今年還要開書肆, 村子裡都弄出眉目了?」
孫阿爺搖頭:「還沒弄好呢, 不過我年紀大了,也管不得許多,也得交給他們去做了。」
孫阿爺說到這裡向前走幾步, 低聲道:「皇后娘娘說了, 造大船是為了將東西賣去海上,我回去仔細想了想,早晚都得走這一步,可不親眼看看,還真不知曉這步該怎麼走,從前咱們幾個村子都是跟著陳家村,這之後雖說還得看陳家村, 但也不能什麼都不做,不能擎等著讓人手把手的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