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正因為這樣,皇帝幾次想要將東籬先生請回朝中,讓東籬先生任平章事。

  奈何東籬先生不肯入朝。

  「將葛至信傳進來。」

  葛至信科舉入仕,皇帝將他一路提拔到門下省任侍中,乃是大齊的左相。

  葛至信進了大殿。

  皇帝就像詢問謝長紳一樣,問他:「你也看了八州文書,覺得宋羨如何?」

  葛至信沉默片刻,在與皇帝四目相對之後拿定了主意:「皇上,微臣以為,宋羨不能不防。」

  皇帝似是沒料到葛至信會這樣回答,不禁微微挑起眉毛。

  葛至信道:「朝廷派去北疆的官員,大多稱讚宋羨,除了宋羨確實有些政績之外,也證明宋羨擅長收買人心,不管是用利益還是威壓,總之能讓八州官員上下一心。」

  皇帝眼睛一跳。

  八州官員上下一心,他聽著怎麼這般熟悉?不就是當年身邊人稱讚廣陽王的話?宋羨年紀輕輕難不成就已經堪比當年的廣陽王?

  葛至信接著道:「不但如此,宋羨還以嘉安郡主的名義,送出紡車,籠絡越州知州,真的是一心為了百姓自然是好事,可若懷揣私心……後果不堪設想。」

  皇帝聽到這裡忽然道:「你說宋羨對朝廷不是忠心耿耿?」

  「沒有憑據之事,微臣不敢妄言,」葛至信道,「微臣只是覺得,朝廷不能不有所防範。」

  早在宋羨任節度使時,葛至信就有些擔憂,如今也是如此。

  葛至信和謝長紳一左一右對宋羨兩種態度,也要看皇上到底心中作何思量。

  葛至信接著道:「而且,微臣還聽說一樁事,東籬先生留在了陳家村,還迎娶了嘉安郡主的師父許氏為妻。」

  一個被皇上如此看重的人,不肯來京城任職,卻甘願在陳家村那樣的地方,教村中的孩子讀書。

  這一樁也是皇帝心底的一根刺,李佑說先生習慣了鄉野的日子,加上舊疾纏身,進朝中也無法擔起政務,之所以迎娶許氏,也是感激許氏多年診病、侍奉。

  許氏管著陳家村熟藥所,先生自然而然也在陳家村住下來。

  皇帝本來覺得這番說辭沒什麼不妥,被葛至信這樣提及,又是一陣不舒坦。

  葛至信道:「微臣以為,無論到什麼時候,皇上都要設法節制,微臣聽說郡主的弟弟陳子庚聰敏好學,又得了東籬先生真傳,不如將他召入京中讀書,也算是皇上對陳家村皇恩浩蕩。」

  「最好是將嘉安郡主一併請回京里……這邊疆重臣,家眷在京也是尋常,更何況嘉安郡主身份不同。」

  皇帝覺得葛至信的話有些道理:「葛相先回去吧,朕會思量。」早在宋羨和謝良辰離京之前,他想著過兩年嘉安郡主為宋羨生下了子嗣,他再將他們母子一併傳入京。

  眼下他將精神都放在魯王、祁王身上,安排好他們,兩年後再節制宋羨也不算晚,不過現在看來,難保宋羨兩年之內不生變。

  葛至信向宮外走去,嘴角微微揚起,魯王爺說的沒錯,八州之地一律稱讚宋羨,對宋羨來說不一定是好事,他只要不時地提醒皇上,好事也會變成壞事,他這根刺慢慢扎,慢慢刺,積攢的多了之後,皇上總會向宋羨動手。

  將眼前的奏摺看完之後,皇帝吩咐杜正:「查孟肅的人回來了沒有?」

  杜正低聲道:「回來了,孟肅的確與宋羨私自見了面,而且……還不止一次。」

  果然。

  皇帝一掌拍在桌案上。

  第四百三十二章 找到了

  宋羨平日上奏摺,看似將一切都據實稟告,為何對私底下見孟肅之事閉口不提?

  尤其是如此頻繁的見面。

  光是為了紡車和絲線,用不著宋羨親自前去吧?

  杜正道:「奴婢也覺得有蹊蹺,宋節度使的確有籠絡之嫌。」

  人在北方將手伸到了南方,想要做什麼?

  皇帝吩咐道:「盯緊了他們,若是查到實證立即上奏。」

  杜正應聲。

  皇帝接著道:「將孟肅最近半年送來的所有文書都拿來,朕要仔細看看。」

  批過的奏摺雖然發回去了,但中書省會留底,杜正得令立即去查,不一會兒功夫就送到皇帝手中。

  皇帝展開細看,孟肅除了稟告紡車一事,提及最多的就是請求朝廷恢復海上貿易,在越州、泉州等地設市舶使。

  孟肅的請求算是老生常談,這些年動輒就會提一提,不過這半年仿佛說的尤其多,甚至拿出了前朝時海上的貿易稅收。

  雖說沿海因此迎來了幾次戰事,也趁機壯大了水師。

  皇帝思量到這裡:「宋羨籠絡孟肅,是不是想要讓孟肅在海上動什麼手腳?」

  杜正順著皇帝的意思往下想。

  皇帝道:「海上貿易能賺不少銀錢,那些海商喜歡什麼?錦緞、瓷器、藥材……除了藥材之外,八州和越州都有這些東西。」

  杜正點點頭:「不過,孟肅是請朝廷設市舶使,海上買賣這些都要通過市舶使,這樣一來就算賺了銀錢也是……屬於朝廷的啊,對宋羨和孟肅沒有什麼好處,除非……」

  皇帝抬起眼睛。

  杜正道:「除非他們偷偷走私運,但即使朝廷沒恢復海上貿易,他們也可以私運,並且……沒有朝廷監察,反而跟容易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