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十月份知青家屬院竣工,那些已經結婚和即將結婚的知青們歡天喜地地搬進新家。

  韓兌還給他們辦了個集體婚禮加搬家儀式。

  社員們你出一五毛,我出一塊地隨份子,知青們也湊錢請了十幾桌流水席。

  韓剛看到別人結婚他眼熱,看到別人入洞房,他更眼紅。見知青家屬院都建好了,又跟韓兌提韓李新村的事。

  韓兌這次十分爽快大方,拍了塊搬磚說道:「行,挑個好日子,測量、設計,立即動工。」

  他們現在居住的房子蓋的時候完全沒有規劃,東一間西一間的,道路不直也不寬,而且各種形狀都有,雜亂無章,毫無美感。新村自然不能這樣。

  全村現在有多少戶人口,未來幾十年內會增加多少人口,都要考慮在內。

  下水道,村道,巷道,都得考慮到。還有綠化和環境也必須考慮全面。

  其實,這應該有專業人士設計。可是這年頭專業人士少,有錢也不知道去哪兒請,更何況他們的錢還不多,每一分都得花在刀刃上。

  人手不夠,社員湊;沒有專家靠大家。

  韓兌和幾個村莊建設委員會的專員,有空就走訪大家。問他們對房子的要求和渴望。

  再把這些建議集中起來討論,中心論點就是:韓李新村既要有城市的便利,又要保留鄉村的特色。既又美觀大方實用,又要省錢省力。

  因為農村人口普遍多,蓋平房,占地就太大。有人就建議蓋成樓房。

  韓兌拍板決定:就蓋小別墅,以三層為主,二層也行,但最高不能超過四層。不能擋住前後左右鄰居的採光和通風。前面花園,後面菜園,每個院子都有100平米的院子。至於新村宅基地,按人口分,人均多少平米。本村姑娘招女婿上門的,也給劃一口宅基地。

  對於這個規定,大部分人反對,小部分人贊同。

  韓兌不給他們講政策,只給他們講利益:「你們都有姑娘有姐妹,你們怎麼知道自己的閨女和姐妹不會招婿上門?再說了,招的人可都是年輕小伙子,那都是現成的勞動力,是為咱村做貢獻的。多好的事。」

  有人提醒韓兌:「隊長,你還是太年輕,你不知道正常男人沒幾個願意當上門女婿的,能來的要麼是窮的,要麼是懶的,還有的又窮又懶。」

  韓兌說道:「大叔,你還是格局小了。只要咱村發展得好,我告訴你,願意上門的女婿能排到河邊去。那些懶的咱都不要。我是男人,我知道男人的本性:哪兒有利他鑽哪兒,說什麼自尊面子的,那都是好處還不夠多。」他當年那個圈子,見過很多想少奮鬥二十年的,男女都有。他表姑身邊的小鮮肉比他年紀還小呢,還受到高等教育呢。

  大家是半信半疑,議論紛紛。

  反正最高興的當數七奶奶,她拉著韓兌先是猛夸:「孫子啊,你可真是個明白人。我活這麼大歲數就沒見過像你這麼聰明的娃兒。」

  說著七奶奶又拉過閨女韓秋:「你有了好工作還有了宅基地,還不趕緊謝謝你侄子。」

  韓秋:「謝謝侄子。」

  韓兌:「不客氣不客氣。」

  這輩分太低可真不太好。

  宅基地劃分好以後,又開始規劃道路,鋪設下水道,這都提前規劃好。

  韓剛表現得最積極,韓兌指哪他打哪兒,不指他也幹活。

  由於時間有限,經驗局限,韓兌先規劃出韓村新村第一期,看看效果再說。

  第一期的房子先緊著住房緊張的和有危房的家庭,在名單上的有韓剛、王奶奶家,劉老三家等十戶人家。韓剛是家裡住了四名知青,他又要結婚,而且為村裡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大家沒有異議。至於王奶奶家,她老伴去世了,兒子殘疾,兒媳生病,家有三個孫子孫女,住著兩間破泥房,牆體都開裂了,用麥草堵上了。

  大家平常都挺同情這家人,即便有人不同意,也不好意思提出。畢竟人家確實可憐。

  王奶奶聽到名單上有自己家,簡直不敢相信,她特意來問韓兌:「這房子得要多少錢?俺們家拿不出這一半的錢,要不就再等等吧。」村裡有規定,建新房集體只報銷一半的錢,另一半得自己出。這已經是天大的好事。可是他們別說一半的錢,連五分之一的錢也拿不出來。

  韓兌安慰老人家:「王奶奶,你家的房子不能再住了,這天還好,等到了冬天太受罪了。以前村里也窮,沒辦法幫你們,現在咱們富起來了,就該扶貧濟困。錢的事您老人家不必擔心,村里出一半,剩下一半,你們先欠著,我叔和嬸每月都有工資,從他們工資里夠就行了。」

  王奶奶感動得擦擦眼淚:「行,就從他們工資里扣。」

  韓剛的房子是韓兌親手設計的,親眼看著自己的房子一點點地蓋起來,韓剛激動得不行。

  人們每天醒來就看到韓剛在幹活,睡覺前他還在幹活。大家都懷疑,這傢伙不用睡覺嗎?

  12月,在全村們一起努力下,韓剛的新房終於建成,三層小別墅,人們不愛叫別墅,管他叫別野。

  韓剛邀請何家一家前來參觀。

  何家人看到這三層小樓,也被深深震撼了。

  何小花望樓感嘆道:「我這人不但費青煙,還費磚。」

  韓兌愣了一會兒,說道:「大嫂,你說得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