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一直是想重用潘將軍的。」上官芷蘭嘆了口氣,「可事情鬧到這個地步,文聖皇太后那邊,滿朝的文武百官,都需要我們給一個交代。此事是無法輕輕揭過的。」

  「那隻判潘毅一人流放塞外如何?就不要再牽連無辜了。屆時,臣會向土默特部的阿勒坦修書一封,大昌還需要用到潘毅,他便有還朝的一日。如今,只不過是堵住悠悠眾口罷了。軍旅之人,想必也能吃下這苦。」

  上官芷蘭喝了口清茶,潤潤嗓子,「眼下的確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只能委屈潘將軍。至於那個孩子的身份,你是打算隱瞞還是公開?我猜不透文聖皇太后那邊的想法。究竟是想拿這個孩子的身份做文章,或者只是障眼法,另有所圖?」

  「臣以為暫時不要公開。此時,我們與文聖皇太后還如同水火,互不相容。公開那個孩子的身份只會為他招致殺身之禍,潘毅再三懇求臣保住這條血脈。所以,清河郡主婚後,讓晉安王儘早帶著潘家人返回西州,方為上策。」

  上官芷蘭點頭。王氏想要找對抗皇帝的人,不外乎就是齊王之子和仁敏太子之子,只要這兩個人都離開京城,他們那邊也無可奈何。她甚至無比慶幸,這兩人都沒有要當皇帝的心思。否則以晉安王之能和潘家在軍中的威望,站在對立的那邊,對於國家來說會是個不小的打擊。

  「母后!」殿外傳來朱啟潤的聲音。

  紅丹還來不及阻止,少年已經陣風似地卷進殿內。他見殿內只母親和梅令臣二人在,眉頭微皺,但很快收起表情,「時辰尚早,沒想到太傅也在這裡。」

  梅令臣聽出他話里的意思,起身行禮,欲解釋兩句,少年皇帝卻逕自問自己的母親,「母后為何一直駁回皇兄回京拜祭父皇的奏摺?」

  天順帝駕崩以後,江東王幾次三番上摺子祈求回京,都被上官芷蘭給壓住了。在她看來,江東王生前不見盡孝,死後卻頻頻要求回京祭陵,肯定是別有用心。

  但這只是她的猜測,並無實質的證據,只能耐著性子跟皇帝解釋:「江東王在封地,一樣可以拜祭先帝。藩王進京不是小事,此事可以等到國喪結束之後再議。」

  「可是母后,皇兄他說異常思念父皇,想見他一面,去皇陵拜謁,難道這不是為人子該做的事嗎?他給朕的親筆信中,言辭懇切,口口聲聲已經悔過,盼朕看在兄弟手足之情的份上,准他進京盡孝。您不要如此不近人情!朕都快不認識你了。」

  「潤兒,你別忘了,朱啟洛曾是太子!在這世上,旁人威脅不到你,他卻可以!他為何可以直接把信送到你手上?紅丹,立刻去查。」上官芷蘭的臉上,儘是厲色。

  紅丹應聲剛要動作,朱啟潤一把抓住她,「不許去!朕貴為天子,難道連這點主都做不了嗎!」

  他的聲音迴蕩在甘泉宮空空的大殿上,殿上幾人,一時之間都沒有說話。

  此時,梅令臣上前道:「皇上,可否聽臣一言?」

  朱啟潤回頭看他,眼睛紅紅的,像只兔子。

  他雖生在帝王家,但從出生開始就沒有得到先帝的重視,在上官芷蘭的身邊長大,骨子裡還保存著那份單純的天性。他沒有被皇城中的勾心鬥角和爾虞我詐浸染,只單純地以為,朱啟洛已經變好了,給他上書只是出於父子手足之情。

  梅令臣蹲下來,視線與他相平,溫和地說道:「皇上的確是天子,但您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應該明白,做好這個天子並不容易。您需要學習帝王之術,需要學習天文地理,需要學習民生百業。這些東西都關乎天下蒼生的福祉,江山社稷的穩固。您的任何一個決定,都會對國家產生莫大的影響。臣和太后只是輔佐尚且年幼的您早日做好這個天子,並非要左右您的意志。」

  朱啟潤的嘴唇動了動,沒有吭聲。在過去的幾年時間中,他一直不明白,母親為何要讓自己偷拜梅令臣為師。誠然,梅令臣博學,多智,任何在自己看起來難如登天的問題,在這個人的口中都可以輕鬆化解。

  而且他很擅長跟孩子交往,總是溫柔而富有耐心。即便如此,朱啟潤也沒有太把這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放在眼裡。

  直到朱啟潤見到了梅令臣鐵血殘酷的那一面,顛覆了以往所有的認知,才從心底生出一種敬畏。梅令臣可以打敗他的兩個兄長,將他扶持為皇帝。那有一日,自己若不順他的意,是不是也會被廢掉?

  朱啟潤當了皇帝以後,朝政大事,都是由上官芷蘭和梅令臣決議,他根本沒有什麼發言權。他已經不止一次聽宮人說起,自己這個皇帝形同虛設,有些流言蜚語更難聽,說梅令臣是甘泉宮的入幕之賓。朱啟潤雖然不願意相信,但久而久之,對他的情緒多少會產生負面的影響。他對梅令臣的感情十分複雜,複雜到他自己都說不清,到底是敬多,猜疑多,還是畏懼多。

  「您應該了解您母親的性格,她並不是苛刻的人,但是為了保護您,保住大昌的江山,她不得不多加思量。您若執意讓江東王進京,我們自然不會阻擾,但正如太后所言,藩王入京並不像尋常人家親戚間的走動那麼簡單。您給我們時間準備一下,好嗎?」

  朱啟潤妥協,緩緩地點了點頭。這是目前,他能爭取到最好的結果。至少,別人不會覺得自己這個皇帝一無是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