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頁
故而裴淵登基之後,並沒有過上什麼安穩日子。光是填補人事上的窟窿,就已經足夠人仰馬翻。
孫煥和樓月等人追隨裴淵多年,見到他辦得最上心的私事,大約就是晚雲。
其實也不能叫私事,畢竟,當年三皇子遇刺的案子,也是轟動一時。
裴淵登基之後,大理寺重新審理此案,找出了諸多疑點,最後公布了三皇子的死因。他死於東宮侍衛的亂箭之下,而常晚雲不但沒有殺他,還曾拼死救護,卻最終落入奸佞之手,被誣衊為兇犯。
此事,如當年此事發生之後一樣,也引起了軒然大波。
而奇異的是,每個人聽到三皇子死於東宮之手,都並不覺驚訝。太子暴戾,向來是出了名的。就算這案子只提了東宮侍衛,不曾提到太子二字,也沒有人會覺得他無辜。剷除手足,嫁禍他人,確實是太子能做得出來的事。
而晚雲自然也恢復了清白。
不僅如此,她還因為從封良手中救下先帝,而得了賞賜。
眾人正說著裴淵和晚雲的婚事,忽而聽一名侍衛忽而道:「右僕射來了。」
聲音登時安靜。
眾人看去,見楊晟從大殿裡出來,陰沉了臉。
孫煥與其見禮,楊晟只點頭示意,便徑直離去。
晚雲這事,有人高興,自然就有人不高興。
比如右僕射楊晟。
他反對裴淵將晚雲立為皇后,理由是晚雲曾是死囚,縱然被證清白,也難免要被人詬病。要將她立為皇后,就應當改名換姓。
裴淵一向行事坦蕩,沒有同意,與楊晟鬧得甚為不愉快。
「我聽說,楊晟想把他家的小女兒,楊妍的妹妹說給聖上的。」樓月瞥著楊晟的背影,「還打算說動永寧侯來說媒,被永寧侯推了……」
話沒說完,孫煥清咳一聲打斷。
「胡說什麼。」他看一眼樓月,而後,將手裡的茶杯還給六兒。
「說話都小心些,莫忘了當下身處何處。」他一本正經地拍了拍樓月肩頭,而後,整了整身上的衣裳,往太極殿而去。
太極殿是先帝最喜歡的宮室,日常休憩和召見群臣,皆在此處。
裴淵繼位之後,沒有工夫將這裡的機要搬遷到別處,便索性也將日常辦公之處設在了這裡。
孫煥進殿時,只見裴淵一人立在殿中,看著大殿上的御座,若有所思。
聽得動靜,他回過頭來。
孫煥笑嘻嘻地上前拜道:「微臣拜見陛下。」
裴淵淡淡道:「大老遠聽見你的聲音了,生怕別人不知道你來似的,起吧,不必多禮。」
孫煥也不客氣,道:「臣見右僕射方才出去,面色不豫。他又惹陛下不高興了?」
「怎能事事讓他高興?」裴淵重新回到案前落座,「做到他那個位置上,只想上頭做個傀儡皇帝,自己當個權臣,嘗個指點江山的爽快,是時候敲打敲打他了。」
「哦?這麼快?」孫煥笑道,「究竟是何事?」
「是先皇后封氏。」裴淵道,「昨日,她飲鴆酒自盡了。」
孫煥怔了怔:「先帝不是讓她出家去了麼,怎會如此?」
「她留了書給朕,說罪過全在她一人身上。她願以命償命,要朕放了封良一家老小。」
裴淵的母親賢妃岳氏當年的事,孫煥是知道的。這所謂的償命,自然償的是賢妃的命。
孫煥沉吟片刻,道:「這先皇后倒也是個難以論說之人。前番封良作亂之時,封良的手下都把貴妃和四殿下送到她手裡了,可她轉頭又將二人送回了宮裡。封良殺了太子,照理說她與之不共戴天,可她如今又為了封良的家眷,不惜一死。不知陛下怎想?」
裴淵道:「國有國法,自當由法度秉公論斷。不過,楊晟想攬下封家的處置之事。」
「哦?」孫煥明白過來。
封良作亂時,曾將楊家下獄,讓他們吃了許多苦頭。楊晟此舉,自然是存了報復的心無疑了。雖然正主封良已死,但家眷和家奴素日裡跟著一道威風,縱然沒有大罪,小奸小惡也定然不少。隨便揪起一件不放,也能夠做不少事。
「陛下答應了?」
「不曾。」裴淵道,「朕決意將交由大理寺去審。」
孫煥笑了笑,意味深長:「封家的家財,還原封不動放著,據說能讓國庫一下充實許多。外頭都傳著,陛下登基之後,要用這筆錢重修宮室,開採選充實後宮。」
裴淵神色不屑。
沒多久,六兒端了些羹湯進來,笑著說:「陛下,用膳了。」
孫煥聞到香味,湊過去看了看,嘖嘖感慨:「陛下如今入主宮中,日子也過得講究起來,閒暇時還有羹湯吃。」
六兒在一旁道:「常娘子說了,聖上身上的毒雖然清了,但也抵不得每日這般操勞,須得多吃。」
孫煥有些感慨,問:「說起來,好幾日不見雲妹了,好生無趣。」
「她去涼州了。」
孫煥訝然:「去涼做甚?下個月不是要大婚了麼?」
說起此事,裴淵剛剛變得好看的神色有鬱悶起來。
「她嫂嫂要生了,」他用湯匙緩緩攪著羹湯,「她擔心得睡不著,第二日就留書往涼州去了。」
那語氣淡淡的,臉上卻沒有一絲表情。
如寒風過背,孫煥與六兒相視一眼,識趣地不說話。《新春番外》
孫煥和樓月等人追隨裴淵多年,見到他辦得最上心的私事,大約就是晚雲。
其實也不能叫私事,畢竟,當年三皇子遇刺的案子,也是轟動一時。
裴淵登基之後,大理寺重新審理此案,找出了諸多疑點,最後公布了三皇子的死因。他死於東宮侍衛的亂箭之下,而常晚雲不但沒有殺他,還曾拼死救護,卻最終落入奸佞之手,被誣衊為兇犯。
此事,如當年此事發生之後一樣,也引起了軒然大波。
而奇異的是,每個人聽到三皇子死於東宮之手,都並不覺驚訝。太子暴戾,向來是出了名的。就算這案子只提了東宮侍衛,不曾提到太子二字,也沒有人會覺得他無辜。剷除手足,嫁禍他人,確實是太子能做得出來的事。
而晚雲自然也恢復了清白。
不僅如此,她還因為從封良手中救下先帝,而得了賞賜。
眾人正說著裴淵和晚雲的婚事,忽而聽一名侍衛忽而道:「右僕射來了。」
聲音登時安靜。
眾人看去,見楊晟從大殿裡出來,陰沉了臉。
孫煥與其見禮,楊晟只點頭示意,便徑直離去。
晚雲這事,有人高興,自然就有人不高興。
比如右僕射楊晟。
他反對裴淵將晚雲立為皇后,理由是晚雲曾是死囚,縱然被證清白,也難免要被人詬病。要將她立為皇后,就應當改名換姓。
裴淵一向行事坦蕩,沒有同意,與楊晟鬧得甚為不愉快。
「我聽說,楊晟想把他家的小女兒,楊妍的妹妹說給聖上的。」樓月瞥著楊晟的背影,「還打算說動永寧侯來說媒,被永寧侯推了……」
話沒說完,孫煥清咳一聲打斷。
「胡說什麼。」他看一眼樓月,而後,將手裡的茶杯還給六兒。
「說話都小心些,莫忘了當下身處何處。」他一本正經地拍了拍樓月肩頭,而後,整了整身上的衣裳,往太極殿而去。
太極殿是先帝最喜歡的宮室,日常休憩和召見群臣,皆在此處。
裴淵繼位之後,沒有工夫將這裡的機要搬遷到別處,便索性也將日常辦公之處設在了這裡。
孫煥進殿時,只見裴淵一人立在殿中,看著大殿上的御座,若有所思。
聽得動靜,他回過頭來。
孫煥笑嘻嘻地上前拜道:「微臣拜見陛下。」
裴淵淡淡道:「大老遠聽見你的聲音了,生怕別人不知道你來似的,起吧,不必多禮。」
孫煥也不客氣,道:「臣見右僕射方才出去,面色不豫。他又惹陛下不高興了?」
「怎能事事讓他高興?」裴淵重新回到案前落座,「做到他那個位置上,只想上頭做個傀儡皇帝,自己當個權臣,嘗個指點江山的爽快,是時候敲打敲打他了。」
「哦?這麼快?」孫煥笑道,「究竟是何事?」
「是先皇后封氏。」裴淵道,「昨日,她飲鴆酒自盡了。」
孫煥怔了怔:「先帝不是讓她出家去了麼,怎會如此?」
「她留了書給朕,說罪過全在她一人身上。她願以命償命,要朕放了封良一家老小。」
裴淵的母親賢妃岳氏當年的事,孫煥是知道的。這所謂的償命,自然償的是賢妃的命。
孫煥沉吟片刻,道:「這先皇后倒也是個難以論說之人。前番封良作亂之時,封良的手下都把貴妃和四殿下送到她手裡了,可她轉頭又將二人送回了宮裡。封良殺了太子,照理說她與之不共戴天,可她如今又為了封良的家眷,不惜一死。不知陛下怎想?」
裴淵道:「國有國法,自當由法度秉公論斷。不過,楊晟想攬下封家的處置之事。」
「哦?」孫煥明白過來。
封良作亂時,曾將楊家下獄,讓他們吃了許多苦頭。楊晟此舉,自然是存了報復的心無疑了。雖然正主封良已死,但家眷和家奴素日裡跟著一道威風,縱然沒有大罪,小奸小惡也定然不少。隨便揪起一件不放,也能夠做不少事。
「陛下答應了?」
「不曾。」裴淵道,「朕決意將交由大理寺去審。」
孫煥笑了笑,意味深長:「封家的家財,還原封不動放著,據說能讓國庫一下充實許多。外頭都傳著,陛下登基之後,要用這筆錢重修宮室,開採選充實後宮。」
裴淵神色不屑。
沒多久,六兒端了些羹湯進來,笑著說:「陛下,用膳了。」
孫煥聞到香味,湊過去看了看,嘖嘖感慨:「陛下如今入主宮中,日子也過得講究起來,閒暇時還有羹湯吃。」
六兒在一旁道:「常娘子說了,聖上身上的毒雖然清了,但也抵不得每日這般操勞,須得多吃。」
孫煥有些感慨,問:「說起來,好幾日不見雲妹了,好生無趣。」
「她去涼州了。」
孫煥訝然:「去涼做甚?下個月不是要大婚了麼?」
說起此事,裴淵剛剛變得好看的神色有鬱悶起來。
「她嫂嫂要生了,」他用湯匙緩緩攪著羹湯,「她擔心得睡不著,第二日就留書往涼州去了。」
那語氣淡淡的,臉上卻沒有一絲表情。
如寒風過背,孫煥與六兒相視一眼,識趣地不說話。《新春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