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頁
「我等有三十萬雄師,又有京師固若金湯,何懼裴淵區區二十萬?」方崇看見封良憂心忡忡,不解道。
「不可輕敵,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封良有些煩躁,「你敢立下軍令狀,保證能勝過裴淵麼?」
方崇倒是沒想過敢不敢的問題,只是沒有必要。他沒理由反對封良所為,畢竟多幾個兵,有備無患。他半是諂媚地說:「還是左僕射思慮周到。只是他們就是不出兵,我等有甚辦法?」
辦法也不是沒有,不過也只有一個。
他徑直擬了道聖旨,蓋上了皇帝的玉璽。
那瞬間,他有片刻恍惚。
這玉璽,一直放在秘書監。
封良雖然自封監國,但面子還是要做的,一直沒有碰過這玉璽。
而今日,他不再裝了。
拿起玉璽的時候,他只覺得十分趁手,似乎這本就是自己的東西,只是借給別人用了幾日。
想當年起事之時,他是一大功臣。
皇帝當年不過是區區一介江南諸侯王,若無封家的財力和勢力支撐,又怎能問鼎天下?
每每想到這些,封良就覺得後悔。
若當年他狠下心來,不理會妹妹封氏的一廂情願,殺了皇帝,將他的兵馬收到麾下,這天下,從一開始就會姓封,又怎能落得今日這般局面。
心中雖是懊悔,但封良到底還是清醒。
他深吸口氣,驅除雜念,而後,拿起玉璽,在聖旨上落印。
皇帝到底還在,有聖旨催促,各地軍府縱然有些小心思,也不敢無所作為。
另一番跡象也越發明顯。太子已經薨逝,聖上不僅未立新君,還將大權交給了封良。許多人猜測,皇帝會直接向封良禪位。
雖然人人都知道這背後定然水深,但以當下之勢,封良還是不可得罪的。
一時間,諸道兵馬火速向關中聚攏,官道上了黃土漫天,人滿為患。
京畿道上的諸將嗅到了烽火的氣息,摩拳擦掌,都等著建功立業的時機。
自聖旨一出,好消息不斷傳來,方崇剛得了密信,興奮地大步步入營中。
「河東道和河南道的八萬兵馬不日將抵達潼關。不出五六日,左僕射手上兵馬便有四十萬之巨。再加上京師固若金湯的城池,就算他裴淵又百萬大軍也不足懼!更何況,他就算傾巢而出也才區區二十五萬,哪怕八殿下那縮頭烏龜獻出了朔方的五萬人,也不能與我等抗衡!」
封良只淡淡問道:「其他道的人怎麼說?」
「都上路了,但有的道路遙遠,怕一時半會不能到,也不好指望他們。』
封良卻不這麼認為:「你與諸將議定個時日。若在這之前趕不到,軍法伺候。」
方崇遲疑地應了個是。
封良沒有在意,又問:「你方才提到了八殿下,此前往朔方去打探消息的人怎麼說?」
方崇不屑道:「八殿下還是老樣子,兩耳不聞窗外事,大門一關,只顧著日日笙歌,唯一進進出出的,只有膚白柔嫩的小倌。」
鵝暈頭了,竟然忘記把文放上來……
第536章 秋歸(一百零四)
封良目光沉下。
方崇這才想起裴瑾多年前曾因為一個小倌,與封家二郎鬧得滿城風雨。觸及舊事,封良豈會樂意?方崇立馬斂住笑意。
「如此說來,去的人只在門外看了看?」封良冷聲問。
「他也進去看了。」方崇趕緊道,「不過八殿下每日過的醉生夢死,喝的顛三倒四的,連清醒的時候都少,至今還未有機會搭上話。」
方崇看他仍面色不豫,忙又道:「八殿下這般無能荒唐,左僕射可不必放心上。」
「只要他姓裴,便不可不防。」封良道,「何況他手上還有兵馬。成敗在此一舉,萬不可有半點差池。不僅是八殿下,其他幾位殿下的下落也要打探清楚。」
方崇應下,道:「其餘幾位,在下也都打聽清楚了。如今除了二、八、九三位殿下,其餘的都在京中。」
封良想了想,道:「以服侍聖上的名義將他們召入宮中,都先關起來。二殿下還沒有消息?」
方崇搖搖頭:「自從那日九殿下逃脫,二殿下也沒有了蹤影。他有皇城司掩護,要避開我等的眼線輕而易舉。」
封良拿起茶杯,緩緩抿一口,道:「你覺得,他還在京中麼?」
「在下覺得在。」方崇道,「二殿下雖與九殿下站在一邊,可以他性情,必不肯居人之下。他手上有皇城司,在京城之中恐怕更為有用。且在下猜測,十有**,聖上就是跟二殿下在一起。」
封良看了看他:「哦?」
方崇又道:「四殿下說聖上是由皇城司的人救出京師的。我們查探過那密道,確實有痕跡。」
「他如何逃走的,已不重要。」封良道,「重要的事,他接下來要做什麼。」
此事,方崇不敢妄言,小心地望著封良:「在下笨拙,一時也想不出來。」
「他如今,只有兩個可能。」封良道,「一是蟄伏某處,等著九殿下攻過來,他好重回宮中。二是他興許已經在某處駕崩,九殿下和而殿下秘不發喪。」
方崇想了想,目光一亮:「聖上那病懨懨的模樣,看著就無藥可治,想來被左僕射說中,他已經駕崩了。」
是這樣麼?封良緩緩喝茶,沒說話。
「不可輕敵,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封良有些煩躁,「你敢立下軍令狀,保證能勝過裴淵麼?」
方崇倒是沒想過敢不敢的問題,只是沒有必要。他沒理由反對封良所為,畢竟多幾個兵,有備無患。他半是諂媚地說:「還是左僕射思慮周到。只是他們就是不出兵,我等有甚辦法?」
辦法也不是沒有,不過也只有一個。
他徑直擬了道聖旨,蓋上了皇帝的玉璽。
那瞬間,他有片刻恍惚。
這玉璽,一直放在秘書監。
封良雖然自封監國,但面子還是要做的,一直沒有碰過這玉璽。
而今日,他不再裝了。
拿起玉璽的時候,他只覺得十分趁手,似乎這本就是自己的東西,只是借給別人用了幾日。
想當年起事之時,他是一大功臣。
皇帝當年不過是區區一介江南諸侯王,若無封家的財力和勢力支撐,又怎能問鼎天下?
每每想到這些,封良就覺得後悔。
若當年他狠下心來,不理會妹妹封氏的一廂情願,殺了皇帝,將他的兵馬收到麾下,這天下,從一開始就會姓封,又怎能落得今日這般局面。
心中雖是懊悔,但封良到底還是清醒。
他深吸口氣,驅除雜念,而後,拿起玉璽,在聖旨上落印。
皇帝到底還在,有聖旨催促,各地軍府縱然有些小心思,也不敢無所作為。
另一番跡象也越發明顯。太子已經薨逝,聖上不僅未立新君,還將大權交給了封良。許多人猜測,皇帝會直接向封良禪位。
雖然人人都知道這背後定然水深,但以當下之勢,封良還是不可得罪的。
一時間,諸道兵馬火速向關中聚攏,官道上了黃土漫天,人滿為患。
京畿道上的諸將嗅到了烽火的氣息,摩拳擦掌,都等著建功立業的時機。
自聖旨一出,好消息不斷傳來,方崇剛得了密信,興奮地大步步入營中。
「河東道和河南道的八萬兵馬不日將抵達潼關。不出五六日,左僕射手上兵馬便有四十萬之巨。再加上京師固若金湯的城池,就算他裴淵又百萬大軍也不足懼!更何況,他就算傾巢而出也才區區二十五萬,哪怕八殿下那縮頭烏龜獻出了朔方的五萬人,也不能與我等抗衡!」
封良只淡淡問道:「其他道的人怎麼說?」
「都上路了,但有的道路遙遠,怕一時半會不能到,也不好指望他們。』
封良卻不這麼認為:「你與諸將議定個時日。若在這之前趕不到,軍法伺候。」
方崇遲疑地應了個是。
封良沒有在意,又問:「你方才提到了八殿下,此前往朔方去打探消息的人怎麼說?」
方崇不屑道:「八殿下還是老樣子,兩耳不聞窗外事,大門一關,只顧著日日笙歌,唯一進進出出的,只有膚白柔嫩的小倌。」
鵝暈頭了,竟然忘記把文放上來……
第536章 秋歸(一百零四)
封良目光沉下。
方崇這才想起裴瑾多年前曾因為一個小倌,與封家二郎鬧得滿城風雨。觸及舊事,封良豈會樂意?方崇立馬斂住笑意。
「如此說來,去的人只在門外看了看?」封良冷聲問。
「他也進去看了。」方崇趕緊道,「不過八殿下每日過的醉生夢死,喝的顛三倒四的,連清醒的時候都少,至今還未有機會搭上話。」
方崇看他仍面色不豫,忙又道:「八殿下這般無能荒唐,左僕射可不必放心上。」
「只要他姓裴,便不可不防。」封良道,「何況他手上還有兵馬。成敗在此一舉,萬不可有半點差池。不僅是八殿下,其他幾位殿下的下落也要打探清楚。」
方崇應下,道:「其餘幾位,在下也都打聽清楚了。如今除了二、八、九三位殿下,其餘的都在京中。」
封良想了想,道:「以服侍聖上的名義將他們召入宮中,都先關起來。二殿下還沒有消息?」
方崇搖搖頭:「自從那日九殿下逃脫,二殿下也沒有了蹤影。他有皇城司掩護,要避開我等的眼線輕而易舉。」
封良拿起茶杯,緩緩抿一口,道:「你覺得,他還在京中麼?」
「在下覺得在。」方崇道,「二殿下雖與九殿下站在一邊,可以他性情,必不肯居人之下。他手上有皇城司,在京城之中恐怕更為有用。且在下猜測,十有**,聖上就是跟二殿下在一起。」
封良看了看他:「哦?」
方崇又道:「四殿下說聖上是由皇城司的人救出京師的。我們查探過那密道,確實有痕跡。」
「他如何逃走的,已不重要。」封良道,「重要的事,他接下來要做什麼。」
此事,方崇不敢妄言,小心地望著封良:「在下笨拙,一時也想不出來。」
「他如今,只有兩個可能。」封良道,「一是蟄伏某處,等著九殿下攻過來,他好重回宮中。二是他興許已經在某處駕崩,九殿下和而殿下秘不發喪。」
方崇想了想,目光一亮:「聖上那病懨懨的模樣,看著就無藥可治,想來被左僕射說中,他已經駕崩了。」
是這樣麼?封良緩緩喝茶,沒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