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雲娘慢慢清醒,終於又回到了現實中。眼前的男子依舊年輕, 卻也不復當年意氣衝動的模樣, 變得更加沉穩老練。她的聲音已經變得冷靜:“妾迫不得已女扮男裝,請官家恕妾欺妄之罪。”
趙頊嘆息一聲道:“你這麼說, 是在怨我了。”
雲娘竭力讓自己平靜,深吸一口氣道:“妾並不敢。”
趙頊緩緩道:“你是知道我的,只要認定的事情從不後悔,可是我真的後悔當初的選擇。在趕來洛陽的路上,我從來沒有如此害怕過, 這些年是我對不住你,眼睜睜看著你越走越遠,如果真的就這樣失去,如果再也沒機會補償,我這輩子都不會原諒自己。”
經歷了多年邊地生活的歷練,雲娘以為自己已經相當成熟,可以平靜地面對這次重逢,然而聽到趙頊的話,心中像是被什麼觸動了一般,眼淚抑制不住地想要流出來。她恨自己的軟弱,也驚覺自己的在意,原來過了八年的時間,她還是會像當初一樣,在他面前卸下心防,潰不成軍。她不願意讓他看見自己的眼淚,默默背過身去,只是抖動的肩膀出賣了她。
她聽到他的嘆息,他張開臂膀從背後抱住她,淚水打濕了她的衣衫,原來他也在無聲的流淚。她覺得心中那個空蕩蕩的角落漸漸被填滿。
他輕輕轉過她的身,替她擦拭臉上的淚水,誰知雲娘的眼淚如潺潺溪水,越流越多,他又一次感到手足無措,小心翼翼開口勸道:“是我不好,你別哭了,現在高燒未退,再哭下去真的會傷身的。”
趙頊輕輕觸碰雲娘的額頭,發現還是滾燙,又見她臉色異常蒼白,忍不住升起一股怒火,沉聲道:“你不必多想,只需好好保重身體。你所受的委屈,我會十倍百倍的還回去。”
雲娘擦去眼淚鄭重道:“官家切莫衝動,向妾放箭之人早已定罪。如今熙河一路初定,宜以恩義結撫諸羌,千萬不可再起事端了。”
趙頊負手而起,沉聲道:“我知道,羌夷雖不可猝化,若撫勸得術,日後亦可為我所用。只是太宗皇帝為契丹所傷,仁祖以來與夏國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戰,我軍接連慘敗,每每思及,都痛心疾首。這幾年變法圖強,整治軍備,開邊拓土,就是為了一雪前恥,重複漢唐雄風。否則,我又有何顏面與太祖、太宗皇帝在地下相見。”
雲娘笑了,記憶中那位倔強的少年與眼前的人影重疊,原來他的脾氣秉性一如往昔,她柔聲道:“我知道,富國強兵是官家一貫的志向。這些年操勞政務,不治宮室,不事游幸,銳意革新,勵精圖治,也真是不容易。”
趙頊深深看了她一眼,緊皺的眉頭漸漸鬆開,原來她還是自己記憶中那個與自己心意相通的少女。不由感慨道:“別人這麼說,我只當是諛詞,可是你這麼說,我卻認定是肺腑之言。這幾年上札子埋怨我的人不在少數,更改祖宗法度,急功近利就不用說了,甚至有人還說,宮中一宴之費上萬,又大興土木,以至於官用不足,所以才一力推行新法,專意搜刮民脂。”
雲娘知道他這幾年推行新法所受的壓力,忍不住打抱不平:“這話也太荒謬了,且不論世易時移,凡事生弊則須變。官家一向節儉,即位後只是稍稍修葺的兩宮的寢殿而已,怎能罔顧事實橫加詆毀,流言害政,一至於此。”
趙頊笑意滲透道眼睛裡:“如今也計較不了許多,這事我只當笑話聽罷了。別人的看法我可以不在乎,但你這麼說,我真的很高興。”
面對他的灼灼目光,雲娘突然覺得不好意思,她轉過身去輕聲道:“我困了要歇息,官家請回吧。”
趙頊卻上前一步,握住她的雙手笑道:“外面下雪了,這是天在留人,你還要趕我走嗎?我走了這麼遠的路過來,自然要一直陪著你。”
雲娘向窗口望去,卻見片片雪花如飄絮撒鹽般飄落,天地萬物都變得模糊,而他們所在的驛館,仿佛風雪中的一片孤島,反倒莫名覺得安全。她想到了遙遠的西北,那裡必定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軍中一向缺衣少糧,將士們想必多有凍傷,忍不住嘆道:“這些天過得無知無覺,原來天已經這麼冷了,不知將士們如何抵擋塞外的苦寒?”
趙頊替她掖緊被子輕聲道:“你放心,不久前得到捷報,王韶逼降瞎吳叱,收復宕州、迭州、岷州,拓地兩千餘里,群臣已上表稱賀。如今邊事初定,對於西軍將士,自當著意撫恤,厚加賞賜。你不要再勞神,好好睡一覺,我自會安排妥帖。”
雲娘聽他絮語,只覺得莫名的安心,仿佛走了很久的夜路,終於尋找了溫暖的燈光,又仿佛在外漂泊日久,突然遇到了久違的親舊。他一直握著她的手,他身上熟悉的沉水香味讓她想起自己明媚的少年時光,縱使日後天涯風雨,世事紛繁,這時光也是她逆境中難得的支撐。她終於放鬆下來,沉沉睡去。
直到雲娘熟睡,趙頊才悄悄走出寢室問李憲:“子范剛從河州回來,殺降一事,究竟如何?”
李憲小心斟酌回道:“殺降實屬無奈。城內吐蕃兵迫於形勢,不得已而投降,若日後反覆,恐怕會影響大局。為了穩定軍心,不得不如此。”
趙頊嘆道:“禍莫大於殺降。令翰林院草詔,知會王韶報上降兵的籍貫姓名著意撫恤。熙河一路自用兵以來,誅斬萬計,遺骸暴野,遊魂無依。朝廷子視四海,宜有所哀矜。朕的意思,讓李舜舉去熙河路收瘞弔祭,設水陸齋,也算是為死者營福了。”
趙頊嘆息一聲道:“你這麼說, 是在怨我了。”
雲娘竭力讓自己平靜,深吸一口氣道:“妾並不敢。”
趙頊緩緩道:“你是知道我的,只要認定的事情從不後悔,可是我真的後悔當初的選擇。在趕來洛陽的路上,我從來沒有如此害怕過, 這些年是我對不住你,眼睜睜看著你越走越遠,如果真的就這樣失去,如果再也沒機會補償,我這輩子都不會原諒自己。”
經歷了多年邊地生活的歷練,雲娘以為自己已經相當成熟,可以平靜地面對這次重逢,然而聽到趙頊的話,心中像是被什麼觸動了一般,眼淚抑制不住地想要流出來。她恨自己的軟弱,也驚覺自己的在意,原來過了八年的時間,她還是會像當初一樣,在他面前卸下心防,潰不成軍。她不願意讓他看見自己的眼淚,默默背過身去,只是抖動的肩膀出賣了她。
她聽到他的嘆息,他張開臂膀從背後抱住她,淚水打濕了她的衣衫,原來他也在無聲的流淚。她覺得心中那個空蕩蕩的角落漸漸被填滿。
他輕輕轉過她的身,替她擦拭臉上的淚水,誰知雲娘的眼淚如潺潺溪水,越流越多,他又一次感到手足無措,小心翼翼開口勸道:“是我不好,你別哭了,現在高燒未退,再哭下去真的會傷身的。”
趙頊輕輕觸碰雲娘的額頭,發現還是滾燙,又見她臉色異常蒼白,忍不住升起一股怒火,沉聲道:“你不必多想,只需好好保重身體。你所受的委屈,我會十倍百倍的還回去。”
雲娘擦去眼淚鄭重道:“官家切莫衝動,向妾放箭之人早已定罪。如今熙河一路初定,宜以恩義結撫諸羌,千萬不可再起事端了。”
趙頊負手而起,沉聲道:“我知道,羌夷雖不可猝化,若撫勸得術,日後亦可為我所用。只是太宗皇帝為契丹所傷,仁祖以來與夏國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戰,我軍接連慘敗,每每思及,都痛心疾首。這幾年變法圖強,整治軍備,開邊拓土,就是為了一雪前恥,重複漢唐雄風。否則,我又有何顏面與太祖、太宗皇帝在地下相見。”
雲娘笑了,記憶中那位倔強的少年與眼前的人影重疊,原來他的脾氣秉性一如往昔,她柔聲道:“我知道,富國強兵是官家一貫的志向。這些年操勞政務,不治宮室,不事游幸,銳意革新,勵精圖治,也真是不容易。”
趙頊深深看了她一眼,緊皺的眉頭漸漸鬆開,原來她還是自己記憶中那個與自己心意相通的少女。不由感慨道:“別人這麼說,我只當是諛詞,可是你這麼說,我卻認定是肺腑之言。這幾年上札子埋怨我的人不在少數,更改祖宗法度,急功近利就不用說了,甚至有人還說,宮中一宴之費上萬,又大興土木,以至於官用不足,所以才一力推行新法,專意搜刮民脂。”
雲娘知道他這幾年推行新法所受的壓力,忍不住打抱不平:“這話也太荒謬了,且不論世易時移,凡事生弊則須變。官家一向節儉,即位後只是稍稍修葺的兩宮的寢殿而已,怎能罔顧事實橫加詆毀,流言害政,一至於此。”
趙頊笑意滲透道眼睛裡:“如今也計較不了許多,這事我只當笑話聽罷了。別人的看法我可以不在乎,但你這麼說,我真的很高興。”
面對他的灼灼目光,雲娘突然覺得不好意思,她轉過身去輕聲道:“我困了要歇息,官家請回吧。”
趙頊卻上前一步,握住她的雙手笑道:“外面下雪了,這是天在留人,你還要趕我走嗎?我走了這麼遠的路過來,自然要一直陪著你。”
雲娘向窗口望去,卻見片片雪花如飄絮撒鹽般飄落,天地萬物都變得模糊,而他們所在的驛館,仿佛風雪中的一片孤島,反倒莫名覺得安全。她想到了遙遠的西北,那裡必定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軍中一向缺衣少糧,將士們想必多有凍傷,忍不住嘆道:“這些天過得無知無覺,原來天已經這麼冷了,不知將士們如何抵擋塞外的苦寒?”
趙頊替她掖緊被子輕聲道:“你放心,不久前得到捷報,王韶逼降瞎吳叱,收復宕州、迭州、岷州,拓地兩千餘里,群臣已上表稱賀。如今邊事初定,對於西軍將士,自當著意撫恤,厚加賞賜。你不要再勞神,好好睡一覺,我自會安排妥帖。”
雲娘聽他絮語,只覺得莫名的安心,仿佛走了很久的夜路,終於尋找了溫暖的燈光,又仿佛在外漂泊日久,突然遇到了久違的親舊。他一直握著她的手,他身上熟悉的沉水香味讓她想起自己明媚的少年時光,縱使日後天涯風雨,世事紛繁,這時光也是她逆境中難得的支撐。她終於放鬆下來,沉沉睡去。
直到雲娘熟睡,趙頊才悄悄走出寢室問李憲:“子范剛從河州回來,殺降一事,究竟如何?”
李憲小心斟酌回道:“殺降實屬無奈。城內吐蕃兵迫於形勢,不得已而投降,若日後反覆,恐怕會影響大局。為了穩定軍心,不得不如此。”
趙頊嘆道:“禍莫大於殺降。令翰林院草詔,知會王韶報上降兵的籍貫姓名著意撫恤。熙河一路自用兵以來,誅斬萬計,遺骸暴野,遊魂無依。朝廷子視四海,宜有所哀矜。朕的意思,讓李舜舉去熙河路收瘞弔祭,設水陸齋,也算是為死者營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