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熙河 開邊到如今,離成功就只有一步之遙了,大家都有些興奮,又討論了許久,不知不覺天色已晚,王韶出言挽留道:“時候不早了,列位就在我這裡用飯吧。”又笑對高遵裕道:“一會兒李憲也要來,我們把謀劃的事通報他一聲,也讓陛下心裡有個準備。”
高遵裕對趙頊任用宦官一向不以為然,咳嗦了一聲笑道:“自然也要告訴他一聲,李憲是陛下最親信的內臣,我們可得好好敷衍。”
王憶腹誹:這一段時間李憲來的也太頻繁了,自己當初與他打過交道,為了避免被懷疑,忙找個藉口推辭道:“下官想起還有一封給王相公的信沒寫完,就不在這裡用飯了。”
王安石是王韶在京城的靠山,這次收復河州的謀劃,必當事先寫信告知,好讓他在朝內策應。王韶立即揮手放行:“如此就偏勞長卿了。”
王憶剛剛走到門口,卻見李憲迎頭走過來,心裡叫聲糟糕,只得上前行禮:“見過李都知。”
李憲笑道:“這位想來是王撫勾了,久仰大名,今日得仰風采,真是英雄出於少年。”
王憶謙虛道:“都知過獎了,征伐一事,全賴朝廷廟謀燭斷,下官只不過在一旁襄贊,實不敢居功。”
李憲笑問:“聽口音,長卿也是洛陽人?”
王憶一驚,忙道:“下官幼時曾在洛陽待過一段時日,所以有那邊的口音。”又推脫道:“軍中還有一些雜事要處理,下官就此告辭,改日再到府上拜訪。”
還沒等李憲反應過來,王憶已匆匆離去。他不由納悶,自己是內臣不假,但又不是怪物,為什麼王憶這麼怕自己呢。
等到王憶回府後,發現劉辰已經做好了飯菜等著他。有熝鴨、西京筍和湯骨頭,還蒸了邊地難得的稻米飯。即使王憶最近漲了俸祿,還是覺得這餐飯奢侈了些。他笑了笑,難得劉辰如此殷勤,不如先吃了再說。
這回劉辰倒是很有眼色,也不跟他搶飯了,還在一旁幫著布菜、添飯,王憶泰然受之,慢慢吃完了這頓飯,笑問:“說罷,你想求我什麼?”
劉辰賠笑道:“求官人讓我參軍。”
王憶一驚問:“玉京,你年紀還小,家裡父母年老,為何要從軍?”
劉辰堅持道:“我今年已經滿十五歲了。家中父母有二位兄長照顧,只是我們每年耕作所得連餬口都不能。我聽說朝廷給熙河路將士的俸祿豐厚,所以願意參軍補貼家用。”
王憶沉聲道:“玉京可知道,熙河路將士豐厚的俸祿,是拋家捨命換來的,從軍這條路不是你想像的那樣輕鬆,你一定要慎重考慮啊。”
劉辰非常堅決:“我知道。我自小就羨慕軍人。官人年紀輕輕,卻屢建軍功,更是我的偶像。我也要像官人一樣,靠自己掙下功業,將來也好光宗耀祖。”
王憶嘆了口氣,他決定好好勸一勸劉辰:“一將成名萬骨枯。你沒有上過戰場,沒法親身體會。就算能保全性命,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你自從踏入軍營的那刻起,身上就肩負了保家衛國的責任,想退無可退,想逃無可逃。眼下馬上要攻打河州,此次用兵非比尋常,是要尋找木征的主力與其正面作戰,傷亡在所難免。令尊令堂願意你參軍嗎?”
劉辰笑了笑:“爹爹聽說能補貼家用,自然是願意的。只是娘娘也擔心上戰場危險,爹爹說她是婦人之見,從來富貴險中求,我讀書又沒天分,只能從武了。官人放心,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參軍是我考慮很久才決定的,並非一時衝動。”
王憶嘆了一口氣:“我跟張副使說一聲,讓他安排你去押運輸糧食吧,雖然會累一些,但畢竟不會那麼危險。”
等到劉辰睡下後,王憶橫豎睡不著,索性出來踏月。世事無常,即使他知道結局,也認為現在所做的一切,實在無異於一場豪賭,一招不慎,不但朝內王安石等人會受到連累,就連新法也會被牽連,他無論如何都不能輸。
56.干戈未定失壯士
熙寧六年二月,王韶領兵克復河州。
這是一場實力相差懸殊的戰鬥,宋軍的斬.馬.刀和神臂弓對於吐蕃人來說,簡直是毀滅型武器,神臂弓箭鋒所指,吐蕃兵成排倒下,千餘人當場死亡。木征是識時務的人,眼見宋軍勢不可擋,乾脆棄城而逃,連妻子也被王韶生擒了
王韶等人在河州剛吃完完飯,正打算泡一壺茶,就聽親兵來報:木征領精兵數千攻打香子城!
高遵裕苦笑道:“木征這老狐狸果然打不過就跑了。他想要圍魏救趙,只是我們兵士雖多,戰馬卻少,若是長途奔襲救援,實在不占優勢。”
王韶沉聲道:“不占優勢也要救,香子城必須保住。否則被吐蕃人斷掉後路,河州就會變成一座孤城。”他提高了聲音:“田瓊聽令,你領七百弓箭手連夜行軍,務必在香子城陷落前趕到。”
景思立失聲道:“區區七百名弓箭手,根本無法與木征的數千精兵對抗啊。”
田瓊卻出列道:“末將遵令,願往香子城救援。”
王韶嘆息一聲,走上前去拍拍田瓊的肩膀:“一切拜託了。”
田瓊剛剛出城,卻見王憶騎馬追了上來,他手裡拿著一個包袱:“子明,這些傷藥或許能派上用場,你拿去用吧。”
高遵裕對趙頊任用宦官一向不以為然,咳嗦了一聲笑道:“自然也要告訴他一聲,李憲是陛下最親信的內臣,我們可得好好敷衍。”
王憶腹誹:這一段時間李憲來的也太頻繁了,自己當初與他打過交道,為了避免被懷疑,忙找個藉口推辭道:“下官想起還有一封給王相公的信沒寫完,就不在這裡用飯了。”
王安石是王韶在京城的靠山,這次收復河州的謀劃,必當事先寫信告知,好讓他在朝內策應。王韶立即揮手放行:“如此就偏勞長卿了。”
王憶剛剛走到門口,卻見李憲迎頭走過來,心裡叫聲糟糕,只得上前行禮:“見過李都知。”
李憲笑道:“這位想來是王撫勾了,久仰大名,今日得仰風采,真是英雄出於少年。”
王憶謙虛道:“都知過獎了,征伐一事,全賴朝廷廟謀燭斷,下官只不過在一旁襄贊,實不敢居功。”
李憲笑問:“聽口音,長卿也是洛陽人?”
王憶一驚,忙道:“下官幼時曾在洛陽待過一段時日,所以有那邊的口音。”又推脫道:“軍中還有一些雜事要處理,下官就此告辭,改日再到府上拜訪。”
還沒等李憲反應過來,王憶已匆匆離去。他不由納悶,自己是內臣不假,但又不是怪物,為什麼王憶這麼怕自己呢。
等到王憶回府後,發現劉辰已經做好了飯菜等著他。有熝鴨、西京筍和湯骨頭,還蒸了邊地難得的稻米飯。即使王憶最近漲了俸祿,還是覺得這餐飯奢侈了些。他笑了笑,難得劉辰如此殷勤,不如先吃了再說。
這回劉辰倒是很有眼色,也不跟他搶飯了,還在一旁幫著布菜、添飯,王憶泰然受之,慢慢吃完了這頓飯,笑問:“說罷,你想求我什麼?”
劉辰賠笑道:“求官人讓我參軍。”
王憶一驚問:“玉京,你年紀還小,家裡父母年老,為何要從軍?”
劉辰堅持道:“我今年已經滿十五歲了。家中父母有二位兄長照顧,只是我們每年耕作所得連餬口都不能。我聽說朝廷給熙河路將士的俸祿豐厚,所以願意參軍補貼家用。”
王憶沉聲道:“玉京可知道,熙河路將士豐厚的俸祿,是拋家捨命換來的,從軍這條路不是你想像的那樣輕鬆,你一定要慎重考慮啊。”
劉辰非常堅決:“我知道。我自小就羨慕軍人。官人年紀輕輕,卻屢建軍功,更是我的偶像。我也要像官人一樣,靠自己掙下功業,將來也好光宗耀祖。”
王憶嘆了口氣,他決定好好勸一勸劉辰:“一將成名萬骨枯。你沒有上過戰場,沒法親身體會。就算能保全性命,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你自從踏入軍營的那刻起,身上就肩負了保家衛國的責任,想退無可退,想逃無可逃。眼下馬上要攻打河州,此次用兵非比尋常,是要尋找木征的主力與其正面作戰,傷亡在所難免。令尊令堂願意你參軍嗎?”
劉辰笑了笑:“爹爹聽說能補貼家用,自然是願意的。只是娘娘也擔心上戰場危險,爹爹說她是婦人之見,從來富貴險中求,我讀書又沒天分,只能從武了。官人放心,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參軍是我考慮很久才決定的,並非一時衝動。”
王憶嘆了一口氣:“我跟張副使說一聲,讓他安排你去押運輸糧食吧,雖然會累一些,但畢竟不會那麼危險。”
等到劉辰睡下後,王憶橫豎睡不著,索性出來踏月。世事無常,即使他知道結局,也認為現在所做的一切,實在無異於一場豪賭,一招不慎,不但朝內王安石等人會受到連累,就連新法也會被牽連,他無論如何都不能輸。
56.干戈未定失壯士
熙寧六年二月,王韶領兵克復河州。
這是一場實力相差懸殊的戰鬥,宋軍的斬.馬.刀和神臂弓對於吐蕃人來說,簡直是毀滅型武器,神臂弓箭鋒所指,吐蕃兵成排倒下,千餘人當場死亡。木征是識時務的人,眼見宋軍勢不可擋,乾脆棄城而逃,連妻子也被王韶生擒了
王韶等人在河州剛吃完完飯,正打算泡一壺茶,就聽親兵來報:木征領精兵數千攻打香子城!
高遵裕苦笑道:“木征這老狐狸果然打不過就跑了。他想要圍魏救趙,只是我們兵士雖多,戰馬卻少,若是長途奔襲救援,實在不占優勢。”
王韶沉聲道:“不占優勢也要救,香子城必須保住。否則被吐蕃人斷掉後路,河州就會變成一座孤城。”他提高了聲音:“田瓊聽令,你領七百弓箭手連夜行軍,務必在香子城陷落前趕到。”
景思立失聲道:“區區七百名弓箭手,根本無法與木征的數千精兵對抗啊。”
田瓊卻出列道:“末將遵令,願往香子城救援。”
王韶嘆息一聲,走上前去拍拍田瓊的肩膀:“一切拜託了。”
田瓊剛剛出城,卻見王憶騎馬追了上來,他手裡拿著一個包袱:“子明,這些傷藥或許能派上用場,你拿去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