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了劫端起藥碗,深褐色的藥湯倒影出了劫蒼老枯槁的面容,這個模樣已經宣告了他的不久於人世,這個進程,不是這一碗湯藥能夠阻止的,這微薄的藥效,只是讓自己在餘下的日子能夠過得舒坦一些而已。
藥味苦澀,入了了劫的口卻是沒什麼味道,他從容的飲一碗藥,把方才在樹下想的一番話又在心中掂了掂,才緩緩出口:“長依,有沒有想過離開熙山,去別處走一走。”
了劫心中的盤算是,若是長依離了這個怕她懼她的地方,找一處新的所在,將能聽懂花草言語的本事藏匿起來,獲一個正常的人生,不該是難事。可長依聽了,卻搖搖頭,“我很喜歡熙山,在這裡我呆得很舒服,為什麼要換地方?大師是擔心山下的人麼?沒事的,那些事情我不在意,他們對我雖然不好,但是也沒有那麼壞。今日我去買藥材,買鍋盔,他們也都沒反對啊。”
了劫沒立刻回答,心中嘆了嘆,他們沒反對不是因為不想,而是因為不敢啊,世人對自己不理解的事物,第一反應通常是懼怕,若是他們有一日曉得你只不過凡人,怕是要出不好的事情。
可是,長依她,真的算是一個凡人麼,自三年前的古寺相伴開始,了劫瞧不出這個姑娘有一丁點的變化,三年時短,她又正是風華年紀,旁的人瞧不出什麼也正常,若是過了三十年,三百年呢?山下人一代代的衰老一輩輩的交替,但她永遠都是這個面貌,自然要引人生疑,凡人敬神畏妖魔,大概會將她判成妖物。
了劫活了九十九歲,雖鮮少離開典正寺,但山下熙城妖魔害人的事情他也是遇到過的,同妖魔打過交道的了劫,心中深知跟前的蛾眉皓齒姑娘不是妖物,但究竟為何?難道是天上睡糊塗不小心掉下凡塵的神仙麼?
“大師,你想什麼呢?這藥苦得很麼?”少女說完深處手指蘸了蘸剩在碗底的藥渣,放在口中償,舌尖觸碰到手指的一刻,少女的揉著臉擺出苦相,吸了吸鼻子喏喏道:“太太太苦了,大師我瞧你喝的時候怎麼一點表情都沒有……還以為……”
了劫怔怔望著苦到自己的小姑娘,心中俱是無奈,念了聲佛。
但她並不是完全不在意這件事,夜裡入眠前,她看著窗外的樹影,白日同了劫說的話安慰的成分居多,她不離開熙山,其實是因為她也不知道自己離開熙山能去哪裡,不管走到哪兒,人群中也罷,孤身也好,她知道自己是不同的。
這樣的孤獨感,她無法擺脫。
她三年前來到熙山,可再往前的記憶雖是有,卻是模糊,回想的時候像是在念別人的過去,陰差陽錯她來到典正寺,寺中高僧了劫言她與佛有緣,留下她在寺中參佛。
了劫是不是真的看出了長依的佛緣難說,但是他的確看出,眼前的女子非常人,她的緣究竟是佛緣還是塵緣,也難說。
了劫沒能迎來他活著的第一百個年頭,老和尚圓寂那日是個雨天,長依搬了一個竹椅坐在了劫床前,聽他口中近乎無聲的念著佛經,在雨停前,離開了人世。
這是她第一次償得死別,人死若遠行,只是再難盼歸期。
了劫的骨灰被撒在院中的菩提下,於是她把這三棵菩提當做自己留下的意義。
在她來到典正寺前,寺中由了劫撐著,還有些香火,但她來之後,上山的路也只有她一人在走了,從前累積下的微薄收入已經不足以支撐她繼續一個人生活,此後日日醒來,她開始覺得自己應該離開,卻不知該去哪裡。
她不大願想這些事情,但很多時候,不願去想不代表就可以解決。也許真的要同了劫生前說過的那樣,她該尋一個遠方,然後隱姓埋名的怯懦生活。
了劫走的頭七,她睡不著,她知道頭七親人回回來的傳言,但心中卻覺得以她對大師的了解,他身心向佛,頭七不頭七,他都不會回來。
可她還是失眠了,抱著被子睜眼到下半夜,終於放棄在塔上枯躺,提了展破燈籠,朝熙山後的一個山澗走去。
山澗處是條淺寬的小溪,潤澤了熙山凹處的大片草木,這裡地處山中,周圍儘是參天大樹,圍出小溪兩岸難得的青草地,她若是沒記錯,草地上生著映暉草,映暉草麼,草如其名,有暉乃現,多沿深谷狹溪而生,而這些地方都難有光照,難得被人瞧見,多詫異驚怕,以為鬼怪,所以這個長依挺得心的草,有個不好的名聲,被人喚作“鬼火枝”。其實熙山的這處凹地並不是映暉草常生長之處,但就是這麼個難得的地方,有一大片映暉草從,月色好的時候,遠遠瞧著,仿若星子鋪地,又有溪流映襯,晶瑩流光,十分耀眼。
今夜是個月圓夜,她想著既然睡不著,就去尋這個景罷。
可沿著心中熟悉的路走了許久,也沒看見期盼的落地星輝,好不容易走近了,空曠的草地上,只有一條淺寬的溪水無聲流淌,映暉草叢黯淡如夜。她想著是不是算錯了時辰,可抬眼朝天邊望去,銀白皓月當空,澄澈的銀光薩滿山谷,只不見映暉草。
正巧這個時候,手中的破舊燈籠“噗嗤”一聲,滅了。她輕嘆一聲,放下燈籠,朝溪邊走去,映暉草雖是難得卻絕不嬌氣,上月還瞧見密密叢叢的大片,如今怎麼一棵草都瞧不見了,這實在反常。
藥味苦澀,入了了劫的口卻是沒什麼味道,他從容的飲一碗藥,把方才在樹下想的一番話又在心中掂了掂,才緩緩出口:“長依,有沒有想過離開熙山,去別處走一走。”
了劫心中的盤算是,若是長依離了這個怕她懼她的地方,找一處新的所在,將能聽懂花草言語的本事藏匿起來,獲一個正常的人生,不該是難事。可長依聽了,卻搖搖頭,“我很喜歡熙山,在這裡我呆得很舒服,為什麼要換地方?大師是擔心山下的人麼?沒事的,那些事情我不在意,他們對我雖然不好,但是也沒有那麼壞。今日我去買藥材,買鍋盔,他們也都沒反對啊。”
了劫沒立刻回答,心中嘆了嘆,他們沒反對不是因為不想,而是因為不敢啊,世人對自己不理解的事物,第一反應通常是懼怕,若是他們有一日曉得你只不過凡人,怕是要出不好的事情。
可是,長依她,真的算是一個凡人麼,自三年前的古寺相伴開始,了劫瞧不出這個姑娘有一丁點的變化,三年時短,她又正是風華年紀,旁的人瞧不出什麼也正常,若是過了三十年,三百年呢?山下人一代代的衰老一輩輩的交替,但她永遠都是這個面貌,自然要引人生疑,凡人敬神畏妖魔,大概會將她判成妖物。
了劫活了九十九歲,雖鮮少離開典正寺,但山下熙城妖魔害人的事情他也是遇到過的,同妖魔打過交道的了劫,心中深知跟前的蛾眉皓齒姑娘不是妖物,但究竟為何?難道是天上睡糊塗不小心掉下凡塵的神仙麼?
“大師,你想什麼呢?這藥苦得很麼?”少女說完深處手指蘸了蘸剩在碗底的藥渣,放在口中償,舌尖觸碰到手指的一刻,少女的揉著臉擺出苦相,吸了吸鼻子喏喏道:“太太太苦了,大師我瞧你喝的時候怎麼一點表情都沒有……還以為……”
了劫怔怔望著苦到自己的小姑娘,心中俱是無奈,念了聲佛。
但她並不是完全不在意這件事,夜裡入眠前,她看著窗外的樹影,白日同了劫說的話安慰的成分居多,她不離開熙山,其實是因為她也不知道自己離開熙山能去哪裡,不管走到哪兒,人群中也罷,孤身也好,她知道自己是不同的。
這樣的孤獨感,她無法擺脫。
她三年前來到熙山,可再往前的記憶雖是有,卻是模糊,回想的時候像是在念別人的過去,陰差陽錯她來到典正寺,寺中高僧了劫言她與佛有緣,留下她在寺中參佛。
了劫是不是真的看出了長依的佛緣難說,但是他的確看出,眼前的女子非常人,她的緣究竟是佛緣還是塵緣,也難說。
了劫沒能迎來他活著的第一百個年頭,老和尚圓寂那日是個雨天,長依搬了一個竹椅坐在了劫床前,聽他口中近乎無聲的念著佛經,在雨停前,離開了人世。
這是她第一次償得死別,人死若遠行,只是再難盼歸期。
了劫的骨灰被撒在院中的菩提下,於是她把這三棵菩提當做自己留下的意義。
在她來到典正寺前,寺中由了劫撐著,還有些香火,但她來之後,上山的路也只有她一人在走了,從前累積下的微薄收入已經不足以支撐她繼續一個人生活,此後日日醒來,她開始覺得自己應該離開,卻不知該去哪裡。
她不大願想這些事情,但很多時候,不願去想不代表就可以解決。也許真的要同了劫生前說過的那樣,她該尋一個遠方,然後隱姓埋名的怯懦生活。
了劫走的頭七,她睡不著,她知道頭七親人回回來的傳言,但心中卻覺得以她對大師的了解,他身心向佛,頭七不頭七,他都不會回來。
可她還是失眠了,抱著被子睜眼到下半夜,終於放棄在塔上枯躺,提了展破燈籠,朝熙山後的一個山澗走去。
山澗處是條淺寬的小溪,潤澤了熙山凹處的大片草木,這裡地處山中,周圍儘是參天大樹,圍出小溪兩岸難得的青草地,她若是沒記錯,草地上生著映暉草,映暉草麼,草如其名,有暉乃現,多沿深谷狹溪而生,而這些地方都難有光照,難得被人瞧見,多詫異驚怕,以為鬼怪,所以這個長依挺得心的草,有個不好的名聲,被人喚作“鬼火枝”。其實熙山的這處凹地並不是映暉草常生長之處,但就是這麼個難得的地方,有一大片映暉草從,月色好的時候,遠遠瞧著,仿若星子鋪地,又有溪流映襯,晶瑩流光,十分耀眼。
今夜是個月圓夜,她想著既然睡不著,就去尋這個景罷。
可沿著心中熟悉的路走了許久,也沒看見期盼的落地星輝,好不容易走近了,空曠的草地上,只有一條淺寬的溪水無聲流淌,映暉草叢黯淡如夜。她想著是不是算錯了時辰,可抬眼朝天邊望去,銀白皓月當空,澄澈的銀光薩滿山谷,只不見映暉草。
正巧這個時候,手中的破舊燈籠“噗嗤”一聲,滅了。她輕嘆一聲,放下燈籠,朝溪邊走去,映暉草雖是難得卻絕不嬌氣,上月還瞧見密密叢叢的大片,如今怎麼一棵草都瞧不見了,這實在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