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旦放縱下來,本來只有三分的酒勁自然也就上了頭。

  賀時年一時微怔,過了一會才回過神來,輕輕拭去錦心眼角的濕痕,軟聲道:「莫擔心了,我在呢,有我呢。都好了,一切都好了。」

  錦心倏地睜開眼,衝著他與婄雲又嘿嘿一樂。

  婄雲扶額,搖頭輕笑笑,既無奈又好笑。

  本月廿六日,風和日麗、天氣晴朗,金陵的天兒已經微有些熱了,錦心換上了輕薄的夏衫,在書房裡聽華心撫琴。

  她夏日裡休課,一早上就來錦心這邊,錦心要整理幾箱舊書,她就在一邊撫琴,這會錦心停下動作往榻上坐了,一邊搖著團扇一邊聽琴音,她彈得就更認真賣力了。

  錦心今兒心情極好,早起看到屋裡的茉莉花骨朵結得差不多了,便覺心情極舒暢,這會見她指法不錯,撫出的樂曲也較從前更為悅耳,便不吝惜誇獎言語,哄得華心臉蛋紅彤彤的,滿面都是笑意。

  歇息的空晌里,麥芽將備好的茶點端了上來,近日天氣炎熱,錦心的胃口一如往年一般變得不大好,小廚房的點心預備得更加精心,儘量做得清甜爽口或者酸甜開胃,配上清爽的茶釀,便是口味挑剔如錦心偶爾也能多用兩口,何況華心。

  她簡直愛死了錦心院裡的小灶,恨不得一日三餐都在錦心這裡用,本來她也成日黏著錦心,每日點心茶水都不少蹭,叫文從林羨慕得眼珠子都要綠了。

  約是巳時末,婄雲出現在書房門口,端端正正地行了一禮,眉目俱含著笑意,緩聲道:「姑娘,承恩公夫婦攜媒人登門下聘,為他府上義子求娶您為妻。」

  「老爺太太已在前廳了,老爺使人過來,喚您更衣到前院去。」

  第一百二十七回 阿旭啊,哥為了你,豁……

  承恩公方府, 義子,下聘,為妻。

  不愧是婄雲, 簡單一句話,整件事情清晰明了, 沒有半點模糊的地方, 讓人想問都不知從何問起。

  便比如華心。

  她驚訝得手裡的茶碗險些摔在地上, 回過神來手忙腳亂地先救了茶碗, 然後半晌沒說出話來,好一會才艱難地找回自己的聲音,忙對錦心道:「既然父親叫……阿姐你先到前頭去吧還是。」

  其實到前頭也並沒有什麼要事,今日既是男方登門納采,才只是第一道禮, 完全無需錦心出面, 便是承恩公宋家夫婦要見錦心, 也要等到日後, 擇日再登門或者他地再見。

  何況如今這樁婚,真正需要見錦心一面的人, 去歲在京中便早已見過了。

  文老爺只是叫錦心避在屏風後看了一眼,賀時年今日仍是一襲青衫,只是顏色濃重不少, 脊背挺直地坐在椅子上, 正對著文夫人隱晦的打量的目光。

  文夫人看似端坐上首含笑晏晏,其實目光都不著痕跡地落在了賀時年身上,見他端然挺拔,劍眉星目,整個人便有一種與那種油頭粉面的紈絝公子哥兒決然不同精氣神, 顯得很清爽俊朗,沉穩又有朝氣。

  即便以她的眼光,也不得不承認這後生實在出色。再想到傳聞此人出自民間微末之中,文夫人對他又不免生出幾分好感來。

  只是小女兒的終身便以此交託,怕有不妥。

  文夫人垂了垂眸,轉頭看了文老爺一眼,見他若無其事地與承恩公交談,心裡多少有些拿不準。

  倒不是人不夠好,文老爺提前也與她通過氣兒了,當然說的不是完全的實情,而是換了一種文夫人能夠接受的說法,說賀時年對錦心一往情深,把幼年的恩情什麼什麼的好好加工渲染了一番,通過言辭把他閨女活生生描繪成了一朵潔白出塵什麼事都和她無關的小白蓮花。

  反正現在就是賀時年要死要活要娶錦心,文夫人聽著文老爺的說法但未曾盡信,今日親眼見到賀時年的人品,她心裡總有一塊石頭放不下。

  這樣的人,她家孩子拿捏得住嗎?眼下是他看重錦心,可男人的心有幾個一輩子都不變的,若有朝一日他的那份心變了,錦心又當如何自處?

  承恩公府的公子,太子心腹,在戰場上有過戰功、少年得封的侯爵,錦心若嫁給了他,必定是要進京去的。

  金陵與京中相隔千里路途遙遙,他們家又是這等身份,能護住錦心多少呢?

  文夫人心中沉甸甸的一口氣不敢松,所以賀時年接下來甩出的一手底牌對她而言就是王炸。

  屏風後頭,錦心指尖摩挲著腕上的明月輝,聽著賀時年說著離京南下定居金陵的打算,她知道賀時年已經看好了宅院,取文家與徐家中間的地方,離兩邊的路程都不算遠,院子沒有很大,三進三出帶一個小花園,他們兩個人不打算要孩子,兩個人一輩子,也不想要太多下人,宅子太大反而空得慌。

  不過賀時年也在城外擇址建了園子,與梅園離得很近。錦心不是什麼生活作風樸素的人,他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對生活水平要求倒是不高,但媳婦在身邊就大不一樣了嘛。

  梅園還是保持原本小小巧巧的樣子,錦心不大喜歡打破自己的習慣,字面上的意思,同樣也不大喜歡替換身邊的舊東西,好像所有的東西都保持原樣,她就永遠也不會失去什麼。

  比如她最喜歡的一套茶碗用了十多年如今還好端端地擱在柜子裡頭,便是舊了、有的地方被碰壞了,也還是小心地收著,只要她想,就隨時能夠找出來用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