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頁
李景麻溜地接口:「包括我在內。」
陸明玉忍俊不禁,揚起了嘴角。
李景低頭,在她的嘴角邊印下輕吻。
就在此時,門外響起了腳步聲,很快敲門聲響起:「父皇,母后!」
這個響亮的男童聲音,正是李琀。李珝李瑄也都散學過來了,他們兩個稍慢幾步,也過來了。
李景一笑,攜著陸明玉的手去開門。一家五口一同用午膳去了。
夫妻兩個很有默契,在孩子們面前閉口不提。
……
這件事並未傳開,李景和陸明玉都沒有聲張的意思。
畢竟,皇后娘娘掌一萬精兵這等事,前所未有。讓臣子們知道了,少不得口舌麻煩,也會將陸明玉推至風口浪尖。倒不如暫時瞞下,陸乙悄悄練兵便是。
等個三年兩載的,兵都訓出來了,誰多嘴也沒用了。
陸乙接到密令後,喜不自勝,立刻動手招兵。
此事瞞著別人,自不會瞞著陸臨。
陸臨在軍營中收到陸明玉的信,看了之後,眉頭舒展開來,笑得分外舒心。
陸非好奇心大起,低聲笑問:「皇后娘娘在信里寫了什麼,義父怎麼這般高興?」
陸臨將信給了陸非:「你看看就知道了。」
陸非目光一掃,看到一半時,就驚得睜大了眼,看向陸臨。陸臨失笑,以目光示意陸非鎮定些。
陸非將不自覺張大的嘴巴合上,迅速將信看完。然後笑嘆道:「皇上這般對娘娘,也不枉娘娘的一片真情,不枉義父為朝廷所做的一切了。」
陸臨也笑著嘆了一聲:「此事也出乎我意料。皇上胸襟氣魄,更勝先帝。」
「這怎麼能相提並論。」陸非立刻接了話茬:「先帝領兵打仗是厲害,對妻兒卻十分淡漠。皇上在這一點上,比先帝強十倍百倍。」
永嘉帝對孟妃母子是真的好,對正妻嫡子可就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了。
活該落到那等下場。
陸非心中暗暗腹誹,總算沒說出口。
陸臨心情舒暢地注視著皇宮的方向。
再過幾日,就是太子冊封大典了。
番外之太子
六日後,太子冊封大典在金鑾殿裡舉行。
立儲是國朝大事,這一場冊封大典由禮部操持準備了幾個月,羅尚書主持大典,文武百官齊至。
行過冊封禮後,天子領著太子去太廟祭天祭祖。
這一場冊封大典,進行了大半日。待到傍晚,宮中設了盛大的宮宴。
新出爐的太子殿下李珝,穿著明黃色的太子服,俊秀且稚嫩的臉孔,在太子服的映襯下顯出了遠勝同齡人的沉穩。站在天子身邊,猶如一株初初長成的小樹。
陸臨看著外孫,嘴角的笑容一直未停過。
濮陽侯和陸臨坐了一席,笑著舉杯:「滎陽王,我敬你一杯。」
陸臨欣然舉杯,和濮陽侯對飲而盡。
濮陽侯喝了幾杯後,帶著幾分酒意地笑道:「我這一輩子,沒真心服過誰。當年孟暉還在世的時候,處處壓著我一頭,我也沒服過他。不過,我對滎陽王你是徹底心服口服了。。」
說著,親自為陸臨斟了一杯酒:「千言萬語不必說,都在這杯酒中了。」
陸臨搶過酒壺,也未濮陽侯斟酒:「你這麼說,就太過了。其實,我心高氣傲眼高於頂,能入我眼的,滿朝不過三五人。你在其中排第一。」
濮陽侯哈哈一笑:「能得滎陽王這般盛讚,我今日得一醉方休。」
兩人一同舉杯,仰頭喝了。
他們兩人喝得豪邁盡興,文臣這一邊推杯換盞,同樣喝得高興。
立儲是普天同慶的喜事,意味著江山後繼有人。李珝是皇后嫡長子,聰慧沉穩,人人都看在眼底。有這樣的太子,做臣子的焉能不喜。
羅尚書和喬閣老坐了一席,兩人年紀加起來足有一百多歲了。喬閣老頭髮花白,羅尚書稍年輕些,鬍鬚也白了不少。
「閣老,如今朝中事事順遂,太子也立了,」羅尚書低聲笑道:「我等做臣子的,便是立刻致仕,也心滿意足了。」
喬閣老挑眉一笑:「我比你年長五歲,還沒打算致仕,你怎麼倒想起致仕這等事了?」
羅尚書想了想,也是一笑:「說的是,當年東宮詹事府的幾個都還年輕,暫時不能當大用。我們這些老骨頭,再撐個三年五載。等他們都得用了,我們再退不遲。」
羅尚書口中所指的,是方子詹周禮李晏等人。他們才是天子潛邸時的心腹,現在資歷淺,官職還不顯。
等過幾年,天子徹底掌控朝堂了,自然會慢慢換上心腹。
這是眾臣心照不宣的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歷來如此。
羅尚書和喬閣老當年都做過太子太傅,也都是當年的太子黨。所以,天子登基後,他們的位置安穩如山,誰也撼動不了。
羅尚書喝了幾杯酒,忽地壓低聲音:「閣老,我近來聽到了些風聲。聽聞皇后娘娘的田莊裡,多了不少新臉孔。」
陸乙徵兵練兵一事,一直低調進行。不過,暗中盯著的人絕不少。這樣的動靜,瞞不過有心人的耳目。
喬閣老動作一頓,臉上神情未變:「皇后娘娘為大魏江山立過大功,多養些親兵,也算不得什麼。」
李景昨日特意將喬閣老宣進福寧殿,私下和喬閣老說了此事。
陸明玉忍俊不禁,揚起了嘴角。
李景低頭,在她的嘴角邊印下輕吻。
就在此時,門外響起了腳步聲,很快敲門聲響起:「父皇,母后!」
這個響亮的男童聲音,正是李琀。李珝李瑄也都散學過來了,他們兩個稍慢幾步,也過來了。
李景一笑,攜著陸明玉的手去開門。一家五口一同用午膳去了。
夫妻兩個很有默契,在孩子們面前閉口不提。
……
這件事並未傳開,李景和陸明玉都沒有聲張的意思。
畢竟,皇后娘娘掌一萬精兵這等事,前所未有。讓臣子們知道了,少不得口舌麻煩,也會將陸明玉推至風口浪尖。倒不如暫時瞞下,陸乙悄悄練兵便是。
等個三年兩載的,兵都訓出來了,誰多嘴也沒用了。
陸乙接到密令後,喜不自勝,立刻動手招兵。
此事瞞著別人,自不會瞞著陸臨。
陸臨在軍營中收到陸明玉的信,看了之後,眉頭舒展開來,笑得分外舒心。
陸非好奇心大起,低聲笑問:「皇后娘娘在信里寫了什麼,義父怎麼這般高興?」
陸臨將信給了陸非:「你看看就知道了。」
陸非目光一掃,看到一半時,就驚得睜大了眼,看向陸臨。陸臨失笑,以目光示意陸非鎮定些。
陸非將不自覺張大的嘴巴合上,迅速將信看完。然後笑嘆道:「皇上這般對娘娘,也不枉娘娘的一片真情,不枉義父為朝廷所做的一切了。」
陸臨也笑著嘆了一聲:「此事也出乎我意料。皇上胸襟氣魄,更勝先帝。」
「這怎麼能相提並論。」陸非立刻接了話茬:「先帝領兵打仗是厲害,對妻兒卻十分淡漠。皇上在這一點上,比先帝強十倍百倍。」
永嘉帝對孟妃母子是真的好,對正妻嫡子可就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了。
活該落到那等下場。
陸非心中暗暗腹誹,總算沒說出口。
陸臨心情舒暢地注視著皇宮的方向。
再過幾日,就是太子冊封大典了。
番外之太子
六日後,太子冊封大典在金鑾殿裡舉行。
立儲是國朝大事,這一場冊封大典由禮部操持準備了幾個月,羅尚書主持大典,文武百官齊至。
行過冊封禮後,天子領著太子去太廟祭天祭祖。
這一場冊封大典,進行了大半日。待到傍晚,宮中設了盛大的宮宴。
新出爐的太子殿下李珝,穿著明黃色的太子服,俊秀且稚嫩的臉孔,在太子服的映襯下顯出了遠勝同齡人的沉穩。站在天子身邊,猶如一株初初長成的小樹。
陸臨看著外孫,嘴角的笑容一直未停過。
濮陽侯和陸臨坐了一席,笑著舉杯:「滎陽王,我敬你一杯。」
陸臨欣然舉杯,和濮陽侯對飲而盡。
濮陽侯喝了幾杯後,帶著幾分酒意地笑道:「我這一輩子,沒真心服過誰。當年孟暉還在世的時候,處處壓著我一頭,我也沒服過他。不過,我對滎陽王你是徹底心服口服了。。」
說著,親自為陸臨斟了一杯酒:「千言萬語不必說,都在這杯酒中了。」
陸臨搶過酒壺,也未濮陽侯斟酒:「你這麼說,就太過了。其實,我心高氣傲眼高於頂,能入我眼的,滿朝不過三五人。你在其中排第一。」
濮陽侯哈哈一笑:「能得滎陽王這般盛讚,我今日得一醉方休。」
兩人一同舉杯,仰頭喝了。
他們兩人喝得豪邁盡興,文臣這一邊推杯換盞,同樣喝得高興。
立儲是普天同慶的喜事,意味著江山後繼有人。李珝是皇后嫡長子,聰慧沉穩,人人都看在眼底。有這樣的太子,做臣子的焉能不喜。
羅尚書和喬閣老坐了一席,兩人年紀加起來足有一百多歲了。喬閣老頭髮花白,羅尚書稍年輕些,鬍鬚也白了不少。
「閣老,如今朝中事事順遂,太子也立了,」羅尚書低聲笑道:「我等做臣子的,便是立刻致仕,也心滿意足了。」
喬閣老挑眉一笑:「我比你年長五歲,還沒打算致仕,你怎麼倒想起致仕這等事了?」
羅尚書想了想,也是一笑:「說的是,當年東宮詹事府的幾個都還年輕,暫時不能當大用。我們這些老骨頭,再撐個三年五載。等他們都得用了,我們再退不遲。」
羅尚書口中所指的,是方子詹周禮李晏等人。他們才是天子潛邸時的心腹,現在資歷淺,官職還不顯。
等過幾年,天子徹底掌控朝堂了,自然會慢慢換上心腹。
這是眾臣心照不宣的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歷來如此。
羅尚書和喬閣老當年都做過太子太傅,也都是當年的太子黨。所以,天子登基後,他們的位置安穩如山,誰也撼動不了。
羅尚書喝了幾杯酒,忽地壓低聲音:「閣老,我近來聽到了些風聲。聽聞皇后娘娘的田莊裡,多了不少新臉孔。」
陸乙徵兵練兵一事,一直低調進行。不過,暗中盯著的人絕不少。這樣的動靜,瞞不過有心人的耳目。
喬閣老動作一頓,臉上神情未變:「皇后娘娘為大魏江山立過大功,多養些親兵,也算不得什麼。」
李景昨日特意將喬閣老宣進福寧殿,私下和喬閣老說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