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一天韓誠閣等人有了糧食,可沒有鍋,沒有磨盤,沒有碗筷,依舊無法吃上熟的糧食,所以韓誠閣就問青衣狐仙有沒有辦法。

  狐仙沉默了一會兒就說:「有,這樣,你們以後如果若需要什麼東西,那就在這酸棗墳上三柱清香,尊三聲狐仙護佑,然後說出你們心中所想,如果你們心誠,我就會把你們想要的東西用法力變給你們,不過這是有違天道的事情,你們必須在次日把東西再還給我,否則定遭天譴。」

  韓誠閣也是點頭答應,然後就就把封名用剩下的清香給狐仙上了三炷,然後誠心祈禱,最後狐仙變用法力給其變出了磨盤、鍋碗瓢盆,甚至是鍋灶。

  聽到這裡我就不由打斷韓誠閣:「這不可能,一個封名狐仙怎麼可能憑空變出實物來?這樣的神通怕是地仙一級的神通也未必會有,造物,這樣的本事是上古之神才有的神通。」

  韓誠閣也是愣了一下說:「這個我就不知道了,傳說中就是這樣的講的,我還要繼續講下去嗎,石大師?」

  傳說就是這樣的!?是虛構,還是真實的呢?可不管是那樣,我都要繼續聽下去,所以我就示意韓啟國繼續講下去。

  韓誠閣第一次乞求狐仙,狐仙大顯神通後,其他一些人也試著去求過狐仙,可無奈都因為心不成,沒有求來東西,所以從那會兒起就有了一個規矩,那就是棗墳村的人,每一代只有一個人可以和狐仙溝通,也只有那個人可以代表村民從狐仙那裡求的村民需要的東西。

  有了這樣的協議,韓誠閣每天都會給狐仙上清香,求東西,然後次日歸還,不過韓誠閣也不是貪得無厭之輩,他心裡清楚,現在求狐仙,狐仙覺得新鮮,會盡數滿足他們,可時間長了,狐仙厭煩了他們,那他們的日子就不過了,所以韓誠閣每次去狐仙那裡求來的東西,都是建設村子的必需品,比如,鐵鍬、犁耙、鏟子、牲口之類。

  沒過多久東棗墳村就在酸棗墳的東面兩里地處建設起來,而且還在村子四周開出了數百畝的良田,村裡的有了糧食,就等於有了種子,所以很快東棗墳村的第一批糧食就被種下,而這裡也人也終於可以自給自足了。

  在所以這裡人求狐仙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少了。

  而動酸棗墳村的出現,自然也引起了附近幾個村的注意,漸漸也開始和酸棗墳村有交際,不過狐仙的事兒,這個村子的人卻一直保密著。

  再後來清廷的追兵追到這裡要捉拿韓誠閣一家人,韓誠閣只好再去求狐仙,狐仙就施展法術讓韓家人躲過了一劫,可究竟是怎麼躲過的,傳說中也沒有細說。

  不過從那會兒起,韓家人就對狐仙奉若神靈,每個時節村裡的人都會到酸棗墳祭拜狐仙,而狐仙也是護佑著東棗墳村的平安和延續。

  而東棗墳村每一代和狐仙交流的人都是韓誠閣的後人,而且每一代都很善良,不貪婪,從不肆意地從狐仙那裡索取東西,村裡的人很淳樸,每一次從狐仙那裡求取的都是農具、桌椅之類的,而且第二天一早都會帶著一些貢品回來歸還。

  而這樣的風氣一直沿用到清末的時候,據說那個時候東棗墳村的人,如果誰家辦喜事,需要大量的桌椅,都會找村里韓誠閣的後代,讓他提前一天到酸棗墳去求一下,次日需要的人到酸棗墳去拉,就會發現酸棗墳堆滿了棗木的桌椅,而且正是他們所求的數量。

  他們把桌椅拉走,等著當天用完之後,第二天天黑之前再放回酸棗墳,然後次日那些桌椅又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聽到這裡我就不由感嘆了一句:「這也太方便了吧?難道這麼多代過去了,就沒人借了東西不還?」

  韓啟國說:「這個自然是有的,我人老了,腦子不夠用了,所以就講露一些,我這在補上。」

  我也是「嗯」了一聲示意韓啟國繼續講下去。

  故事再回到東棗墳村建立之處的幾代,這個東棗墳村的人都是韓家的人,他們要想繁衍後代,自然要跟附近幾個村子的人通婚,這一通婚,狐仙的秘密自然就會多多少少的傳出去一些,而一些災難和麻煩也隨之而來。

  第411章 青狐狸(3)

  在東棗墳村求狐仙的傳說被傳出去後,不鄰村的人都偷著去酸棗墳求狐仙,可卻沒有一個靈驗的,所以就有人心生了嫉妒,想要把把酸棗墳個剷平了,可不能那人動手,他就給瘋掉了。

  也是因為這件事兒,讓附近的村民不敢再打酸棗墳的主意。

  不過因為動棗墳村有狐仙庇佑,所以就有不少的女子想著嫁到這邊來,因為她們覺得到了這邊後,就什麼也不用做了,每天去求求狐仙就好了。

  聽到這裡,我心裡就不由想,這狐仙和韓誠閣都是有先見之明的人,他們知道最初的施捨換來的是村民的感激,可時間久了了,施捨換來的就是貪婪、自私和惰性了。

  所以狐仙和韓誠閣才會達成共識,每一代棗墳村的人都只能由韓家後人中的某一個人來擔任,而這個人必須要勤勞和善良才行。

  想到這裡,我也就忍住把心中所想說出了出來,當然我一說話有一次打斷了韓啟國的故事。

  見韓啟國停下了,游曉清就問:「後來呢,您繼續講。」

  故事繼續。

  而在某一年,棗墳村就嫁進來兩個姐妹,老大嫁給了韓誠閣的一個嫡系後代,也是當時掌管和狐仙溝通的人,叫韓方;老二嫁給了韓方的弟弟,韓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