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喬木點頭,「奴才知道了。」

  崔慕禮接連忙了許久,難得休息半日,仍有許多事要處理。

  「公子,您交代的事情,屬下已經打聽清楚了。」沉楊待他用完早膳,匯報導:「那位孫慎元,半月前無意救了羅尚書的父親,得到羅尚書的賞識後,直接被收為門生。」

  崔慕禮道:「將事情原委詳細說一遍。」

  沉楊便將孫慎元跑去牛頭山亂晃、無意中聽聞有人呼救、費盡功夫救得老叟等等道來。

  崔慕禮聽後道:「說說你的感想。」

  沉楊想了想,如實道:「該是無巧不成書?牛頭山因鬧過野豬災,周遭村莊都已搬空,平時闃無人跡。要不是孫慎元心血來潮跑那瞎逛,羅尚書的老父肯定凶多吉少。而對於孫慎元來說,能因此得到羅尚書的賞識,更是徹底改變了命運。」

  正二品官員的門生,普通人做夢都夢不來的機遇。

  沉楊又道:「民間話本有許多類似的故事,什麼窮書生救了路邊奄奄一息的大娘,最後發現她是下凡體驗疾苦的觀音菩薩;窮書生下水救老叟,老叟原是喬裝打扮考驗人性的老神仙……」

  故事的共同點是都有窮書生和神仙出現,不管經過如何,窮書生都會得到神仙的幫助,最後平步青雲,功成名就。

  沉樺還吐槽過:憑什麼主角都是窮書生,難道其他人就不配遇到神仙嗎?比如屠夫、樵夫、馬夫、更夫……

  沉楊還記得自己的回答:因為編故事的是書生,不是屠夫、樵夫、馬夫或者其他夫。

  崔慕禮曲起指節,在桌上輕輕叩著,「你覺得,這個故事裡的神仙是哪一位?」

  沉楊道:「羅尚書?」

  崔慕禮笑而不答,問道:「孫慎元最近有沒有接觸過可疑人物。」

  沉楊遲疑道:「孫慎元的圈子很小,周遭都是認識許久的熟人,近期唯一認識的生人是——是表小姐。」

  崔慕禮「哦」了一聲,語調微微上揚。

  話本故事裡,所有的機遇都能用巧合來形容,然而在崔慕禮的眼中,太奇妙的巧合則意味著有詐。

  事出反常必有妖……這妖,會是謝渺嗎?

  *

  崔慕禮書房,案上攤開數張信紙,隨意定在其中一張,上頭寫著:慶元六年三月二十,表小姐宿清心庵,卯時晨起,與庵中師太一起上早課,後用早膳……

  自馬場野狼襲擊後,沉楊變換了兩名暗衛保護謝渺,並讓他們將謝渺行程詳細做成筆錄,定時呈交給崔慕禮。以往崔慕禮收到後,看也不看便將它們塞進抽屜,今日卻是一股腦地翻出來,不緊不慢地閱覽。

  便從日期最近的開始讀,謝渺作息穩定,不愛出門,偶爾去探望謝氏,其餘時間都在待在海花苑,哦,不僅茹素,還學起清心庵的派頭,一天有兩次佛學課。

  ……想當姑子?

  崔慕禮往下看:住清心庵的時候,她每日會去偏殿待半個時辰。偏殿裡供奉著長明燈,想來是在為父母祭奠誦經。

  再往前……

  不知不覺,已過去半個時辰,崔慕禮將手中讀過的信紙放下,重新拆開一封,一目十行地瀏覽。

  慶元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定遠侯回京。辰時,表小姐與丫鬟二人一道下山至南城門口……迎接定遠侯的百姓之多,數千人也。午時,表小姐與丫鬟攬霞回清心庵……下面一行小字備註:丫鬟拂綠獨自前往城北米家布莊,置換男裝後,前往和采巷,與街口的賣貨郎交談片刻,購置冰糖葫蘆一枚,在街上遊蕩半時辰後回庵。

  崔慕禮倏地起身——

  二月二十七日,和彩巷,賣貨郎。

  范正元住在離和彩巷隔兩條街的東水巷,一切都對的上。

  他從書架後的暗格里翻出那封字體歪扭的信,攤平,句比字櫛,神色由驚疑不定到晦暗深邃。

  「沉楊,從去年九月開始,查清楚謝渺見過何人,做過何事,去過何地,說過何話——」

  查,給他仔仔細細地查。

  第52章

  陰差陽錯下, 謝渺的神秘身份被崔慕禮意外勘破,她本人卻一無所知。

  她正忙著謀劃如何讓孫慎元再得到崔老太傅的賞識。

  下個月便是崔老太傅的六十五歲壽誕,按照慣例, 他會去稷下學會旁聽各路學子辯論, 有才能卓越者, 未嘗不可指點一二。

  稷下學會屬集賢苑,每年五月一辦, 需有四品以上官員舉薦才能參會辯論, 按孫慎元以往的身份連門檻都夠不著,但眼下他有羅尚書保駕護航,參會輕而易舉。

  若能在辯論會上一鳴驚人,得到崔老太傅的賞識,他與崔夕寧的美好未來還會遠嗎?

  嗯……她得好好想想, 慶元六年時,稷下學會辯論的主題是什麼來著?

  好在她前世為跟上崔大狀元郎的步伐,總會特意關注此類話題, 尤其這年的辯論主題與崔老太傅也有點關聯——

  大齊推崇孔孟之道,弘揚和踐行仁、義、禮、智、信等德行。學子們追捧大儒,循荀子有言:志安公,行安修, 知通統類大儒者, 天子三公也。①

  亦有不贊同的聲音:大儒者, 眾望有歸,乘堅策肥, 履絲曳縞也。然民生悲苦, 衣食無著, 諸公久居高位, 何曾見人間疾苦?見人間疾苦,又安能享溫飯美衣?

  掰開來講,意思就是:世人推崇大儒,大儒者往往位高權重,言語極有威信。然,大儒錦衣玉食,受人追捧,何曾見過底層百姓吃不飽穿不暖的疾苦?見過百姓疾苦,又怎麼能安心享受可口的飯、精緻的衣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