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年少時的他還沒有剃度,沒有佛號,哪怕他幾乎是從小在金山寺長大,他卻是一眾師兄弟中唯一那個留著滿頭煩惱絲的俗家和尚。

  君寶,石君寶。

  師父,師兄弟們,都叫他君寶。

  君寶師弟,君寶師兄。

  五歲時就被接上金山寺的石君寶對寺外的花花世界並沒有好奇之心,他依偎在師父的懷裡,沉浸在佛法經綸之中。

  他喜歡金山寺,想要一直一直留在這裡。

  於是,他摸著自己的頭髮,問師父,為什麼不給他剃度,為什麼不讓他正式出家。

  無難禪師的目光既有喜愛也有嘆息,他輕撫石君寶的發頂,溫聲告訴他,他塵緣未了。

  與佛有緣,卻塵緣未了。

  沒有人,哪怕是作為他師父的無難禪師,能夠為他剃度。

  塵緣未了。

  他曾經以為他的未了塵緣應在了俗世的父母身上,應在了為他招惹一身孽緣的青蛇身上,可在此時,他恍惚意識到,他未了的塵緣其實是應在了明晟身上。

  多奇怪,竟是兩個字便讓他徹底動搖。

  法海出神地盯著身前的那顆白玉菩提佛珠,猶豫了許久,他終究沒有將它拾起。

  他的心已經亂了。

  當真,胡鬧。

  法海眼眸微闔,長長地嘆了口氣。

  「敏之,敏之,嘿,小和尚。」蕭明晟鳳眸微彎,手指像是上癮一般撥弄著法海的耳垂,刻意在法海耳邊喚著這個名字。

  「陛下可能誤會了。」法海睜開眼睛,目光平靜,他抬手抓住蕭明晟作亂的手指,道:「貧僧已算不得小。」法海看向蕭明晟,平靜地道,「貧僧今年四十又二,已是不惑之年。」

  這個年紀,可不像是會惹男人喜愛的年紀。

  「咦,很巧呢。」蕭明晟反手抓住法海的手指,「朕……年歲的零頭,也是四十二歲呢。」

  蕭明晟一臉「好巧,真有緣」的表情,直讓法海滿心無語。

  好半晌,他低下頭,忽然輕笑了一聲,似是自語一般道:「是很巧啊。」

  *

  大業十八年正月,隋帝楊廣下旨禪位,皇太孫楊侑登基,改元承平。

  登基的前一晚,做了十年皇太孫並有繼續做上二十年心理準備的楊侑將小夥伴們召集在一起,一點也沒有明日登基為帝的喜悅與激動,只是滿滿的不安與擔憂。

  楊侑的小夥伴之一,十五歲走科舉入仕途,如今雙十年華已官至從五品上工部郎中的趙溫雅忍不住翻了個白眼,道:「這有什麼好奇怪的,照我看,陛下早就不想幹了,也就是看在石先生的面子上才勉為其難地繼續管事。如今大隋朝盛世太平,侑少你太孫妃都娶了,陛下自然要退位了。」

  提及「陛下」時,趙溫雅的語氣里滿滿都是敬仰膜拜,腦殘粉的本質發揮得淋漓盡致。

  一旁其他小夥伴們——寇仲、徐子陵再加上楊侑他自己,紛紛點頭,表示趙溫雅這話說得在理,十有八-九就是這個原因。

  趙溫雅搖頭晃腦,這些個小子啊,就是太嫩,果然還得靠大姐姐她來解惑。

  不過,陛下要退位不幹了的事情,她一方面為楊侑高興,主要皇太孫、皇太子的位置真得不好做,搞不好就折在那位位置上,另一方面卻難免失落,因為取代了隋煬帝的那位陛下,真得是一個好皇帝。

  無論是底層生活的老百姓們還是入朝為官的才子志士們,就拿趙溫雅這個後世而來,當初上學時一直覺得「士為知己者死」這樣的思想和行為很傻氣……但親身經歷過幾乎所有人都反對不贊同,唯有他願意相信她,不遺餘力地支持她,給她發揮才華的環境與機遇……

  要不是趙溫雅知道陛下喜歡的是法海,哦不,是石敏之石先生,她都要控制不住自己這顆撲通亂跳的小心臟了。

  趙溫雅能夠以女子之身得以入仕,一方面是她的學習情況還行,憑真本事在科舉里殺出一條血路來——這裡就要感謝她前世多年的應試教育,即使在千年前的大隋朝還能夠督促出一個似模似樣的才女來——另一方面就是因為她有陛下的支持。

  不然,單是女扮男裝參加科舉這件事就得被那群士大夫噴出翔來。

  哪像是現在,不僅她的官位越做越高,連帶著科舉考試也跟著修改了相關規定,允許女子與男子同考競爭。不是趙溫雅吹,而是想要改變自身命運的女人所爆發出來的實力能夠嚇死一群男人。

  趙溫雅有段時間裡頭髮掉得特別多,壓力大得要命,明明是自己考上的進士,就怕給陛下丟臉,每天都在瘋狂地回想當初上學那會兒學習的各科知識,對自己當年課上摸魚考前抱佛腳的行為悔得不行。

  好在工部人才多,有些東西她只提了一個構想,那些人就能夠你一言我一語地將之補全,沒幾個月就搞出個雛形來……

  當然,兩相對比之下,趙溫雅沒少被打擊,好在她習慣了。

  趙溫雅在工部混得風生水起,而修習了《長生訣》還有陛下看重的寇仲和徐子陵自然不逞多讓。

  他們兩個在《長生訣》小有所成後就被陛下扔進了軍隊裡,兩年後,本身就是將帥之才的寇仲留在軍隊,為大隋開疆拓土。而不喜戰場的徐子陵則被調回,授命組建六扇門,專管江湖綠林之事。

  這是一個高武世界,再文質彬彬的書生動起手來都可能是高來高去的武林高手,尤其坐在皇位上的陛下就是世上公認的大宗師。俠以武犯禁,一本武功秘籍便可能引起江湖爭端你死我活,往往被牽連進去的普通人更是不計其數,這就違背了隋朝的法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