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賀蘭敏之抄著手,他斜了蕭明晟一眼,道:「說了老半天, 你到底也沒說你是哪家的。」

  外祖母明顯是知情的,娘親有幾次想問都被外祖母給攔了話,也不知他這明晟表弟的家裡是多複雜,都到這份上還語焉不詳的。

  「唉……」蕭明晟輕嘆一口氣,道:「家裡人多,麻煩事兒也多。」

  賀蘭敏之不知想到了什麼,也跟著嘆了口氣。

  「好了,不必說我。」蕭明晟站定,認真地看向賀蘭敏之,道:「敏之,以你之才學,春闈不第的可能性太低。但我還是要問一句。」頓了一下,「你是真的想要參軍嗎?」

  賀蘭敏之看著近在咫尺的蕭明晟,心頭微跳,道:「你什麼意思?」

  蕭明晟微微抿唇,他現在有一個漸漸成型的念頭正蠢蠢欲動地勾引著他,可以加賀蘭敏之一個。說實話,無論是作為李弘的第一世,還是第二世安於萬花谷的那段時期里,即使蕭明晟的武功日漸高深,他也沒有想到,其實他骨子裡有一種會被戰火激發出來的血性。

  他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是溫文爾雅那一款的郎君來著。

  「你自己得先考慮好了。」蕭明晟強調道,「上戰場不是過家家,這是要命的。」

  賀蘭敏之張了張嘴,他似乎想要說什麼,但蕭明晟直接將話頭截了,繼續道:「四月,待到四月中旬,你若還想參軍,我便幫你,你我一道。」

  「你?」賀蘭敏之終於開口,他上下掃視著蕭明晟,都還沒有加冠,居然敢提上戰場?他剛想出言懟蕭明晟兩句,賀蘭敏之陡然想起自己武藝尚不及蕭明晟,就默默地閉上了嘴,但他還是倔強地哼了一聲。

  蕭明晟勾了勾唇角,翻身上馬,道:「好了,敏之郎君,不必送了,我回去了。」

  說著,蕭明晟擺了擺手,自顧自地騎馬去了。徒留賀蘭敏之站在原地,他看著蕭明晟遠去的背影,小聲嘀咕了一句「誰送你」,卻是慢慢舒展了眉眼。

  不管怎麼說,有人並不一味否定他的選擇,還站在了他同一陣營里。雖然說出來的話有些氣人,但賀蘭敏之其實挺高興的。

  文安-邦武定國,文武之間其實並沒有高低之分,只是,自小就拘在書院讀書,即使再懂事,賀蘭敏之也不免會對征戰沙場抱有一絲渴望。

  尤其在聽聞邊境時有蠻夷為患,西域不安穩,吐蕃龜茲沒一個好相與;北方突厥時有進犯;遼東還有高句麗為禍一方,將士尚可上戰場殺敵衛國,而文人……賀蘭敏之所見文人,多是那等紙上談兵誇誇其談之輩。看似什麼都懂,實際就是會說。見得多了,賀蘭敏之自不屑與之為伍。

  更別提文人相輕,有些文人為了排除異己使出來的那點小手段,賀蘭敏之更覺沒眼看,實在低劣。

  可能等他真上戰場之時便生出類似葉公好龍的情緒來,但現在,哪怕一次也好,他真的不想遺憾終生。

  *

  第二日放榜,賀蘭敏之果然中了進士,名次還不低。

  按照常規流程,只要通過吏部選試——容貌端正,談吐得體,書法尚可,能批閱公文——新科進士便可得一官半職,雖然只是八-九品的小官,但仕途由此而起。

  尤其現在朝中高官被皇帝發作了一通,罷官的罷官,流放的流放,朝中正是用人之際。

  科舉推行迄今已有數十年,新科進士內部卻自發形成了幾個文人習慣。比如春闈後聚資舉辦杏園探花宴,縱馬游遍長安名園,宴後遊覽慈恩寺,在大雁塔下題詩留念。

  但今年不同!

  今年進士科放榜的同時,也宣布了一件大事——殿試。

  新科進士名列前百者,將於四月初一入太極宮覲見,當今聖上將親自殿前試人。如今進士科錄取的這三百名進士,後兩百名賜同進士出身,前百名賜進士出身。

  殿試中,擇取前三名賜進士及第,頭名為狀元,第二為榜眼,第三為探花。

  眾皆譁然。

  得見天顏,這是天大的造化與福分。由聖上親自試人,這是莫大的榮耀。若能藉此給聖上留下些許印象,日後官途不可限量。

  就在一眾進士為殿試消息所狂喜的時候的,甘露殿中,李治看著執筆飛快批閱奏章的蕭明晟,道:「弘兒,你確定嗎?」

  蕭明晟停下筆,道:「當然確定。」蕭明晟的神情嚴肅,一字一句,「母親為後,澤蔭親族,本是慣例。但男兒在世,合該建功立業,為妻兒掙一番前途。兩位舅舅大好男兒,想要升官加爵,自當努力奮進。」

  「先外祖父當年追隨高祖起事,捨生忘死才掙得國公之位。到了舅舅這裡,憑母親封后得爵位,豈不是落了下成。」

  蕭明晟振振有詞,說得理直氣壯。

  李治想起之前派去為媚娘新名入族譜時,屬下回稟那武元慶和武元爽的作態,也有些反感。

  好在弘兒母族那邊也不是沒一個成才的都沒有。媚娘的姊妹武順有一子賀蘭敏之,今年錄取的新科進士名冊中,賀蘭敏之這個名字赫然在列,還會參加這一次殿試。

  這進士錄取名次,是本次以禮部官員為首的考官們仔細批閱商議,最終定下的,在拿到名冊之前,李治自己都不知道裡面會有哪些名字。而弘兒與賀蘭家的關係尚未為外人所知,賀蘭敏之在外人看來只是一個家道中落的普通舉子而已,能位列名冊,可見他是有真才實學的。




章節目錄